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人,如果我们冒然出兵,胜算可不大啊。”夏侯勇无奈地说。
“侯爷,你上报的战报不是说带着三千铁骑打败了两千匈奴人,还斩首一千多吗?怎么现在又这么说?”谢贤显然有些不悦。
“谢大人,那两千匈奴人确实是我亲手击退的,可您不知道,我那三千精兵可是从二十万大军中千挑万选的,全身披挂,兵器犀利。那匈奴小队,嘿,连像样的盔甲都少见,大多就拿着短刀,就这样,我还折损了几百兄弟,他们的战斗力可不是闹着玩的!”夏侯勇边说边摇头,一脸苦笑。
谢贤一贯的镇定此时略显动摇,“匈奴人竟如此了得?”
“句句实话,谢大人。若是我们轻率出击,那胜算几乎为零,坚守关门才是明智之举。”
谢贤一听,神情顿时有些黯淡,不过马上又问:“那在你看来,突厥人和匈奴人相比呢?”
“突厥人?只怕是更胜一筹。”夏侯勇的回答让谢贤心里一沉。
“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华?”谢贤眼神空洞。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夏侯勇一脸困惑。
谢贤、周泰他们都是皇党的中坚力量,夏侯勇作为周泰的心腹,自然也是信得过的。
“南方那位,看来是耐不住寂寞了。”谢贤面无表情地说。
“什么?他还没死心?”夏侯勇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谢贤嘴角一撇,露出轻蔑的笑容,“他呀,心心念念那个宝座,仿佛山东的风波都与他有关,和突厥的联系也是千丝万缕。”
夏侯勇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这,这也太离谱了吧?皇族血脉,居然和突厥勾结,这不是摆明了要折腾自家底盘么?”
“为了那个位子,他可是什么手段都能使得出来。皇上龙体欠安,两位皇子在宫里斗得跟唱戏似的。若非太后稳坐钓鱼台,怕是早就乱成一锅粥了。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那俩人谁能真正掌控全局?到时候一着不慎,我大华可就危险了。”谢贤越说越激动,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夏侯勇埋首沉思,内心波澜起伏。他守着玉门关,深受陛下信任,可一旦新君登基,这份信任还能维持吗?手握重兵,难免遭受猜疑,历史上这类悲剧可不少见。
“新皇登基那天,咱们这些老家伙,只怕得下去给先皇当差了。”夏侯勇仰望天空,不禁感慨万分。
“死有何惧,只要能换得家人平安,我谢贤眉头都不皱一下!”谢贤眼中闪烁着决绝。
“皇上对那两位皇子就放任自流了?”夏侯勇百思不得其解,皇家教育不该如此啊,怎能养出这样冷漠的皇子。
“都怪太子太出色!”谢贤提及故人,语气中满是遗憾。
“太子当真如此出色?”李明远忍不住问出口。
谢贤微笑中带着苦涩,“论才情,他不下于你,仁义宽厚,若是能掌管天下,必成一代中兴之主。唉,可惜天不遂人愿!否则我国又岂是今日之景。”
夏侯勇点头附和,“太子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必成一代霸业,堪比当年的汉武大帝!”
李明远听后恍然大悟,太子如此卓越,其他皇子自然也就不那么严格了。可惜太子的离世,让一切美好设想化为泡影。
“安宁公主可是陛下心头的宝贝!”话题突然一转,谢贤打破了沉默。
“再宝贝,公主终究是女儿身啊!”夏侯勇无奈地叹了口气。
谢贤眼神一转,望向李明远,嘴角挂上一抹调皮的笑意:“皇上可不是那种固执己见的人,只要是他的骨肉,谁坐上那龙椅都一样嘛!”
夏侯勇眼神闪了闪,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哦,你的意思是……”
谢贤连忙摆手,故作严肃:“这种话可不能乱说,现在还不是谈论这个的时候。”
他本想和夏侯勇商量出兵匈奴的事,心中不禁感慨:现在的皇上算得上是明君了,前任们却是个个骄奢淫逸,把大华的强盛挥霍得所剩无几,让百姓苦不堪言。
皇上登基后,勤政治国,数十年的努力,国家已见复兴之象,但离全盛时期还有一段距离。他本想为儿子打下坚实基础,但现在看来,这计划得变。若让两位皇子继位,国家恐怕又要陷入危机。不如自己动手解决,让新君无后顾之忧。只是,治理大国非一日之功,急不得。想到这里,谢贤决定此事日后再向皇上禀明。
他话题一转,看向李明远,满脸好奇:“你年纪也不小了,有没有看上哪家的姑娘?有的话,我让侯爷给你准备一份厚礼去提亲!”
李明远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脱口而出:“有了。”
谢贤一听,眼睛一亮:“哦?是哪家的小姐?”
瞧谢贤那副大惊小怪的模样,李明远心里直犯嘀咕,自己喜欢的人跟他有什么关系,他这么兴奋干啥?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毕竟自己心仪的是老板家的千金,关系还没处理好,这事儿可得保密。
“这个嘛,不重要,我现在可没打算结婚!”李明远一脸正义地说道。
“哦?这是何故?”谢贤一脸困惑。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李明远说得自己都快信了。
“嗯,志气可嘉,但你就不担心心上人被别人抢走?”谢贤试探性地问。
“不怕,没人能抢走她!”李明远信心满满,心里暗想,上辈子错过了,这辈子说什么也得把她娶回家。
听他这么一说,谢贤心里轻松了不少,只要他一天不娶,自己就有机会。等回了京城,得想法子把他调过去,到时候再使使劲,好事肯定能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