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茶水间的真心话

换源:

  午休时间的区政府大楼像被按下了慢放键,走廊里只有空调出风口轻微的嗡鸣。

陈正国端着青瓷茶杯走进茶水间,杯沿飘着几缕热气,科技园区规划草案折起半页夹在腋下,浅蓝衬衫的袖口整齐挽到小臂。

门被轻轻推开,李娜抱着一摞文件探进头来,发梢沾着接水时溅的水珠。

她看见陈正国,脚步顿了顿,手指无意识绞着文件夹边缘的封条,耳尖泛红:“陈、陈科,你也在啊。”

陈正国把茶杯放在操作台上,目光扫过她发皱的文件夹——

这文件夹的模样倒和李明上次交材料时的凌乱有几分像,想到上次李明红着耳尖被批评的模样,只是一个是局促,一个是愠怒。

“李娜,找我有事?”他指了指小圆桌,声音放轻,“坐,慢慢说。”

李娜坐下,文件摊开,最上面是《青河区社区文化配套建设现状调研报告》,边角翻得卷起毛边。

“接手半个月了,跑了七个社区,记了三大本笔记,可总抓不住重点。”她抽出张写满居民留言的纸,指尖发颤:

“张奶奶要凉亭,王大爷要健身器材,刘老师要图书角...…领导要‘提炼核心诉求,形成政策建议’,我实在串不起来。”

陈正国俯身看笔记,指尖点在一条被红笔圈住的留言上:“这条‘夏天连个遮阴地儿都没有,孩子们蹲墙根写作业’,注意到没?”李娜凑近,眼睛微睁。

“表面要凉亭,核心是‘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他抽钢笔在“凉亭”“健身器材”“图书角”外画大圈,“这三个需求都指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老化,无法满足儿童、老人日常活动需求’。”

接着,他又翻开科技园区草案,指着“配套生活区”标注说道:

“园区论证会若通过,两年内三万产业工人入住周边社区,现有配套缺口会放大十倍——你可以建议‘结合人口导入计划,提前规划文化设施扩容升级’。”

李娜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飞转,睫毛忽闪忽闪,忽然抬头笑了:“陈科,这么一说我突然通了!原来要把居民‘小需求’和城市‘大规划’连起来看。”

她摩挲着笔记本封皮,眼里的迷茫散得干干净净。

“连我都听入神了。”清甜女声从门口传来。

赵芳抱着相机包站在门口,发尾银色蝴蝶发卡闪了闪,晃了晃采访本,说道:

“正找你呢,我做‘政府服务满意度’专题报道,需要政策背景解读——比如这两年区里民生项目执行效率提升,有具体案例吗?”

陈正国把草案推到一边,目光亮起来:“上周暴雨后的老旧小区抢险就是好例子。从发现围墙隐患到启动应急响应,47分钟;三天完成12个易涝点排查,比去年快一倍。”

他敲了敲李娜的报告:“这些数据能从各部门周报里扒,配上居民采访,既有政策力度,又有民生温度。”

赵芳快速记着,抬头时眼睛发亮:“陈科,你简直是移动政策数据库!我下午去幸福里社区蹲点,拍居民在临时避雨点下棋的照片——您说的‘执行效率’,得让老百姓的笑脸当注脚。”

茶水间门“吱呀”推开,带起一阵风,吹得李娜笔记纸哗啦响。

李明单手插西装裤袋,另一只端着“先进工作者”马克杯,目光扫过桌上文件,唇角扯出笑:“年轻人就是有活力,午休都在‘交流学习’。”

他加重“交流学习”,目光钉在陈正国脸上,“不过啊,总想着抛头露面,倒不如多花心思在本职——捷径走多了,容易摔跟头。”

陈正国端起茶杯抿了口,热气模糊眉眼,心中暗自思忖:“李明这是又在阴阳怪气了,无非是见不得别人努力工作,取得成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这是本职所在,哪有什么捷径可言。他这样的嘲讽,不过是内心狭隘的表现罢了。”

再抬头时眼里是清凌凌的笑:“李副主任说得对,我确实把每一件事都当事业来做。”

他指了指李娜的报告:“就像这份材料,不是纸面上的数字,是张奶奶的凉亭,王大爷的单杠,刘老师的书架——做好这些,才是对‘本职’的交代。”

李娜攥紧笔记本,指节泛白又松开,朝陈正国重重点头;

赵芳的蝴蝶发卡轻颤,低头整理采访本,嘴角却止不住上扬。

两人交换眼神,那里面有了之前没有的坚定——像暴雨冲垮的围墙,如今砌上了更结实的砖。

走廊尽头窗户透进一束光,照在茶水间玻璃门上。

陈刚背手站在门外,西装裤线笔挺,口袋里还硌着秘书刚汇报的“城市更新工作专班”方案。

他望着陈正国说话时眼里的光,不禁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当科员时,也是这样脚下有风,眼里有火。

陈刚心中感慨万千:“看到陈正国,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股子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在如今的官场中可不多见了。现在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像城市更新这样的重要工作,正需要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来挑大梁。”

“小周。”他对秘书低语,“把今年后备干部名单拿给我,重点标注陈正国的考核记录。”秘书点头,目光扫过茶水间里的三人,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

陈刚转身离开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市政府通知:“关于成立江州市城市更新工作专班的征求意见稿已发至各区,请于三日内反馈建议。”

他摸出手机看了眼,又瞥向还在讨论的陈正国,唇角微微上扬,心想:“这城市更新工作专班的成立,或许就是陈正国这样的人才施展拳脚的好机会,有些风,该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