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是深宫里长大的天子。
一说到丈量田亩,便明白了其中的七七八八。
“你是说会暴露隐田?得罪天下士绅?”
朱瞻墡脸上忽然露出笑容,“孙臣可没说,这些都是皇爷爷说的!”
让隐田暴露是捅破天的事情。
朱瞻墡不想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他只想等到老爹朱高炽安稳的继位。
然后到自己的封地当一个闲散王爷。
过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
朱棣轻笑,“你个小滑头,胆子竟是如此之小。”
“皇爷爷,非是孙臣胆子小,而是兹事体大,甚至会动摇国本。”
朱棣点头,很认可朱瞻墡的话。
那些士绅平常一个个人模狗样。
张嘴闭嘴都是仁义道德。
但要动他们口袋里的肥肉。
真的会咬人跟你拼命的。
包括在场的四个肱骨之臣。
谁敢说他们家里没有数量庞大的隐田?
朱棣心中暗叹。
若是朕再年轻十岁,必要让天下再震动一次。
可惜朕只有两年时间了。
这件事只能徐徐图之,或是依靠后继之君来解决。
“你刚才说,若是推行新的大明宝钞,尚需解决两个问题,是哪两个问题?”
朱棣突然转了话题,让众人皆是一愣。
四位大臣惊讶的抬起头,望着一脸淡然的朱棣。
入仕多年,他们太了解这位永乐皇帝了。
眼睛里一向容不得半点沙子,今天这是转性了?
“现行的宝钞总得收回,哪怕一贯宝钞兑换十五文钱。自洪武年间至今,朝廷发放了多少宝钞出去?若是让朝廷收回宝钞,能拿的出这一笔银钱吗?”
朱棣顿时被噎住了。
别说十五文钱,就算五文钱他也兑换不起。
这几年征漠北,下西洋,国库早已空虚,哪来多余的银钱?
朱瞻墡继续说道:“另外,宝钞能否顺利流通,需要让民间的钱成为活钱!”
“何为活钱?”
“这.....孙臣不敢说!”朱瞻墡怯怯的说道。
“有屁快放,朕赦你无罪!”
“那孙臣就说了,说的不对的地方,皇爷爷只当没听见。”
朱瞻墡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子,让朱棣不禁气笑了。
“放心吧,这点容人之度朕还是有的!”
“宝钞旨在让流通更加便捷,大量持有宝钞的人,除了商人便是地主士绅,这些人有了钱之后会将银钱埋于地下留给子孙,宝钞便失去了它的意义!”
“其实皇爷爷和朝中众臣根本不会想到,真正的消费群体并非这些人,而是万千的百姓。只是百姓苦于赋税和地主乡绅的压榨,连吃穿都成问题,更遑论消费!”
“若是想让宝钞真正流通天下,解放一部分被田产绑住的百姓,发展商业、手工业,增加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先让一部分百姓富裕起来。手中有了闲钱,才能促进百姓的消费。”
朱瞻墡说的很委婉。
说白了,就是将地主乡绅和王公权贵的利润分为普通百姓。
虽然他的话中有一些这个时代没有的词语。
但朱棣却是听明白了,四位大臣同样也听明白了。
朱棣思忖了半晌,然后一脸的严厉。
“皇孙的话止于此地,朕不希望传播出去,若是造成风言风语,有一个算一个,朕绝饶不了尔等!”
“臣等不敢!”四人连忙开口说道。
朱棣不再就这个话题继续。
目光望着天幕,等待着接下来的内容。
【为什么区区一个太监王承恩,被誉为大明朝最后的尊严?】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陪葬皇陵的太监,当明初三代贤后都未能留明史,这个叫王承恩的太监,却在明史中拥有单独列传。】
朱棣一惊。
在明史单独列传。
非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殊荣。
区区一个太监。
竟有这般能耐?
他到底做了什么?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紫禁城,满朝文武准备投降,却是王承恩带领太监禁卫誓死抵抗。】
【这群看似柔弱的太监,用血肉之躯为大明朝保留最后的尊严,但最终兵败山倒。】
【王承恩在煤山送故主崇祯帝上路后,自缢于旁边的海棠树下。】
【再看后世,连清朝的康熙都为忠勇所动,赐地立碑建祠,让他附葬崇祯陵侧。】
【虽少男儿二两肉,却是人间真丈夫!】
朱瞻墡忽然听到抽泣声。
顺着声音看到马钰已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马公公,你认识这个王承恩?”朱瞻墡好奇的问道。
马钰擦着眼泪说道:“殿下说笑了,奴婢怎会认识他。奴婢是感动的,身为陛下身边的奴婢,他死的有价值,是奴婢学习的榜样.....呜.....”
朱瞻墡暴汗,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好啦,别哭了!这王承恩是好奴婢,你也不赖!”朱棣笑着说道。
“奴婢谢陛下谬赞。”马钰抽噎的说道。
“嗯,不错!虽少男儿二两肉,却是人间真丈夫,朕觉得他当得起这个评价。王振那样的狗奴婢只是少数,还是郑和、王承恩这样的忠奴比较多!”
朱瞻墡却是不以为意。
给与宦官太多的权柄。
终究是要出事的。
郑和、王承恩只是少数。
王振这样的人才是普遍现象。
这时,天幕再次变换内容。
【朱棣为什么不杀靖难功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