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实秋推开华乐集团顶楼会议室的门时,檀香混着新漆味扑面而来。
赵总正站在落地窗前,金丝眼镜反着光,手里的雪茄在玻璃上洇出个淡灰的圈。
李秘书踩着细高跟从长桌另一侧绕过来,檀木桌面咔嗒一声,一份烫金封面的文件被推到他面前。
顾先生,这是十年独家合约。李秘书涂着酒红甲油的指尖点了点封面,音乐教父培育计划六个字在水晶吊灯下刺得人眼睛发疼,我们准备了顶级录音棚,三千万首年推广基金,还有...
李秘书。顾实秋弯腰时,西装袖口蹭过文件边缘,纸张发出脆响,我这人看合同只看关键项。他翻页的动作极慢,指节在艺人肖像权归属比例那行字上顿住——前世被亲传弟子坑的那个雨夜突然浮上来,当时他也是这样,在永久授权条款上签了字,结果后来所有商演海报都印着徒弟的名字。
第七项。他抬眼,正对上赵总镜片后的笑意,贵司要求肖像权全归华乐?
赵总弹了弹雪茄灰:顾先生,培育计划需要长线投入。
你现在是网络热单制作人,但想成为金曲奖得主、唱片公司股东......他拖长了尾音,没有资本托底,那些校园里的浪漫主义可撑不起华语乐坛。
顾实秋的拇指在合同边缘摩挲。
前世赵总就是用这招,让多少新人歌手签了版权奴隶合约——前五年赚的钱全填推广费窟窿,等熬到能分钱时,又被新的流量取代。
他突然笑了:赵总,不如改动态分成?
前三年华乐拿60%,之后按作品影响力指数浮动。
比如《青花瓷2.0》要是拿了金曲奖,第二年比例就降到50%。
会议室里静了两秒。
李秘书的睫毛颤了颤,指尖无意识地抠了下桌角——那是她做文件陷阱被识破时的习惯动作。
赵总的雪茄灰啪地掉在地毯上,他弯腰去捡,镜片后的目光却没离开顾实秋:年轻人倒是会算账。他按下遥控器,墙上的大屏幕突然亮起,蓝色声纹图谱像蛛网般蔓延,不过顾先生可能没算到......
顾实秋的后颈突然发紧。
那是《青花瓷2.0》的声纹图,次声波编码的部分被特别标红——前世他就是因为这项技术被资本围剿,徒弟联合投资人说这是实验室机密,最后连专利都被抢走。
我们调查过。赵总直起身子,语气里多了分笃定,你掌握的次声波编码技术,能修复老磁带、增强现场感染力,甚至......他指了指图谱里若隐若现的波纹,影响听众情绪。
华乐愿意投五千万建实验室,但核心技术必须......
必须归华乐?顾实秋打断他,从西装内袋摸出盒录音带。
磁带壳泛着旧黄,标签上1993徽州民谣的字迹已经晕开。
他把磁带塞进桌上的播放器,电流杂音里突然炸开山涧流水声,混着老琴师沙哑的哼唱。
这是张老师94年山洪里救出来的录音。顾实秋盯着赵总逐渐僵硬的脸,里面的次声波频段被泥沙磨损了37%——但您看。他调出手机里的频谱图,蓝色波纹与老磁带的橙色波纹完美嵌合,《青花瓷2.0》的次声波编码,其实是在修复这段93年的声音。
技术?
这是老艺术家拿命换的遗产,属于整个华语乐坛。
赵总的喉结动了动。
李秘书突然上前收走合同:顾先生,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条款。她转身时,顾实秋瞥见她耳后泛红——这是她被戳穿时的另一个习惯。
谈判结束时已经九点。
小张抱着合同跟在他身后,电梯里的镜面映出年轻人紧绷的下颌:老师,第十三条创新技术共享条款......
看到赵总袖口的青花纹章了吗?顾实秋按下电梯按钮,景德镇御窑厂的复刻款,他儿子在华乐子公司当音乐总监。电梯门开的瞬间,他拍了拍小张肩膀,明天让小丽带着那首带次声波的《青花瓷》去试唱——子公司新推的国风计划,正缺这种能修复老磁带的技术背书。
深夜录音棚里,林昭容的钢琴声像泉水漫过隔音棉。
她调试共鸣板参数时,一张便签从谱架缝隙滑出来,字迹是顾实秋特有的瘦金体:赵总办公室的声纹采集器频率,与他戴的怀表共振频率吻合——小心数据窃取。
她抬头看向控制室。
顾实秋的电脑屏保正闪着声纹矩阵图,那些蓝色波纹竟与赵总下午给的实验室设计图诡异地重叠,像两张网在虚空中交织。
叮——
合成器突然发出蜂鸣。
小丽抱着麦克风从录音间探出头,眉头皱成小括号:老师,隔音墙刚才......她的话被一声闷响截断——整面隔音墙突然震动,墙缝里飘出细白的粉尘,像被什么看不见的手推了一把。
顾实秋的手指在键盘上顿住。
他望着墙上晃动的声纹图谱,想起前世车祸前那辆突然变道的黑色轿车——同样的震动感,同样的预兆。
小丽,先停。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墙角的监控摄像头,小张,把今天的谈判录音备份三份,一份寄给文研所张老师。
林昭容走过来,将便签折成小纸船放进他掌心:需要我去查怀表的共振频率吗?
顾实秋捏紧纸船,指腹蹭过她手腕上淡粉的旧疤——那是前世她为救他坠楼时留下的。昭容,他声音轻得像落在琴键上的月光,帮我调一台能捕捉次声波的监听器,就放在......
砰!
隔音墙再次震动,比刚才更剧烈。
小丽的麦克风掉在地上,扩音器里炸开刺耳鸣响。
顾实秋猛地抬头,透过观察窗看见录音间的天花板上,一道裂纹正像蛇一样缓缓延伸。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