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四十,陈正国站在区政府大院外的早餐摊前,竹蒸笼里的热气裹着肉香扑在脸上。
他数出六份包子钱时,老板娘多塞了个茶叶蛋:“小陈啊,昨儿楼道里那阵仗可吓人,你们办公室现在还乱着吧?”
他接过早点袋,指尖隔着塑料袋摸到茶叶蛋的温热:“乱不了多久。”
青河区政府三楼走廊的声控灯在他脚步下依次亮起。
转过转角时,他听见办公室里传来瓷器碎裂的脆响——是张强的马克杯。
推开门,果然看见张强蹲在地上捡碎片,后颈的汗毛被空调风吹得竖起。
陈梅正用纸巾擦着他袖口的咖啡渍,抬头看见陈正国,睫毛快速眨了两下——那是“录音已存”的暗号。
“张哥,我帮你。”陈正国弯腰拾起一块碎片,看见张强裤脚沾着昨晚洒的咖啡渍,还没干。
“不用不用!”张强猛地缩回手,指节撞在桌角发出闷响,“我自己来,自己来……”他抬头时额头沁着细汗,目光扫过陈正国怀里的早餐袋,喉结动了动。
此刻,张强内心翻涌着恐惧与羞辱:这个曾经被他压制的年轻人,如今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姿态逼近自己的软肋。
而陈正国也清楚地感知到张强眼神中那一丝慌乱,仿佛一只困兽正在寻找逃生的出口。
陈正国把早点一一摆上办公桌:“牛肉包、豆沙包、小米粥,梅姐爱吃的茶叶蛋。”他故意在张强面前多停了两秒,“张哥,你昨儿说胃寒,我让老板娘多熬了会儿粥。”
粥碗搁下的瞬间,张强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想起昨晚纪检组敲开李明办公室时,自己帮李明送的那份“宏远集团科技园区可行性报告”——封皮右下角的红章还没干。
那一刻的侥幸与自欺,在陈正国温和却不容退避的目光下,逐渐瓦解成赤裸的罪恶感。
“趁热吃。”陈正国扯过椅子坐下,竹筷在碗沿敲出轻响,“我昨儿在茶水间听见有人说,这楼里要刮大风了。”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陈梅咬着包子皮的动作顿住,目光透过玻璃窗看向对面亮着灯的纪委办公室。
她心中隐隐泛起不安——这场风暴是否也会波及她?
毕竟,她也曾是沉默的旁观者。
张强的粥勺掉进碗里,溅起的米粒粘在他颤抖的手背上。
“可风往哪儿刮,得看根扎得深不深。”陈正国舀起一勺粥,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咱们办公室的人,谁没在材料堆里熬过夜?谁没替老百姓跑过社区?清白是熬出来的,不是别人泼的。”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划过张强的心脏。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清白”二字。
而陈梅则在短暂的迟疑后,决定不再保持沉默。
她知道,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在这场博弈中保住最后的一线生机。
陈梅突然放下碗。
她的工牌在晨光里闪了下,那枚去年陈正国帮她修好的别针还在:“张哥,我表舅在市纪委,他说主动交代能从轻。”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根细针扎进张强的耳膜,“就像去年王会计那事儿,她把收的购物卡全交了,最后只记了个过。”
张强的脸瞬间煞白。
他抓起包子往嘴里塞,却被噎得直咳嗽。
陈正国递过保温杯时,瞥见他后颈的汗把衬衫领子都浸透了——那是李明上周送他的定制衬衫,领标上还绣着“明”字。
“叮——”陈正国的手机在桌面震动。
是刘伟秘书发来的消息:“刘区长八点召见,带科技园区调研资料。”
他起身整理领带时,目光扫过公告栏。
李明的名字被红笔划掉的地方,墨迹还泛着湿意。
新写的“陈正国总协调”七个字,是陈梅用正楷写的,每一笔都压得极重。
“我去趟刘区长办公室。”他拎起文件袋,在门口停住脚,“梅姐帮张哥把碎片扫了,别扎着手。”
刘伟的办公室飘着龙井的香气。
陈正国把调研资料摊开时,注意到区长的茶杯里浮着片完整的茶叶——这是他心情不错的标志。
“你昨儿举报的材料,市纪委今早回电了。”刘伟指节敲了敲桌面,“阳光小区外墙工程的资金流水,确实有三笔转到了李明妻子的境外账户。”
陈正国垂眸盯着资料上的“科技园区规划图”,前世此刻李明正揣着宏远的“咨询费”去香港,今生那些钞票该在纪委的证物袋里了。
“但问题不止李明一个。”他指尖划过图上的“核心地块”,“宏远集团这两年拿得太顺,去年老城区改造项目,他们的报价比市场价低15%——”他抬眼直视刘伟,“您觉得,真有企业愿意做赔本买卖?”
刘伟的目光沉了沉。
他摘下眼镜擦拭时,陈正国看见他眼底的红血丝——这是连续熬夜开会的痕迹。
“你说得对。”刘伟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淬了锋的刀,“区里打算成立专项整改小组,查工程、查资金、查用人。”他顿了顿,“我想让你当副组长。”
陈正国的心跳漏了一拍。
前世此刻他还在替李明背黑锅,今生却站在这里,握着改写命运的钥匙。
他努力掩饰内心的波动,但嘴角那一丝几乎不可察觉的笑意,还是泄露了他久违的掌控感。
“我资历浅。”他压下翻涌的情绪,“怕镇不住场面。”
“资历是熬出来的,魄力是拼出来的。”刘伟指了指窗外,纪委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你敢把匿名信直接送到市纪委,就说明你心里有杆秤。”
他从抽屉里拿出任命文件,“下午三点公示,你先准备发言稿。”
离开办公室时,陈正国听见走廊里的议论声像涨潮的海水:
“陈正国当副组长?”
“听说刘区长亲自点的将”
“李明的位置这下彻底空了”……
他回到办公室时,陈梅正把新的分工表贴在公告栏上。
张强缩在工位里,面前摊着本《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书页被翻得卷了边。
“张哥,我帮你把茶续上?”陈梅端着保温壶走过去,壶嘴的热气模糊了张强攥着钢笔的手——
他正在写一份“情况说明”,第一行是“关于帮李明转交宏远集团文件的经过”。
陈正国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他走到窗边接起电话,风卷着梧桐叶扑在脸上。
电话那头是苏若雪,声音里带着笑:“我刚在法院公告栏看见,青河区要成立整改小组了?”
“嗯。”他望着楼下匆匆而过的纪检组车辆,“雪,你记不记得,前世今天我在帮李明收拾烂摊子?”
“记得。”苏若雪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但今生,你是要掀风暴的人。”
挂断电话时,陈正国看见纪委的车从大院门口开进来。
驾驶座上的人摇下车窗,冲他点了点头——那是市纪委的老周,前世帮他翻案的人。
下班时,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走了。
陈正国收拾文件时,瞥见张强悄悄把“情况说明”塞进他的抽屉,纸角露出半行字:“李明曾暗示……”
他合上抽屉时,窗外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公告栏前。
新贴的整改小组成员名单上,“陈正国”三个字被夕阳镀了层金边。
晚风掀起桌上的文件,一页“科技园区招商计划”飘落在地。
陈正国弯腰拾起时,听见楼下传来汽车急刹的声音。
他探身望去,看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大院门口,车窗紧闭,看不清里面的人。
但他知道,那车里坐着的,是李明背后的那只手。
而这场逆袭的风暴,才刚刚撕开云层。
第二天清晨,陈正国刚走进办公室,陈梅就递来一份早报。
头版标题用加粗字体写着:“青河区启动专项整改,剑指工程领域乱象”。
他翻到第二版时,一行小字突然刺痛了眼睛——“据悉,某神秘举报人向市纪委提供关键线索,相关部门正进一步调查……”
茶水间的热水壶“咕嘟”响了一声。
陈正国抬起头,透过玻璃窗看见对面纪委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他摸出手机,屏幕上有条未读短信,发件人显示“未知号码”,内容只有三个字:“小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