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明贤后,诚孝张皇后(新书求收藏)

换源:

  【她是明朝三大贤后之一!】

【她被称为女中尧舜,历经四代帝王,屹立不倒。】

【她以其稳固朝廷,维护皇权的出色表现,成为华夏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女性人物。】

【她便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发妻,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大明杰出的太皇太后张氏。】

“明朝三大贤后?另外两位想必是朕的母后马皇后和朕的皇后徐皇后吧?”朱棣脸上露出了笑容。

“孝慈高皇后和仁孝皇后都是千古后妃典范,恭喜陛下,太子妃的贤名竟也与两位皇后看齐,实为大明之福社稷之福!”杨士奇躬身说道。

朱棣微微点头。

“不错,张氏将东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对太子也颇有帮助,不愧是仁孝皇后调教过的。”

.

东宫,正院。

朱高炽有些意外的看向张氏。

“没想到历史竟对你有如此之高的评价!”

张氏白了朱高炽一眼。

“仁孝皇后教给臣妾那么多道理,臣妾自然铭记于心!”

朱高炽心里很高兴。

自从天幕降临后。

他甚至忧心过自己的太子之位。

但今天的天幕过后。

他的位置可谓牢不可破。

而太孙朱瞻基就不一定了。

朱棣一定不会选择短寿的皇帝。

大明王朝经过太祖和永乐一朝。

需要的是稳定,频繁更换皇帝会动摇国本。

既然自己的太子之位稳了。

下一任皇帝必然是自己的儿子。

结合朱棣昨天亲临东宫。

难道.....

朱高炽不动声色望向一处院落的方向。

.....

【历史中,这位张皇后究竟有何等非凡的功绩呢?】

【凭什么后世人称没有她便没有大明后代江山,更是让大明连续出现三次盛世。】

【今日,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走进这大明第一后,诚孝张皇后。】

“大明第一后?没想到张氏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

不仅仅是朱棣。

群臣也惊呆了。

历史对张氏的评价可谓是天花板级别了。

没有她便没有大明的江山。

更是让大明出现三个盛世。

此等功绩。

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第一后了。

朱棣露出饶有兴趣的表情。

“朕倒要看看,张氏竟是比孝慈高皇后和朕的皇后还要厉害?”

【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炽受封燕王世子,张氏受封燕世子妃。】

【朱棣靖难成功继位后,于永乐二年册封朱高炽为太子,张氏成为太子妃,她尽心照顾朱棣夫妇,很得他们的喜欢。】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突然驾崩,朱高炽继承大统,册封张氏为皇后。】

【然而,天不假年,朱高炽在位短短十个月便撒手人寰,张皇后与成年的朱瞻基临危受命。】

【公元1426年,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尊张皇后为皇太后,国家大事多由她来支持,使江山安泰。】

【朱瞻基对母亲尊重备至,不仅入奉寝居,出奉游宴,各地进贡的礼物,哪怕微末之物也要先呈给张太后。】

朱棣不禁暗自点头。

他和已故的皇后徐氏对太子妃都很满意。

尤其是皇后还在世的时候。

张氏几乎每天都来问安,陪皇后说话逗趣。

皇后崩逝,最伤心难过的莫过于太子妃徐氏。

太孙朱瞻基这一点做的也很好。

一个孝顺的人,人品便不会太差。

只是。

最让朱棣不满的是,天幕总是称呼他为成祖。

你特娘的才是成祖!

你全家都特娘的事成祖!

老子是太宗!

太宗!

【张太后对外约束朝堂,肃正风气,时常警示在位者。她生活严谨,重视礼制,从不干预政事。】

【避免走上外戚乱政之路,对家族严格要求,即使其弟位人淳朴谨慎,也不得参与朝廷决策。】

【然而朱瞻基短寿,驾崩的时候年仅三十八岁。当时皇太子朱祁镇只有九岁,张太后在处理儿子丧事的同时,必须确保孙子的皇位稳固。】

【此时主少国疑,局面混乱,流言四起,许多传闻称,张太后会让儿子襄王朱瞻墡继位。】

【然而张太后临危不惧,成功护佑孙子朱祁镇登基,天下归心。】

“哼,好心办了坏事!”

听到朱祁镇的名字,朱棣气就不打一处来。

为了皇位正统。

张氏确实做的没事。

无奈自己这个重孙子不争气。

竟是做了叫门天子。

可惜了张氏一片苦心。

还不如就此把皇位给了朱瞻墡。

保不齐真能让大明太平个几十年。

.....

东宫,正院。

跟朱棣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当事人张氏。

稳固朱祁镇的皇位。

算不算她贤后身上唯一的污点呢?

如果不是扶持朱祁镇登基。

搞不好她会是太平盛世下的一代贤后。

张氏不动声色看了身前的朱瞻基一眼。

如果历史还像以前那样发展。

也许她会做出另外的选择。

就在这个时候。

朱高炽回过头来。

两双眼睛对视,

张氏似乎从中读出些什么。

随即垂下头去。

......

【朱祁镇继位后,按照先皇遗诏,国家大事需先秉明张太皇太后和孙太后再做决定。】

【同年二月,面对大臣提出希望她垂帘听政的建议,张氏过段拒绝,恪守祖训,大臣们也决定遵从张氏的意愿,这就是张氏被誉为女中尧舜的原因。】

【她不走上前台,不垂帘听政,辅佐三代帝王,维系国家稳定,只坚守着作为女子应有的本分。】

【虽然她不参与垂帘听政,却不意味着她无所作为。】

【张太皇太后权利支持朱祁镇,重用三杨登宣德朝的旧臣,稳定军心,整肃官风,发展经济,使大明朝再度兴盛。】

朱棣看的不住点头。

这样的女人确实不愧为贤后之名。

“好!好!好啊!太子找了一个贤妻,有此贤妻,方使重振雄风,不至于因为那个孽畜而坍塌!”

“恭喜陛下,恭喜太子殿下!”

杨荣和杨士奇衷心说道。

他们也很高兴。

天幕说了重用三杨。

他们俩想必便是三杨之一。

朱棣忽然对身边的马钰说道:“太子妃张氏家里还有什么人?”

马钰想都没想便回答:“陛下登基后,太子妃之父张麒升任京卫指挥使,永乐三年病逝,太子妃还有一个弟弟张升。”

朱棣沉吟了一会。

“追封张麒为彭城伯,赐谥号‘恭靖’,命张氏之弟张升袭爵彭城伯。”

“奴婢这就去传旨!”

大明的爵位非军功不封。

像张升这样封爵的可谓是独一份。

但在场的群臣却没有一人有异议。

身为大明第一贤后的张氏。

有这个资格享受独一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