第11章 调研背后的暗流

换源:

  暴雨后的第三天清晨,青河区政府大院的梧桐叶上还挂着水珠。

陈正国抱着一摞文件刚走进办公室,就看见李娜攥着张调令从主任室跑出来,脸蛋涨得通红:

“陈哥,李明副主任说……说你被调去调研组了,文件组的活明天起由小王接。”

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开个墨点。

陈正国垂眸扫过调令上“协助陈刚副区长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调研”的字样,耳边响起前世暴雨后类似的调令——

那时李明也是用“重要文件需要经验丰富的同事处理”为由,把他从关键项目里踢出去,转头就往他负责的片区塞了虚报的工程队。

“谢了娜娜。”他屈指弹了弹调令,抬眼时眼底漫上笑意,“你帮我把最近三年老城区管网改造的批文整理份电子版,下班前发我邮箱。”

李娜愣了愣,下意识点头。

她看着陈正国转身往打印机走,白衬衫下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别在腰间的笔记本——封皮磨得发旧,边缘却用红笔标着密密麻麻的日期,像某种只有他能看懂的密码。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切进陈正国家的客厅。

他坐在书桌前,台灯罩压着张泛黄的剪报:“2025年青河区审计风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虚报工程量超三千万,涉及五部门负责人。”

剪报边角用红笔圈着“李明”两个字,字迹是他前世在看守所里用指甲刻在烟盒上的。

“三年前的今天,李明刚当上项目协调组组长。”陈正国摩挲着剪报边缘,指节抵着太阳穴。

前世他直到被押上法庭,才在检察官的卷宗里看见这些数据——当时李明把他负责的幸福里社区报成“已完成电梯加装”,实际上那栋楼连电梯井都没挖,最后东窗事发时,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他头上。

窗外传来收废品的吆喝声。

他突然站起身,从抽屉最底层翻出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近十年青河区的城建档案复印件——这些都是他重生后利用值夜班的机会,用手机翻拍的,其中也包括了区住建局的相关备案文件。

指尖划过2020年的改造规划图,他停在“文昌里片区”那页:图纸上标着“新建电梯井12处”,但前世实地考察时,其中8处都是临时搭建的棚户,用来糊弄验收组。

“这次,我来当验收组。”他把图纸塞进帆布包,起身时带到了桌上的马克杯,深褐色的茶渍在剪报上晕开,像朵扭曲的花。

调研当天的阳光格外刺眼。

陈正国跟着陈刚的脚步踏进文昌里小区,鞋底碾过块翘起的水泥砖,“咔”地裂成两半。

“陈科对这片熟吗?”陈刚驻足抬头,望着六层老楼外垂落的电线,“我昨天翻你们报的进度表,说这儿的电梯井都挖好了。”

李明抢在陈正国前面答话:“陈区长,这片是改造重点,我们办公室特别重视——”他余光瞥见陈正国蹲在墙根,正用卷尺量一处水泥台的高度,话音突然顿住。

“李主任,这水泥台宽一米二,高八十公分。”陈正国直起腰,手机镜头对着墙面,“可设计图纸上电梯井基础宽度要求是一米五,深度至少两米。”

他指了指墙根被水泥覆盖的部分,“这里能看见砖缝,明显是拿老墙垛子糊了层水泥充数。”

李明的喉结动了动。

他盯着陈正国手机里的照片,后槽牙咬得咯咯响——这些“电梯井”是他上周让施工队连夜赶工的,原本想着等调研完再慢慢返工,谁知道陈正国连卷尺都带来了。

“还有这栋。”陈正国转身走向3号楼,指尖敲了敲单元门上贴的“改造完成”标识,“区住建局的备案里,3号楼不在今年改造计划里。”

他从帆布包掏出份之前翻拍好的文件复印件,“但进度表里写着‘已完成外墙翻新、管网改造’,可实际上——”

他指着斑驳的墙面,“墙皮脱落的地方能看见2008年刷的‘迎奥运’标语。”

李娜举着笔记本跟在后面,笔尖在纸上飞转。

她偷眼瞧陈正国,发现他每说一个问题,都会把手机里的现场照片和图纸照片并排放在一起,像在拼一副只有他能看懂的拼图。

汇报会设在区政府三楼会议室。

陈刚的茶杯搁在桌沿,水面随着他叩桌的动作荡起涟漪:“关于改造进度,各位有什么补充?”

“整体进展顺利。”李明推了推眼镜,把一摞装订精美的报告往前送,封皮上“青河区老旧小区改造阶段性成果”几个字烫着金,“我们办公室汇总了各街道的数据,完成率已达78%……”

“78%?”陈正国突然起身。

他把平板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左边是设计图纸的红圈标注,右边是现场拍摄的照片,说道:

“根据今天实地勘验,文昌里片区标注的12处电梯井中,8处不符合基础建设标准;3栋未列入改造计划的楼被虚报完成,涉及面积约三千平方米。”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空调滴水的声音。

陈刚的目光从平板移到陈正国脸上,忽然笑了:“小陈,这些数据你准备多久了?”

“从暴雨夜看见幸福里围墙的‘2003年建’开始。”陈正国迎着李明淬了毒似的目光,“抢险时我就在想,老小区的问题不是一场雨能暴露完的。所以这三天我翻了近十年的改造档案,比对了现场和图纸——”他敲了敲平板,“数据不会说谎。”

“立即成立专项核查组。”陈刚拍板的声音震得茶杯叮当响,“李明,你负责协调住建局;小陈,你牵头整理核查清单。散会!”

众人鱼贯而出时,李明的西装袖子擦过陈正国的胳膊,带起股刺鼻的烟味。

陈正国望着他泛红的耳尖,想起前世这个时候,李明也是这样红着耳朵,在背后往他档案里塞“工作失职”的黑材料。

“小陈,留一下。”陈刚的声音从主席台上飘来。

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你那叠管网图我看了,标注的排水口改造建议很有针对性。”

他从抽屉里拿出份文件,封皮印着“规划草案”,“下个月市里要开论证会,我想让你当政策顾问——你对这种‘未雨绸缪’的事,很有天分。”

陈正国接过文件时,指尖触到纸页上未干的墨痕,应该是陈刚刚画的重点。

他抬头时,正看见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起,掠过三楼的窗沿——前世他就是在这扇窗前,听见李明说“陈正国泄露改造方案”的谣言。

“谢谢陈区长信任。”他把文件收好,转身时看见李明站在走廊尽头,背对着光,手里的手机屏幕亮着,映出他扭曲的脸。

陈正国从会议室出来后,先去了自己的办公室,把手里的文件整理了一下,脑海里还在思考着科技园区规划草案的事。

这时,办公室里其他同事陆陆续续回来,有的还在讨论着调研和核查组的事情。

陈正国简单和同事们交流了几句,随后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泡杯茶好好研究一下这份规划草案。

午休时间的办公室格外安静。

陈正国泡了杯茶,刚翻开科技园区的规划草案,桌上的内线电话突然响起。

“陈正国吗?”听筒里是个陌生的女声,尾音带着点刻意压低的颤:

“我是文昌里社区的王阿姨……能来趟社区服务中心吗?有人说要拆我们的老槐树……”

他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草案封皮上投下一片光斑,隐约能看见“2023年重点项目”几个字。

走廊里传来李娜的脚步声,夹杂着细碎的议论:

“听说陈科要当陈区长的顾问了?”

“这下李明副主任该急了……”

陈正国望着茶杯里沉浮的茶叶,忽然笑了。

他轻轻放下杯子,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看来,新一轮博弈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