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别院。
看到自己的结局还算完美。
朱瞻墡心中很欣慰。
73岁在后世不算什么。
但在人均寿命三四十岁的古代,绝对的高寿。
尤其生在大明皇室,更是高寿中的高寿。
他很满意!
身边的王昶也眉开眼笑。
他从没有过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幻想。
能够跟随朱瞻墡善终已令他满意。
看到朱瞻墡的结局完美。
王昶知道自己没有跟错主子。
只有孙氏露出好奇的目光看向朱瞻墡。
她一直以来都是被当成皇帝嫔妃培养的。
对宫闱之事知之甚多。
14岁的她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
紫禁城。
朱瞻墡的结局让朱棣很欣慰。
朱祁镇那个臭小子还算有点人性。
杨荣和杨士奇对视一眼。
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朱瞻墡似乎不像是刚才所想的老好人那般。
倒像是个懂得明哲保身的成熟藩王。
“众位卿家,朕这瞻墡孙儿如何啊?”
朱棣问出这番话,足以证明内心已经动摇。
他们却是不敢回答。
其中涉及到易储这等天大的事。
一个回答不好,全家老小的性命都交待在这了。
“陛下,太孙无错。”
杨士奇开口回答,眼睛却是盯着朱棣在看。、
朱瞻基是朱棣从小培养的接班人。
难道陛下真的舍得废掉重立太孙吗?
朱棣性格跟太祖高皇帝想象,脾气都有些喜怒无常。
若是他们在储君的问题上说错话。
没人相信朱棣会心慈手软。
朱棣平静地说道:“太孙之错,在于短寿!朕承继太祖高皇帝大统,便要为大明江山考虑,万不会为了个人好恶而置江山社稷于险地。”
众人都听明白了。
朱瞻基千错万错,不该短寿。
这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
此时,天幕转换内容。
【朱高煦谋逆失败后,他的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众人刚要说话。
便被天幕的内容重新吸引。
朱棣想起自己的瓦罐鸡二儿子,脸上的表情也不禁阴沉起来。
【朱高煦的一家真是一个惨字都不够用的。】
【汉王这一脉,可以说是朱棣后代下场最惨的一帮人。】
【朱棣的儿子只有四个,长大的只有徐皇后嫡出的三个,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可是他的儿子们却是个顶个的能生。】
【明仁宗朱高炽有十个儿子,而朱高煦也是个高产大户,他一生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长子朱瞻壑。】
【朱瞻壑是朱棣的皇长孙,因为汉王造反,他一脉的资料遭到了删除,导致朱瞻壑出生时间以及受封汉王世子的时间没有办法确定。】
【虽然明宣宗朱瞻基删掉了朱瞻壑很多资料,但从明太宗实录中还是可以找到线索,朱棣对这个皇长孙还是很疼爱的。】
“哼!汉王不知人伦之礼,只是可惜了朕的孙儿!”朱棣冷哼道。
朱瞻壑是他的皇长孙。
朱棣自然疼爱有加。
但架不住朱高煦不懂事。
也就冲淡了他对朱瞻壑的爱。
朱棣的反应让杨士奇松了一口气。
他支持陛下更换太孙,却不支持易储太子。
太子地位根深蒂固。
若是贸然废立,朝局动荡的后果是任何人接受不了的。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北伐回京途中驾崩。在这个节骨眼上,朱高煦的二儿子朱瞻圻在京城上蹿下跳,跟着父亲走关系传消息。】
【明仁宗朱高炽得知此事后,朱高煦将所有的锅都甩给了儿子。因此,朱瞻圻被朱高炽囚禁在了凤阳皇陵。】
朱棣差点气笑了。
自己的这个二儿子真是蠢笨至极。
狠起来连亲儿子都出卖。
“这样的庸人,还想学着朕靖难,活该被做成瓦罐鸡!”
朱棣本来还挺同情朱高煦。
但他这个作死的行为不值得被同情。
众臣脸上也浮现出奇怪的神色。
这算什么?
断臂求生吗?
.....
皇城,汉王府邸。
朱瞻圻转过身,不可思议的望着自己老爹。
朱高煦有些尴尬。
“莫听天幕胡说,本王如此爱护你,怎能做出那般事来。”
朱高燧也跟着说道:“大侄儿,这些都是细枝末节,若是你父王当了皇帝,你就是太子!”
朱高煦连忙说到:“是啊,你大哥去岁薨逝,你就是本王最大的儿子,咱爷俩休戚与共,莫要被其他事离间了你我父子之情。”
朱瞻圻心里苦笑。
他是相信天幕的。
自己老爹是个什么德行他太了解了。
绝对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
【明仁宗驾崩后,明宣宗登基,朱高煦的心又活泛了,老朱家向来是叔叔克侄子,这时候起兵没准能成。】
【明宣宗朱瞻基亲征,这场叛乱没怎么样就结束了。】
【朱高煦一家的结局,明实录一直避而不谈,最广为流传的就是朱高煦被朱瞻基做成了瓦罐鸡,放在了一个大铜缸里面,加上火炭被活活烤熟。】
【而朱高煦剩下的十个儿子,一个不落的都被朱瞻基处死。】
【明宣宗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杀戮宗室人数最多的一个皇帝,被称为大明朝最牛的宗室收割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