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跨越时空的救赎

换源:

  咣当!

后背狠狠撞上铁椅的疼痛让马向阳猛地清醒。刺眼的白炽灯下,警察摔着案卷的声音像惊雷炸响:周志明,别装睡!

审讯室冰冷的铁椅硌得他生疼,手腕上的手铐闪着寒光。这一切都似乎在告诉着他,他又回到2023年现代了,又回到这个审讯室。

刺眼的白炽灯下,周志明猛地抓住审讯桌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死死盯着那个生锈的长命锁:这个长命锁是村里一个叫陈小川的!

【真相浮出】

警察皱眉,钢笔在记录本上悬停,墨水滴落晕开一个黑点:你怎么知道?

陈队,有个村民来自首。说是汝窑沟的村长赵建军是他杀的!!一个年轻警察急急忙忙跑进来。周志明和陈警官同时怔住了。

三小时后,调查结果摊在桌上,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陈小川在案发前三天回过汝窑沟,给父母上坟。监控显示他还拿着一个铁匣子。

村长后院窗台下发现43码胶鞋印,与陈小川完全吻合,鞋底纹路里嵌着红砖粉末。

死者赵建军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DNA比对成功,检测报告上那个99.99%的匹配率触目惊心。

审讯室里,陈小川佝偻着背,手指神经质地敲打桌面,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暗红色的污渍。他的鬓角已经斑白,但眼神却像个迷路的孩子:我在老宅墙洞里发现了当年林老师的匣子

原来那本日记被撕掉的几页记载着触目惊心的真相:

当年陈铁匠发现妻子吴爱菊被害真相后,用刀杀了赵长喜,准备继续找同谋的会计赵德富复仇。却被会计父子俩算计引到窑厂,推入砖窑杀死,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

匣子里还有那把刀。陈小川突然抬头,眼球布满血丝,像是多年未眠,这么多年了它还是那么锋利!他的指尖在桌面上划出几道白痕,我每天都能闻到砖窑里的焦臭味...

陈小川看了日记,本要找赵德富报仇,却打听到他那年就已经畏罪潜逃了。最终把仇恨转向赵建军——当年参与杀人的会计儿子,如今的村长。

我学着日记里的描述,杀了他之后摆成母亲死时的样子...本想着就原地等着警察来,但当时太害怕还是逃走了...陈小川痴痴地笑,露出参差不齐的黄牙,听说你们抓了嫌疑人,还是决心来自首了,我不能丢了爹娘的人,终于能安心的去见他们二老了。他浑浊的目光落在周志明身上,突然变得清明,眼前这个陌生人感觉却似乎很熟悉。

陈小川的精神似乎有着点问题,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机灵劲。在关于被撕掉的几页日记问题上,他明确表示并不是自己干的,似乎这背后还掩藏着某些隐秘。

【重返现代社会】

周志明走出公安局时,春日阳光正好,照得他几乎睁不开眼。工作人员将帆布包递还给他。阳光照在背包上,他恍惚间又闻到了1976年那股混合着泥土与艾草的气息,还有林梅发梢的桂花香。

站在公安局门口的梧桐树下,手指微微发抖地拉开背包——

76年经常拿在手里看的《红旗》杂志,扉页上还有马向阳随手记的笔记。

父亲马爱国那天喝醉交给他的两枚陶瓷像章,瓷胎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背面1958的款识清晰可见。

几份当年县里下发的文件,和当年的《人民日报》,纸张还非常新就像当年刚发下来是一样。

(背包里的东西...真的跟他穿越回来了?)

周志明托人结识了喜欢收藏这类老物件的藏家傅先生。

傅先生的别墅掩映在苍翠的私家园林中,汉白玉罗马柱与铜雕大门在夕阳下泛着低调的奢华光泽。透过镂空铁艺围墙,能看见喷泉水景与进口草坪构成的几何图案,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主人不凡的财力与品味。

对方戴着白手套,拿着放大镜的手突然一抖,镜片后的眼睛漏出欣赏的神色:这釉色...是国营汝窑厂早期的工艺!老先生指着像章的表面解释道,青白釉配方72年就失传了,这两枚品相完好的...他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过像章边缘,这东西我挺喜欢的!虽然不算罕见,但你这个保存如此完美,实在让我惊讶。

最终十万元成交,76年的《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成色这么好的也实属罕见一起都买了。周志明捏着银行卡,薄薄的塑料卡片轻得没有分量。他想起马向阳在70年代为四十块钱茶叶去吃红烧肉欣喜若狂的模样,想起全家人围着烧鸡大快朵颐的场景,不禁莞尔。那时的快乐,如今十万块也买不回来。

【时空的割裂】

回到现代公寓的周志明,躺在松软的席梦思上却辗转难眠。身下的床垫柔软得让人不踏实,空调的嗡鸣取代了夏夜的虫鸣。冰箱里的速食便当、手机里不断弹出的工作群消息、窗外永不熄灭的霓虹——这些曾习以为常的一切,此刻都让他感到莫名的空虚。

总是想起1976年的土炕,母亲王秀芬在煤油灯下给他缝补着衣裳,父亲马建国揪着他耳朵骂着兔崽子,刘婶子唱豫剧时眼角的笑纹,孩子们领到新铅笔时发亮的眼睛,林梅在晨光中低头批改作业时垂落的发丝。这些鲜活的记忆像老电影般在脑海中闪回,远比2023年手机相册里的照片更加生动温暖。

(那个时代的人们,活得那么用力又那么真实...那些未完成的承诺...那些等待真相的人...)

起身时不小心碰落了帆布包,一张亮晶晶的糖纸从夹层中飘落。月光透过窗户,在那朵纸折的梅花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轻轻拾起这朵1976年的梅花,恍惚间仿佛又闻到了河畔青草的气息,听见了林梅折纸时细微的呼吸声。

周志明终于下定决心,打开电脑搜索那些他这两天一直刻意回避的信息——1976年的那个村庄,那些熟悉的面孔,还有她,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变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