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风口上的发言

换源:

  周三清晨的雨丝裹着凉意,陈正国站在市政府大楼前,仰头望着“江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经验交流会”的红色横幅。

西装内袋里的U盘硌着肋骨,那里面装着他连夜重做的PPT——比起被篡改的版本,多了三页关于《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推演,还有前世他至死都没机会说出的那些数据。

“小陈。”陈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这位分管城建的副区长撑着黑伞,雨珠顺着伞骨滴在他锃亮的皮鞋上,“李明在休息室,你先跟我去后台调试设备。”

陈正国笑着应了声:“好嘞,陈区长,您这伞借我遮一下,咱俩一块过去。”说着便往伞下凑了凑。

余光瞥见二楼会议室的玻璃幕墙后,一个身影闪过——是李明。

那道影子在窗前来回踱步,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

后台调试室里,工作人员刚插上U盘,陈正国就注意到投影幕布上的图标。

“这数据不对。”他上前半步,指尖点向屏幕上模糊的柱状图,“青华里社区外墙保温改造的完成率,我们上周实测是87.3%,这里标成了72%。”

工作人员一愣,低头查看U盘里的文件:“可能是格式问题?您再确认下原文件。”

旁边一位参会的基层工作人员好奇地凑过来:“陈哥,这数据要是错了影响大不?”陈正国耐心地解释道:“影响可不小,这数据关系到后续资金分配和改造进度呢。”

陈正国没接话。

他盯着屏幕上被替换成“待定”的“适老化设施专项补贴”模块,喉结动了动——这正是他方案里最核心的创新点,能把改造资金使用效率提升40%。

前世李明也是用这招,在他汇报时突然“技术故障”,导致他被市长当众质问“数据水分有多大”。

“不用调了。”陈正国从西装内袋摸出另一个U盘,“用这个。”

陈刚挑眉:“你准备了备份?”

“昨晚突然想起,这类会议多备一套总是好的。”陈正国笑着把U盘递过去,指尖擦过金属外壳时,想起昨夜在办公室熬到凌晨的场景——台灯在凌晨三点熄灭,他摸黑去走廊接热水,听见清洁阿姨推着推车经过时嘀咕“现在的年轻人真拼”。

那时他盯着新做的PPT最后一页,“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几个字在屏幕上泛着冷光,像前世老科长临终前攥着他手腕说的“要活成一道光”。

会议室里渐渐坐满了人。

陈正国坐在第三排,旁边坐着区房管局的一位老同事,老同事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陈,好好发挥,我们都看好你。”陈正国笑着点头:“您放心,我一定把咱青河区的成果展示好。”

他能清晰看见主席台上分管副市长王建军的茶杯——杯壁上沾着两片茶叶,和前世会议记录里写的“王副市长习惯喝碧螺春,开会必带私人茶杯”分毫不差。

“下面请青河区代表作经验分享。”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陈正国起身时,听见后排传来一声冷笑。

不用回头他也知道,是李明。

那道目光像根刺,扎在他后颈——前世此刻,这根刺最终变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走上讲台的瞬间,陈正国扫过台下。

区房管局局长微笑着冲他点点头,街道办主任使劲冲他竖大拇指,王副市长的目光正落在他胸前的名牌上。

陈正国微微欠身,向台下的各位领导和参会人员示意。

“青河区的改革实践,核心在‘三个精准’。”陈正国点开PPT第一页,“精准识别需求,我们入户调研1278户,整理出适老化、管网改造、停车设施三大共性需求;精准匹配资源,联合市建科院开发了‘改造效益评估模型’,让每笔资金都花在刀刃上;而最关键的精准发力——”

他顿了顿,点击下一页,“是我们正在对接市里即将发布的《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抽气声。

王副市长的茶杯“当”地碰在桌上,碧螺春的香气混着雨丝飘过来。

陈正国看见坐在第二排的市住建局局长直起腰,钢笔尖悬在笔记本上方,墨水正一滴一滴渗进纸里。

这时,台下有一位参会人员举手提问:“陈同志,这个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咋样啊?”

陈正国自信地回答:“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个模型,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改造项目也推进得更顺利了。”

“据我们掌握的信息,该办法将在两个月后正式出台,重点支持‘民生导向型’改造项目。”

陈正国的声音稳如钟摆,“以青华里社区为例,若能申请到专项补贴,原本三年的改造周期可缩短至一年半,惠及居民从2300户扩大到5000户。”

“小陈同志。”王副市长打断他,目光灼灼,“你说的‘掌握信息’,具体来源是?”

陈正国迎着那道审视的目光:“上个月陪同陈刚副区长调研时,偶然听见市发改委王主任与省住建厅领导通电话。当时我做了记录,会后又托在省厅实习的大学同学核实过。”

他没说的是,前世这个政策公布当天,他正蹲在看守所里啃冷馒头,听同监室的人说“听说青河区那个小陈的方案要是在,能多拿两千万”。

陈刚适时补了一句:“这小子为了摸政策动向,把近三年的市级政府常务会议纪要都翻了个遍。我们青河区的青年骨干,就得有这股子钻劲。”

台下响起零星掌声,逐渐连成一片。

陈正国看见李明的身影在最后排的阴影里晃动,公文包的搭扣被他捏得发白。

散会时,王副市长的秘书走过来:“陈同志,王市长想请你去小会议室坐坐。”

陈正国跟着秘书往走廊走,路过休息区时,瞥见李明靠在窗边抽烟。

烟头明灭间,他看见那男人的喉结上下滚动,手指把没抽完的烟碾成碎末——像极了前世他在看守所里,隔着铁窗看见李明被纪委带走时,也是这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小会议室的门在身后关上时,陈正国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他摸出来看,未接来电显示着“市政府办公室025- 8363XXXX”“市委政研室025- 8371XXXX”——号码他都不熟,但备注里的“李处长”“张主任”,都是前世他升到副处后才打过交道的人物。

窗外的雨停了,梧桐叶上的水珠滴在玻璃上,划出一道清亮的痕迹。

陈正国望着那道水痕,想起老科长说过的另一句话:“年轻人的路啊,有时候不是走出来的,是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