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福禄宴(新书求收藏)

换源:

  【先说第一类,落到李自成和张献忠手里的藩王是个什么结局。】

【福王朱常洵,他是万历皇帝的第三子。】

【万历皇帝特别喜欢朱常洵,一度还想让他做太子,最后没当上太子,封他为福王,便给他找了个好地方洛阳就藩,还赐了他两万顷的田地。】

【张居正家里被抄没的财产,还剩在库房里的,通通划拨给朱常洵,包括一些地方上的杂税和盐税也供福王府去使用。】

【一座福王府的造价就超过了28万两白银,其奢华程度甚至堪比京城的皇宫。】

【所以福王一就藩,就是一副富可敌国的架势。】

【这么有钱的人,当大明陷入危机之时,福王却是一毛不拔。】

【准备去镇压起义军的明朝士兵,在路过洛阳城时,看到金碧辉煌的福王府,士兵们就开始抱怨,万历皇帝耗尽天下之财给他这个儿子修宅子,却让我们饿着肚皮上战场上去拼命。】

【明军将士为了保护朱家的江山,吃不饱穿不暖。有人建议福王拿点钱出来接济城中百姓,万一有一天李自成打到洛阳城,这些官民百姓感激你的恩情,也能出个力帮个忙。】

【朱常洵仍旧舍命不舍财,一毛不拔!】

朱棣身上散发出滔天怒意。

朱元璋和他之所以对朱姓宗室如此之好。

正是希望国家在危难之际。

这些藩王能够站出来以身作则。

但这个富可敌国的藩王。

竟是连粮食都舍不得给百姓。

这样的藩王,不但对朝廷无一利。

反而成了朝廷的蛀虫。

“此子如此可恨,朕恨不得饮其血,食其肉!朝廷如此厚待他,却在朝廷需要银钱的时候置若罔闻,不配为我朱姓男儿!”朱棣恨恨地说道。

朱瞻墡看了朱棣一眼。

心想你可算说对了。

李自成确实饮其血食其肉了。

...

东宫,正院。

朱瞻基拳头攥的紧紧的。

他的这些后代都特么是煞笔吗?

舍命不舍财!?

连大明都保不住了,要这些钱财有什么用?

两万顷田地相当于二十万亩。

随便漏点粮食出来,百姓也会感恩戴德。

【等到李自成打到洛阳城之后,福王府被洗劫一空。】

【里面的金银财宝,起义军整整搬了几天几夜才搬空。】

【福王出逃,跑到了寺庙之中,结果被李自成抓到,直接就处死。并将其与鹿肉同煮,分与将士饮食,称为“福禄宴”!】

【清廷记载称:“其肉重三百六十余斤,与鹿肉同烹,群贼胪食,名曰福禄宴。”】

朱棣本应气愤的。

但看到天幕内容,竟是哈哈大笑起来。

只不过笑声当中带着苦涩。

“哈哈哈,福禄宴!福禄宴呀!朝廷有难,你一毛不拔,是不是没想到自己的下场竟是成为了敌人的餐食?真是报应啊!真不知朝廷养这些藩王到底是为了什么?朕和太祖高皇帝原本以为有朱姓藩王坐镇,我大明江山永远不会易主,却没想到这些烂泥扶不上墙的狗东西,如此的自私自利!”

杨士奇低头不语。

朱棣可以骂,他们身为臣子却是不能骂。

这朱常洵确实目光短浅。

只看到了眼前的小利。

却没有想到更高层面的东西。

被起义军分而食之一点都不冤。

朱瞻墡却是内心无语。

朱元璋和朱棣何等的才能。

一点都没有遗传给这些后世子孙。

倒是祖祖辈辈的小农意识遗传的彻彻底底。

把家和国分的那么清楚。

这些朱姓藩王根本没有搞明白一个问题。

他们的财富和封地与大明的江山是息息相关的。

.....

【明朝的这些藩王完全是自食其果,他们掌握着明朝大量的财富,自家的地也不用给朝廷缴赋税,朝廷每年还要拿出一大笔银子来养活这些藩王宗室。】

【万历初年,朝廷一年的岁入是1850万两白银,藩王的俸禄几乎要占据一半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开支都供养了藩王。】

【张献忠攻破武昌之后,就把楚王朱华奎的一大家子全都扔到了江中处死,楚王府中的无数金银财宝全部归张献忠所有。】

【号称天下最富有的蜀王,在张献忠攻入川地之时投井自尽,他的家人也都被张献忠处死。】

【封地西安府的秦王朱存枢被俘处死,封地太原府的晋王朱求桂也被处死,封地开封府的周王是藩王中比较有血性的一位,间接的死于李自成之手。】

【李自成进攻开封时,周王朱恭枵贴出告示,宣称杀贼一人者,赏黄金50两,使得李自成久攻开封不克,之好暂时撤兵。】

【次年,李自成发兵再围开封,倔河水灌城,淹死数万人,最终开封城被攻破,朱恭枵一家被明军救出,不久忧愤死去。】

【大同府的代王,兰州府的肃王,平凉府的韩王,彰德府的赵王,汝宁府的崇王,潞州府的沈王,银川府的庆王为李自成所杀。】

【武冈府的岷王,襄阳府的襄王,蕲州府的荆王,汉中府的瑞王,荆州府的惠王皆被张献忠所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