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还都应天,朱高炽受罚(新书求收藏)

换源:

  东宫,别院。

朱瞻墡若有所思。

历史上。

截杀朱瞻基的人真的是汉王所派?

或者说,真的都是汉王所派?

他有些不太相信。

原主到了那个时候,真的对皇位一点都不贪恋?

他和原身是有本质区别的。

原身是太子嫡子,一直生活在帝王之家。

他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

思维方式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已经到监国这个程度了,但凡出点意外,皇位都会是原主的。

朱瞻墡几乎可以肯定的认为。

截杀朱瞻基的人马当中。

必然会有原主派去的。

成功了,皇位是他的。

失败了,没有任何损失。

反正有瓦罐鸡来背锅。

“孙氏!”

在角落里仿佛受气包似得孙氏连忙抬头。

“奴婢在。”

“如果你是我,在那个时候,对皇位有没有一丁点的想法?”

孙氏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殿下,奴婢是女子之身,从来没想过这些。”

“看把你吓得,我也不能吃了你!”

孙氏抬头偷偷打量了朱瞻墡,四目对视,赶紧慌乱的垂下头来。

昨天她担心了一晚上。

恐怕朱瞻墡会到她房间里,逼迫她做那羞耻之事。

但一整个晚上风平浪静,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坚持不住睡着了。

孙氏对自己的容貌极度的自信。

朱瞻基没有碰过她是因为年龄。

这位皇孙会不会怜香惜玉,她的心里可没有底。

..

东宫,正院。

马钰小跑着进了东宫,看到太子一家正在院里站着,眼睛盯着半空中的天幕在看。

马钰进来,让朱高炽心里一沉。

“马公公,你怎么来了?”

“陛下口谕!”马钰扯着独特的公鸭嗓喊道。

众人连忙跪下来听旨意,朱高炽更是忐忑不已。

“娘希匹!朕为遵循太祖高皇帝营建南北二京的遗愿迁都北方!你个王八蛋竟想着还都应天,实为不忠不孝之辈!朕罚你一个月读书思过,不许出东宫一步!”

“儿臣....儿臣接旨!”朱高炽战战兢兢的说道。

宣读完朱棣的旨意,马钰连忙给太子、太子妃和太孙见礼,这才回宫交差。

“爹,您也是的,为什么非要还都应天府?”朱瞻基埋怨道。

“我....”朱高炽刚要解释,才反应过来一个问题。

我特娘的比窦娥还冤,我什么时候说过要还都应天府了?

......

【这是朱瞻墡人生的第一次监国,却不是最后一次。】

【数日后,朱瞻基成功抵达京城。好在朱瞻基和朱瞻墡兄弟二人关系极好,二人兄友弟恭,堪比唐玄宗李隆基和他兄长李成器一般。】

【朱瞻墡没有做皇帝的野心,所以交回了大权。】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朱瞻基决议御驾亲征平叛。】

【为了防止意外,正在京城的朱瞻墡再次被拉来监国。】

【一般的藩王,一辈子能有一次监国机会都要谢天谢地了,但朱瞻墡在一年的时间里两次监国,堪称藩王中的奇葩。】

杨荣此时在心里萌生出一个想法。

朱瞻基运气太好了。

这样的人若是长寿。

老天就太不公平了。

朱瞻墡的两次监国。

说明朱瞻基都遇到了生死难题。

朱瞻墡便是他的后手。

但凡哪一次出现问题。

大明的历史将被改写。

若是没看过天幕。

所有人都会说。

朱瞻基真是天命之人。

但大明后来的历史过于沉重。

竟然让所有人都有一种,朱瞻基还不如死了的想法。

朱棣颔首,语带赞赏的说道:“瞻墡孙儿品性良善,朕很满意。”

此时在紫禁城里,他想怎么评价就怎么评价。

若是在东宫,这番话他是万万不能说的。

在朱棣看来。

朱瞻墡确实品性良善。

皇位在他嘴边的,咬都没咬一口。

他根本不会考虑朱瞻墡当时的篡位难度。

难度再大,还会有靖难的难度大吗?

......

东宫,别院。

孙氏好几次欲言又止。

“你想问什么?”朱瞻墡问道。

孙氏连忙跪下。

朱瞻墡无奈了,“起来吧,我这没那么多规矩,别没事就跪下。”

孙氏点头,表情很是楚楚动人,怪不得能够让朱瞻基废后改立她。

“殿下,奴婢好奇,皇位放在您面前,您真的不动心吗?”

朱瞻墡实话实说道。

“应该是动心的,也许没有十足的把握吧!太孙从小被陛下当成皇帝来培养,朝中的声望和人脉都不是一个藩王能够比拟的!”

“奴婢明白了!”

听到朱瞻墡对皇位并不是没有一点感觉,她心里了然了。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孙氏心里猜测,朱瞻基的太孙之位危险了,面前的这位皇孙殿下,极有可能得到了朱棣的青睐。

有这种猜测的人不在少数,只有那几个当事人脑子还比较混沌。

朱高炽和朱瞻基不愿意相信,朱瞻墡则是不敢相信。

另外一个当事人朱棣还在考虑当中。

从自己篡位登基以来。

朱瞻基在朝堂上的形象便是第三代接班人。

如果改弦更张,会不会引来朝局的不稳,会不会引来群臣的反对。

这些都是他比较忌讳的事情。

毕竟。

朱棣知道自己只有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太短。

根本来不及谋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