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寂静的宫殿内,刘启像一只疲惫的孤雁,缓缓地将身躯俯趴在王姪那温暖而柔软的怀中。
此刻的他,褪去了那层象征无上权威的帝王华服,也抛开了朝堂之上的威严与矜持,仅仅只是一个在心灵深处渴望着妻子抚慰的普通丈夫。
刘启的眼眸中透着一丝迷茫与不甘,他轻轻启唇,声音中带着些许落寞与自嘲:“难道朕真的不如其他宗室吗?”
这声音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犹如敲响了一记沉闷的警钟。
王姪的心猛地一缩,她深知这是一个极为敏感且忌讳的话题。
好在聪慧的她瞬间察觉到,刘启此时并不需要一个回应者,而仅仅是一个默默倾听的对象罢了。
刘启微微仰头,望向那宫殿的穹顶,思绪似乎飘向了遥远的地方,继续喃喃道:“朕自登基以来,一直谨遵太后与大臣们的教诲,如履薄冰般地努力成为一名圣君。可有时候……”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渴望,“朕真想如那始皇帝一般,尽情地行驶独夫的权利啊。”
王姪心中明白,刘启这番情绪的涌起并非无端。
如今膝下尚无子嗣,这对于帝王而言,无疑是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在面对宗室与天下臣民时,都隐隐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压力。
刘安的《淮南子》影响力在逐渐扩大,这还是因为冬日里行程不便,当春天到来,大汉各地的学子都会来到咸阳。
一旦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当初那些力挺刘启登上皇位的蓝玲等人,恐怕定会陷入被众人指责看走眼的困境。
毕竟,这样一部能够名垂青史的著作,足以在世人心中掀起轩然大波。
王姪微微抬起头,目光中满是关切与温柔,轻声安慰道:“陛下,文学之道终究只是小道。
往昔高祖皇帝,虽未在文学上有诸多建树,却能独具慧眼,知人善用。他广纳贤才,使得众多英雄豪杰皆为其所用,这才是成就帝王霸业的关键本事啊。
陛下如今亦有众多忠臣良将辅佐,又何必为一部著作而烦忧呢?”
刘启听着王姪的话,心中那股烦闷之情稍稍散去,看着眼前这位善解人意的女子,他的眼神中满是宠溺。
王姪见刘启的神情稍有缓和,心中一动,试探着说道:“陛下,您瞧这民间,有无数遗落的贤者,他们如同散落在各处的明珠,本应在陛下的光辉照耀下熠熠生辉。
可如今,却多成为了其他诸侯之后的门客。如果公学已然开办,这便是一张广纳贤才的大网。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英雄定会纷纷被吸引而来,尽数进入陛下的口袋之中啊。”
刘启闻听此言,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嘴角上扬,忍不住笑出了声:“姪儿,你真是够可爱的。”
在这汉朝实行的君主二元制度之下,举主的地位举足轻重。
公学里的老师一旦拥有了权利,就会和皇权形成对抗,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王姪不通晓政治权谋之事,在刘启看来,这非但不是缺点,反而更显她的纯真无邪。
毕竟在帝王的后宫之中,除了母仪天下的皇后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智慧与手腕外,其他妃嫔,只需拥有如花美貌,能在这深宫中为帝王带来片刻的欢愉与慰藉便足矣。
王姪见刘启如此反应,心中知晓自己的话已起到了作用,她故意佯装害羞,轻嗔道:“陛下!”
那模样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娇花,在这宫殿之中,散发着独属于她的迷人芬芳。
………
蓝玲有些无奈的看着蓝珑轻声道:“你姐姐我如今只是摄政,又不是篡位了,你想改官制?一部学说就想改管制,谁给你的勇气?!”
蓝珑心虚地看着她,声音虽然很小,但是很清晰:“这些门客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的才华就算不在于治理天下,也可以在教书育人上,我相信是可以做出很有成就的弟子的,这也是我的最开始的想法。”
蓝玲无奈:“那么你认为凭什么他们能得到朝廷的认同呢?就因为淮南子吗?”
“难道这篇著作还不足以证明他们的才华吗?”
“如果有才华的人都能入仕做官的话,那还要隐士干什么?那还要征辟干什么?那还要举荐干什么?”蓝玲有些气愤道。
见到长姐生气,蓝珑也不敢言语了…
“创业和守业是不同的,为什么我一直采用的是黄老之道,就算想要为家族夺取河湟之地的气运,也要准备这十年之久了!
难道你还不明白吗?你姐姐我只是摄政并不是篡位了呀,是刘家的王朝,不是我蓝氏的王朝,官制你敢碰,就会碎!”蓝玲是越说越气。
山间的溪流,一路奔腾至低谷,汇聚成深潭,待水量盈满,便又溢出向下游潺潺而去。
庭院中的繁花,盛开到极盛之时,随即渐渐凋零,此即盛极而衰之象。
湖面的潮水,涨到最高潮位,便缓缓退落,此乃潮涨潮落之理。
难道蓝氏就是例外吗?
不是!
“家族的繁衍之计还不知道需要还要过多少年,在如果一个朝代中出挑,那是蓝氏的幸运。
如果代代中,都有蓝氏的出挑,那是也是蓝氏的实力。
但一个朝代中,蓝氏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做绝了,提出这样的官制政策,那现有的大臣们一定会不满的,这会对战事有影响。”蓝玲理智道。
足够自私的,赤裸裸的利益被剥开展现在蓝珑面前,这和他的思维是相反的。
作为旁系,他是体会不到主系对繁衍家族的渴望的。
明在蓝氏的教育里,只要做了对发展朝代有益的事,气运不是同样会增加吗?
蓝玲无奈摆摆手道:“这件事需要陛下以后来做决定,我能掌权的时日也逐渐不多了,最大的希望就是在这些时光里为家族拿下河湟,你不要继续再上书了,即使我认可你的想法,但这件事肯定要缓慢推进的,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决定的事情。”
蓝珑略有失望的点了点头。
————
【您的家族子弟完成千古名著《淮南子》,您得到了2000气运点。】
【您的家族子弟提成分级官学制度,您获得垂钓抽奖一次。】
蓝云打了个哈欠,直接使用了垂钓。很快就早上来了一个幸运符,时限10分钟,他随手扔给了蓝田。
蓝田这手里的符咒,傻笑起来。
一般情况下,这些小奖励都是给蓝秀了
睡了很久的蓝田,如今已经恢复成了中老年的模样。
不过蓝秀来到桃花源的时候,年龄也很大了,对兄妹如今看起来倒像姐弟。
类似这样的小奖励,蓝玲摄政后,如果安抚灾民,然后兴修水利,或者说是做一些有益于家族和百姓的事情,蓝云经常能得到。
………
………
对于一个庞大且实行中央集权的大帝国来讲,执政的策略和方向肯定得始终保持一致,最起码不能早上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
在不懂得知识的百姓眼里面,一个已经实行了多年且可行的政策,也是不应该随意改变的。
因为一旦这样随意更改政令,百姓就会惶恐,国家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的船突然乱了船桨、失了方向,
国家的根基都可能被动摇,所以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既定方针,才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当历史进程走到汉景帝这里时,太后蓝氏除了对外战争积极外,对内都采取保守态度,即使是诸侯王之间的削藩,也是采用的兵不血刃的方法。
她意在把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对于日渐增长的汉朝人口来说,这是非常有益的措施。
对于汉景帝刘启来说,在内部如何施政,从而获取自己应该拥有的皇权,却是一个大大的问题了。
在史书里能够看到蓝玲太后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她执政期间,对外战争无一不都是胜利的,也因此,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刘启于上,比不过太后的强硬,与儿子比,又仿佛没有比得过自己儿子的厚黑。
史书上的描写,对这位帝王往往是轻描淡写的,反而是对他的儿子刘彻大面积泼墨,诉说他如何将汉朝的势力推向了顶峰。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是刘启在位时,这位帝王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政策,为后来的汉武挥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兴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