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琴键上的较量

换源:

  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百叶窗斜切进来,在张老师的中山装领口投下菱形光斑。

他捏着顾实秋的《青花瓷2.0》分析报告,指节叩在讲台上发出脆响:“电子音效?这是给传统瓷器雕花抹口红!”方言尾音里带着股老茶缸底沉淀的闷劲,后排几个打哈欠的学生猛地直起腰。

顾实秋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课桌边缘的旧刻痕——那是他上周和林昭容偷偷刻的“容”字。

听见自己名字时,他抬头正对上张老师扫过来的目光,像被老式留声机针头划了道。

林昭容坐在他右侧,发梢垂落在琴谱上,此刻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

昨夜在录音棚,他修改《瓷语》谱子时说的那句话突然涌上来:“昭容,我需要证明自己不是投机取巧。”

“张老师。”顾实秋站起来,椅子腿在地面刮出刺啦声。

他看见张老师教案边缘露出半页泛黄的手稿,墨迹晕染的“江南雨”三个字很眼熟——那是上周帮系主任整理旧资料时,在档案室见过的未发表作品。

“能否让我用您手稿里的动机即兴发展?”他指尖在空气里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像在弹奏无形的钢琴,“就用您三十年前写的《江南雨》主题。”

教室里响起抽气声。

张老师的手顿在半空,教案边角被捏出褶皱:“你怎么知道……”后半句被顾实秋的钢琴声截断了。

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到了教室后方的电子琴前。

指尖按下第一个音时,记忆里三十年前的梅雨突然落进琴房——档案室的旧风扇嗡嗡转着,他翻到张老师未发表的手稿时,纸页间夹着半片干了的茉莉花瓣。

此刻他让G大调的主旋律裹着评弹的软糯行腔流淌,到副歌突然切进电子Glitch的碎点音效,像雨珠砸在青瓦上溅开的水花。

“停!”小莉的钢笔“啪”地砸在课桌上。

她是音乐社钢琴手,总把栗色卷发盘得一丝不苟,此刻发尾却散了两缕,眼睛瞪得像被踩碎的玻璃弹珠:“顾实秋,你抄袭我的笔记!”她举起手机,屏幕亮着张皱巴巴的纸——是上周她在琴房遗失的微分音标注,“这上面的记号,和你刚才写在五线谱边缘的一模一样!”

教室瞬间安静得能听见日光灯管的电流声。

张老师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过顾实秋:“顾同学,解释一下。”

顾实秋没急着说话。

他调出手机里的声纹认证系统,数据流在屏幕上跳动如星轨:“小莉学姐的录音采样率是32kHz。”他点开自己的曲谱文件,“而我的版本……”手指划过屏幕,“是44.1kHz。”

“你什么意思?”小莉的指甲掐进掌心。

“上周三晚十点,张老师办公室的老式录音机刚好在工作。”顾实秋转身看向张老师,对方的瞳孔微微收缩,“那台德国产的老机器,采样率从来都是44.1kHz。”他举起手机,“而我在整理您的旧手稿时,录下了您哼唱《江南雨》的片段——”

教室音响突然自动播放,带着电流杂音的沙哑哼唱混着雨声:“江南雨,打湿青石板……”正是顾实秋刚才弹奏的主旋律。

小莉的脸“刷”地白了,手机“哐当”掉在地上。

“下课。”张老师合上教案时,指腹轻轻抚过那页泛黄的手稿。

他经过顾实秋身边时顿了顿,中山装衣角扫过电子琴按键,发出一声清越的音,“顾同学,明天期中考试,准备首能说服我的曲子。”

深夜琴房的暖气开得太足,林昭容的保温杯在桌面上洇出一圈水痕。

她把凉掉的咖啡推给顾实秋,看见他眼下泛着青黑:“你故意暴露声纹技术?”

“张老师那台录音机的采样率,是我在档案室翻到维修记录时发现的。”顾实秋揉了揉发红的眼角,笑起来时有点疲惫,“小莉的笔记是她自己落在琴房窗台的,我捡了但没还——总得给她个动手的由头。”他指节敲了敲桌上的曲谱,封皮是林昭容用毛笔写的《夜色如梦》,“明天考试,我要用这个破绽。”

窗外突然传来音乐社排练的杂音。

小杨的声音压得很低:“小莉姐,你不该……”“闭嘴!”小莉的尖叫被钢琴声盖住了,“顾实秋算什么东西?他以为靠那些歪门邪道就能赢?”

林昭容推开窗,冷风卷着零星雪粒扑进来。

她看见小莉抱着谱子跑远,马尾辫在路灯下甩出黑色的弧。

顾实秋凑过来关窗,发梢扫过她耳垂:“昭容,明天考试……”

“我相信你。”林昭容把《夜色如梦》曲谱往他怀里推了推,琴房暖光里,谱子边缘的微分音记号闪着细碎的光,“就像相信窑火里的瓷器终会开片。”

第二天考场,聚光灯打在顾实秋身上时,他看见张老师坐在评委席中央,手边摆着那台老式录音机。

主考官翻开考题册,钢笔尖悬在纸上:“请演奏《夜色如梦》——顾实秋的原创作品。”

考场内死寂,只有老式录音机的指针开始缓缓转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