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国把最后半根烟按灭在窗台上时,玻璃倒映出他微沉的眉峰。
楼下保安室的白炽灯在雨雾里晕成模糊的黄团,像极了前世那个暴雨夜——
他也是这样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李明的车碾过积水扬长而去,而老科长的遗体还停在殡仪馆的冷柜里。
"叮——"
手机在桌上震动,是王海发来的微信:“15分钟后,后巷奶茶店,冰美式去冰。”
陈正国扯了扯皱巴巴的衬衫领口。
今早晨会散场时,李明那声“年轻人思路活”的尾音里藏着刺,他听得清楚。
此刻雨丝顺着窗框往下淌,他摸了摸口袋里被体温捂热的U盘,那里面除了棉纺厂改造的数据,还有段昨晚在茶水间偷录的对话——
李明压低声音说“让老刘把拆迁补偿的账做漂亮点。”
奶茶店的玻璃上蒙着水汽,王海正对着手机屏幕猛划拉,见他进来立刻把手机倒扣在桌面。
这个比他小两岁的科员平时总爱穿格子衬衫,今天却套了件灰扑扑的夹克,连袖口都沾着打印机墨粉。
“李副主任这两天往区长办公室跑了三趟。”王海端起奶茶喝了一大口,冰珠子顺着杯壁滚到他手背上:
“今早我给张主任送文件,听见他跟周秘书说‘陈正国的报告太冒进,不符合区里整体规划’。”
陈正国的指节在桌下轻轻叩了叩。
前世这时候,他正为了凑齐改造方案的签字四处碰壁,根本没注意到李明早把"拆迁优先"的方案塞进了区长的案头。
等老科长替他扛下"数据造假"的罪名时,一切都晚了。
“周秘书是王区长的人?”他问。
王海的喉结动了动:“上周我帮周秘书修电脑,看见他微信里有个群,备注是‘青和置业项目组’。”
他突然前倾身子,奶茶杯底在木桌上压出个湿印,“青和置业的老板,是李副主任媳妇的表弟。”
窗外一辆洒水车驶过,水声哗啦盖过了空调的嗡鸣。
陈正国盯着王海发梢沾的雨珠,那水珠正顺着他耳后新冒的痘痘往下淌——这小子昨天还在抱怨相亲对象嫌他"像个加班狂"。
"谢了。"他摸出钱包要付账,王海却按住他手腕:"我爸住院那天,是你替我值了通宵班。"年轻人的手掌还带着常年敲键盘的薄茧,"再说了,谁不想看李副主任那副‘笑面虎’被拆穿的样子?“
回办公室的路上,陈正国绕去了二楼档案室。
管理员张姐正抱着保温杯打盹,见他来立刻直起腰:”小陈啊?
要查什么资料?"
"经济转型规划的前期调研报告。“他报出年份,”2018年的,可能夹在工业局的档案里。"
张姐推了推老花镜:"那批资料去年刚归档,在B区第三排。"她翻找时,陈正国看见她抽屉里摆着张全家福——照片里穿红棉袄的小姑娘,和老科长手机屏保上的一模一样。
"找到了!"张姐抽出个牛皮纸袋,封条上的红印子有些模糊,"当年是老科长带着你们跑的调研吧?
他总说‘数据得沾着泥点子才实在’。"
陈正国的手指在纸袋上顿了顿。
老科长临终前塞给他的那枚铜钥匙,此刻正贴着他心口发烫——那是老科长办公桌抽屉的钥匙,里面锁着他被李明篡改的原始调研记录。
回到办公室时,暮色已经漫过百叶窗。
陈正国把台灯调到最亮,摊开从档案室借来的资料。
前世的记忆像潮水般涌来:下周的经济转型会议上,李明会提出“优先开发老旧工业区”的方案,表面上是响应政策,实则是为清和置业争取低价拿地的机会;而真正该重点讨论的科技园区规划,会被他以“投入大、见效慢”为由压下。
他翻开最新的会议材料,目光扫过"工业用地转化率"那一栏时突然顿住。
表格里写着"67%",但根据2018年的调研报告,青河区老旧工业区的实际闲置率是43%——这个差距,足够让李明在会上扣一顶"数据失实"的帽子。
键盘声在空荡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陈正国打开区统计局的内网,输入权限密码时,后颈突然泛起凉意。
前世他就是在核对这类数据时,被李明安插的"内鬼"替换了原始文件,最后以"恶意篡改数据"的罪名被带走。
抽屉里的手机震动,是苏若雪发来的消息:"今晚我值夜班,给你留了凉面在冰箱,记得热。"
他望着屏幕上跳动的可爱猫爪表情,指尖轻轻抚过手机壳——那是去年她亲手做的,贴满了两人从小到大的合照。
凌晨一点,陈正国把修正后的数据对比表锁进私人抽屉。
钥匙串上那枚铜钥匙撞在金属锁扣上,发出清脆的响。
他摸出裤袋里的纸条——今早楼梯间捡到的那张,字迹虽然被揉皱,但“小心你抽屉里的锁”几个字依然清晰。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玻璃照在桌上。
陈正国翻开笔记本,在"会议应对"那一栏写下:
1.提前半小时到会场,检查投影设备;
2.准备数据对比表,标注原始文件出处;
3.若李明提及"工业用地转化率",立即引用2018年调研报告;
4.会后单独向张主任汇报青和置业与李明的关联。
当他合上笔记本时,手机屏幕亮起,闹钟显示:
"2023年5月18日 01:15"——距离经济转型会议,还有72小时。
走廊里传来保安巡夜的脚步声,陈正国关掉台灯,黑暗中只有窗台上的绿萝在微风里轻轻摇晃。
他摸了摸贴身的U盘,里面存着修正后的数据、原始调研报告扫描件,还有那段茶水间的录音。
明天,他要去科技园区的旧址转一圈。
前世他就是在那里,看到荒草丛里埋着的地下管网图纸——那是证明科技园区规划可行性的关键证据。
而此刻,区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李明站在窗前,指尖夹的烟烧到了过滤嘴,火星子落在地毯上,烫出个焦黑的小点。
他盯着手机里周秘书发来的消息:“陈正国这两天查了2018年的调研报告,还去了档案室。"
"呵。"他把烟蒂按在窗台上,玻璃倒映出他扭曲的笑,“以为翻出点旧账就能翻天?”他抓起桌上的方案稿,“等明天我把‘工业用地开发’的方案递上去,看他拿什么挡。”
夜色渐深,区政府大楼的窗户一盏盏熄灭。
只有三楼会议室的门锁突然轻响——有人戴着橡胶手套,正往投影仪的接口里插一张微型存储卡。
而在二楼办公室,陈正国正把最后一份资料收进公文包。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想起老科长常说的话:"宦海行舟,最重要的是——"
"看清暗礁,更要握好船舵。"
明天,就是检验船舵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