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真正让朱元璋大跌眼镜的是:
李澈的爹居然是个假军户!实则是个丝织商人。
因为老朱本人极其厌恶商人,视其为可逮捕的罪人。
制定史上最全户籍制度时,干脆将商籍划掉。
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有一批人冒险从商,并把籍贯挂在农户、匠户、军户下。
虽然入了军,但李家并未深耕,反而让李澈苦读诗书,期盼一举翻身。
当了读书人,好处多得多了。
既不必舞刀弄枪,又不用冒险经商。
最主要的是,有机会一举登上朝堂。
“所以,李澈是黑户?”
“没错!”
这些因素堆积起来,都让朱元璋加倍厌恶。
然后黑着脸道:“黑户之子还有脸敲鼓叫嚣……
说咱不懂治国…说咱容忍宗室剥削民脂……
只会借助酷吏打黑……”
在自己眼皮子下,岂有一忍再忍的道理?
朱元璋从来没想过,他有一天会被远不如自己的人贴脸开大。
想起卷中内容,他不由得火冒三丈。
但很快又看到密折的下一行。
【李澈父亲与蓝玉,确有关系。】
【此子表面悲愤鸣冤,实则借故辱骂,以污蔑圣上威名,企图扰乱视听。】
朱元璋冷笑。
早知就是如此。
情况已经明了,便命蒋瓛把调查出来的情况当堂朗读。
此时。
满堂文物俱已得知,自己被迫卷入怎样的凶险境地。
众位大臣一听和蓝玉有关系,顿时比热锅上的蚂蚁还着急。
纷纷摇头呐喊,场面热闹极了。
傅友德:“末将从不认识此等—厚颜无耻之人!”
刘三吾:“老臣之心,日月可鉴!”
梅殷:“如此卑劣小人,岂能与臣有瓜葛?”
众官员急不可耐地撇清关系,却没发觉角落里的一号人,悄然迈出一步。
此人,正是郁郁不得志的齐泰。
齐泰蛰伏已久,老早就想攀上朱家太孙,可惜始终没有机会。
他也生怕因为李澈沾染上蓝玉的事情,但更怕错失良机!
李澈敢在书中蛐蛐太孙,那等于给别人递刀子。
齐泰相信,以仁义著称的太孙,心里早对李澈除之而后快。
“陛下,若放任此人存活于世,恐怕于社稷江山都是威胁!
太孙新立不过一年,便被小小秀才著书攻击,臣只怕不杀,不足以镇住狼子野心!”
站在一侧的朱允炆很意外,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会是个兵部的小主事。
齐泰是吧?
他记住了。
詹徽恍然侧目,目中闪过精光,他的风头怎能被他人盖住。
詹徽点了点头:“臣附议,刹住这股不正之风!”
一石激起千层浪。
剩余官员一点就通,不约而同俯首大喊:“臣附议!臣附议!”
大势所趋下,那些明知没有伙同证据的人,也不得不从众。
谁说没有证据就不能抓人呢?
那可把锦衣卫往哪儿搁!
齐声讨伐扑面而来,朱元璋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本来火都堆到嗓子眼了,这会儿正好爆发。
“蒋瓛!”
“属下在!”
朱元璋转身回到宝座,挥笔写下诏书,临了亲自盖下宝印。
朱元璋随手抓起,扔进蒋瓛怀中,厉声道:“咱成全他!”
“即日起,剥去李澈大理寺卿职位,打入诏狱。”
“你亲自带队,将李澈抓拿归案,并游街示众。”
蒋瓛秒懂意思,这是要让全城百姓目睹李澈,让他也常常被千夫所指的滋味。
蒋瓛领旨前往,一脚蹬开偏殿木门。
阳光洒入室内,正好照在李澈的靴面上。
“来啦?”
李澈语气亲和,好似重遇某位熟人,声音听不出一丝紧张。
还在寻思下马威的蒋瓛皱起眉头,这前大理寺卿实在有点神经,到底谁才是阶下囚?
“给我跪下!”蒋瓛喝斥道,又阴森森说:“李澈,你得偿所愿了。”
李澈一听这茬,外加蒋瓛身后涌进来十几号锦衣卫,将本就不大的偏殿围得水泄不通,顿时就明白了。
“陛下想杀我?”
“怎么,你还知道!”
“陛下真要杀我???”
“不可以吗!”
二人全程快问快答,在锦衣卫们眼里,就是疑惑震惊。
每个臣子见到锦衣卫,无一不是两股战战的惶恐模样。
只要回答一句,也得在肚子里滚三滚。
哪怕有装疯卖傻之流,依锦衣卫的冷硬心肠,照样不会手软。
李澈不假思索的样子,不符合装疯卖傻的范畴啊!
但蒋瓛交手多次,很快就习惯了。
“圣上口谕,顷刻剥去大理寺卿职位,收入诏狱,由锦衣卫抓捕游街。”
“微臣,阿不,草民谢过隆恩,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澈轻快领旨,生怕慢了一步就错过似的。
众人不禁皱眉,心里闪过感叹。
哎,这前大理寺卿,真的没救了。
官位才当了三天,座位都没热呢。
蒋瓛从来没想过,再度宣判死刑,居然也没换回李澈的一丁点重视。
他记得陛下的吩咐,也懂得怎么让犯人生不如死。
肉体上的摧残,只是最粗浅的做法。
但有一点,经常杀人的人都知道——摧残意志,才最好玩。
蒋瓛弯腰,恰好停留在李澈头顶三寸,带着怜悯的语气幽幽道:
“你且放心,这回进了诏狱,我会亲自关照你。”
“保准你每日行程塞满,将诏狱的各大牢房都逛一遍,可好?”
蒋瓛越是怜悯,越显得假惺惺。
他那句可好,哪里是询问,只是变相的威胁。
李澈眨巴着眼睛,看上去挺淡定,就是不害怕。
有那么一瞬间,锦衣卫以为他是不是听不懂官话。
但实际上,李澈此时是有点急了。
蒋瓛这老登,乃大明朝出了名的变态。
脑子里天天不想别的,净研究杀人、测谎、威逼的铁腕手段。
要真被蒋瓛亲自关照,再体验十八种刑罚,估摸着还没上刑场就得见阎王去了。
李澈若有所思,使蒋瓛挽回了一点信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