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一个赛一个精明

换源:

  由于笑点过于死亡,只剩下他独自摇头干笑,皇太孙和蒋瓛沉默着。

玩笑过后,朱元璋冷静多了。

他只是变老了,不是变傻了。

一个小小秀才,即便有胆量,也没消息来源啊!

难道李澈有隔空观心的本领,能获取实情于千里之外?

显然万万不可能。

而且,朱元璋自认有伯乐慧眼,已经赐李澈免试,官至大理寺卿,这是无数人求都丢不来的恩典。

那李澈还这么反常,十有八九是阴谋。

甚至可能出了内奸……

“起来吧,地上怪凉的,别把孩子冻坏了。”

朱元璋神情恢复,就像民间的亲爷爷,嘴上唠叨着。

朱允炆半信半疑的起身,还没等站稳,又听见一声叹息:

“哎呀,只是咱有一事想不通。

即便李澈一心求死,那有关蓝玉造反的细节,是怎么流通出去的?”

瞬间,朱允炆和蒋瓛四目相对,生怕峰回路转:“皇爷爷,您该不会要饶恕李澈了?”

“饶恕?想得美!”

朱元璋冷冷的道“他不是抬棺大宝谏吗?那就将他碎尸万段,填满他的棺材!”

狠话过后,朱允炆心中安定不少,猛然回神道:“孙儿知道了!”

“朝廷里面,有坏人啊!”

“肯定有人泄密了!”

朱元璋点点头,吩咐蒋瓛召集百官。

今日不把此事查清楚,他老朱寝食难安!



午时三刻。

百官总算见到陛下,文臣武将跪了一地。

抬棺鸣冤一事,在短短半日内传遍京师。

官员们心里也存了无数疑问。

朱元璋把玩着一串佛珠,气息平稳,仿佛无事发生。

极不寻常的气氛让众人感觉不妙,这是暴风雨的前奏么?

“詹徽,郁新,你们几个都瞧瞧。”

“诸君不妨教教朕,可曾让你们想起什么?”

卷轴依次传阅,詹徽急忙打开。

即使心中做了准备,可看见那赫然丑字的瞬间,还是低估了。

郁新、刘三吾、齐泰等人都看了个遍。

明明即将开春,依然感觉遍体生寒。

尽管李澈说得有点道理,甚至可能是对的,但满朝文武不敢言啊!

詹徽觉悟最高,马上查觉这是一次变相的审问。

“依臣看,李澈之所以敢狂妄犯上,是早有反心!

臣建议,不如彻查李澈来往的人,再一一审问。

如果查出蛛丝马迹的话,不必留情直接处死!”

詹徽刚说完,刘三吾怒目圆瞪,给礼部尚书好几个眼刀子。

他亲自监考的李澈,是不是也得进诏狱问话?

但詹徽的话,刘三吾无力反驳。

毕竟,李澈现在好比砒霜,谁沾谁死。

但这种审讯方法,等于要再造一个“蓝玉案”!

锦衣卫的办事手段,百官心里跟明镜似的。

洪武年间,官员如果被传召,先看来者何人。

如果是太监,那还不足畏惧。

如果是锦衣卫,出门前先交代后事,然后一去不返。

官员即便出来,也大多精神错乱,从此一蹶不振。

刘三吾等人不是看不出来猫腻,但屈从于恐惧,纷纷跪倒在地。

“还请陛下严查,此人死不足惜。”

“李澈罔顾圣恩,妄言主上,确实应该杀!”

“这些大逆不道之言,老臣既不敢听,也不敢看,更别说与他有关系了!”

大臣们一个个人精人精的,立马撇清自己,看得朱元璋都冷笑了。

没关系?

笑话!

那李澈又哪里得知?

官员是什么?一不留神就会作妖的群体,各有各的小心思和暗势力。

朱元璋如果想借题发挥,血洗一半官员也是做得出的。

“杀?”

“杀便够了么?”

“你们说……斩草不除根,他日会不会又复生?”

这些官员显赫高贵,在外气势八丈高,却站若筛糠!

此时,朱元璋视线扫过哪里,哪位官员便身躯颤抖。

朱元璋的压迫感,隔着老远,也能清晰感知。

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

即便是主审蓝玉案的詹徽,说话也得掂量三分。

皇上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谁是李澈的后台,现在麻溜站出来,或者提供些调查线索。

如果被锦衣卫查出来,不止杀头株连,恐怕只会更加求死不能。

皇帝本就多疑,现在手握犯书,太容易捕风捉影了!

可问题是,他们跟李澈当真不熟啊。

于是众官员纷纷叩首,被三连问逼得冷汗直流。

“回禀陛下,老臣之忠心,日月可鉴呀!”

“末将全家投军,六个哥哥死在阵前,怎会背心离德,自毁前程呢?



“臣自凤阳时期追随圣上,刀伤剑眼超过三十六处,对大明赤胆忠心,陛下大可剖开看看!”

“……”

他们顾不得那么多,连忙搬出功劳防身。

詹徽最为老练,直指朱元璋多疑,和自杀无异。

最重要的是,让皇上相信二者无联系。

“贼人狗急跳墙,想拉几个垫背的下水,陛下虽深明大义,但要忧心小人引导啊。”

“我朝广纳贤良,团结远胜从前,李贼想瓦解上级集团,一换多罢了!”

詹徽经手本案最多,嫌疑最大。

朱元璋反问道:“詹卿,你倒是冷静。”

这些官员,一个赛一个精明。

即便这与李澈有瓜葛,想必早就想好了托辞。

质询只是走***,实际上,朱元璋安排蒋瓛加以调查。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该回来了。

正赶巧,蒋瓛步履匆匆返回,呈上一本密奏。

官员们看着蒋瓛冰冷地复命,心头咯噔一下。

“还来?”

“锦衣卫又查到什么了?”

百官心里乱糟糟的,只敢用余光瞄几眼。

老朱每翻动一页,官员的心就碎掉一部分。

渐渐地,老朱面色如炭。

仿佛下一秒,想亲自杀人!

万万没想到,满朝文武竟然真的毫无瓜葛。

别说来往过密,连李澈走马上任大理寺卿,都没人寄函庆贺。

可见根基几乎为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