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总司衙门客盈门,六部官吏竞相投

换源:

  次日清晨,一向清净的皇家农苑,迎来了一支略显“狼狈”的队伍。

工部虞衡司郎中张绍,亲自押送着数十辆装满了上等精铁与名贵木料的大车,领着一大群垂头丧气的工匠,毕恭毕敬地等候在“农事改良总司”的门外。

他那张素来倨傲的脸,此刻堆满了谦卑甚至可以说是谄媚的笑容,一晚上的时间,他仿佛苍老了十岁,眼窝深陷,布满了血丝。

“下官……下官工部张绍,奉主事大人之命,已将首批五十名官营铁匠,百名巧手木匠,以及精铁三千斤,良木五十方,尽数送达!还请……还请主事大人查验!”

张绍对着前来接洽的杨林,腰弯得几乎要折成九十度。

杨林看着眼前这判若两人的张绍,心中只觉得一阵快意,但面上依旧是公事公办的模样,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便命人前去清点。

不多时,陈渊才从后堂不急不缓地走了出来。

“张郎中,辛苦了。”陈渊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不辛苦!不辛苦!”张绍一个激灵,连忙上前,脸上挤出的笑容比哭还难看,“为陈大人办事,为总司效力,是下官的本分!是下官的荣幸啊!”

他现在,是真怕了。昨天回去后,他动用了所有关系,才打听到那句从宫里传出的口谕。当得知圣上竟为了此事,差点让他“卷铺盖滚回老家”时,他吓得一夜未眠。他现在才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根本不是他能招惹得起的!

陈渊瞥了他一眼,看他这副模样,也懒得再与他计较,只是淡淡道:“东西本官收下了。你回去告诉工部堂官,我农事改良总司,乃是为陛下办差,日后若有效力之处,还望工部诸公,莫要再以‘规矩’二字,延误了圣上的大事。”

“是!是!下官一定将大人的话,原封不动地带到!”张绍如蒙大赦,连连作揖,这才领着他的人,灰溜溜地退下。

人手、物料一应俱全,陈渊立刻开始了“神工犁”的试制工程。

他将所有工匠召集到一处空旷的工棚之中。这些工匠,皆是官营作坊里的老师傅,个个手艺精湛,但也因此,带着几分匠人特有的傲气。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主事,心中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然而,陈渊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他们所有人都愣住了。

“从今日起,你们所有人,都忘了自己以前是怎么造东西的。”

陈渊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在本官这里,只有一条规矩——分工协作,各司其专!”

他拿起早已画好的几张零部件分解图,开始下达指令:

“这十位铁匠,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这张图纸上的尺寸,锻造犁铧!其余的,一概不准碰!”

“这二十位,你们负责锻造犁壁!记住,每一块的弧度、尺寸,都必须和图纸分毫不差!”

“还有你们这些木匠,这五十人,专门负责制作曲辕,那五十人,专门负责制作犁把……”

这种将一件完整的器具,拆分成无数个零部件,再由不同的人专门负责制作的生产方式,在这个时代,简直是闻所未闻!

立刻便有一名年纪最大的老铁匠,壮着胆子出列,躬身道:“大人,恕小人直言。这打造器物,讲究的是匠人对整体的把握,从头至尾,一气呵成。您这般将活计拆得七零八落,怕是……怕是造出来的东西,难以合榫啊!”

“问得好。”陈渊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即朗声道:“仙人曾云,此法,名为‘流水线’。其精髓在于,一个人,一辈子可能也造不出一万把完美的犁。但一个人,若一辈子只造犁铧,那他造出的第一百万个犁铧,必将与第一个,分毫不差,且速度快如闪电!”

“此,便是‘熟能生巧,专能至精’之大道!诸位,只管按我的方法做!若出了差错,本官一力承担!”

这番“仙家理论”,配合着陈渊那不容置疑的自信,让所有工匠虽心中充满疑惑,却也不敢再有异议。

于是,一个奇怪的生产场景,便在皇家农苑上演了。

一排排的铁匠,只疯狂地锻打着同一种零件;一排排的木匠,也只重复地削制着同一种木料。

起初,效率并不高,甚至有些混乱。

但仅仅过了三天,当所有人都熟悉了自己的工序后,“流水线”那恐怖的生产力,便彻底爆发了出来!

只见那锻造好的、尺寸完全一致的零部件,如同流水一般,被源源不断地送往最后的工序。负责组装的工匠,只需进行简单的拼接、固定,一架崭新的“神工犁”,便宣告制成!

其速度,比他们之前最快的老师傅,亲手打造一整套犁具,快了何止十倍?!

杨林、李善、张正三人,看着眼前这如同变戏法一般的生产效率,早已是惊得目瞪口呆,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们此刻再看陈渊,那眼神,已经不是在看一个上官,而是在看一个……无所不能的……神!

而就在陈渊的“神工犁”作坊搞得热火朝天之时,他“硬闯工部,逼得郎中当众服软”的事迹,也彻底在京城官场传开了。

一时间,之前还门可罗雀的农事改良总司衙门,瞬间成了应天府最热门的地方。

每日里,前来“拜访”的各部官吏,络绎不绝。

户部的员外郎来了,笑呵呵地表示“总司若有任何钱粮上的困难,尽管开口”;司农寺的官员来了,带来了许多珍稀的种子,希望能与“仙薯”一同培育;就连之前八竿子打不着的礼部,都派人前来,询问“祥瑞之事,是否需要礼部协助,拟定相应的庆典仪程”。

杨林每日迎来送往,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始终挂着与有荣焉的笑容。

他知道,他们这个小小的“总司衙门”,如今,是真的在这京城,站稳脚跟了!

这日,就在陈渊听取杨林汇报今日访客名单时,一个特殊的访客,引起了他的注意。

“兵部,职方清吏司千户,蒙泽?”陈渊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是的,主事大人。”杨林回道,“这位蒙千户,并未像其他人那般带什么厚礼,只是说想求见大人,请教一些关于‘神工犁’与‘仙薯’在边镇军屯应用之事。”

“军方的人?”陈渊眉头一挑,“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身上带着一股铁血气息的青年武官,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没有寻常文官的客套,一进来,便对着陈渊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沉声道:“末将蒙泽,见过陈主事!”

“蒙千户不必多礼,请坐。”

“谢主事大人!”蒙泽坐下,开门见山,“末将今日前来,不为别事,只为两物——神工犁,与仙薯!”

他看着陈渊,眼中带着军人特有的热切与期盼:“敢问陈主含,此二物,若用于我大明北疆之军屯,可能耐得住苦寒?可能解得我数十万边军的缺粮之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