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语点醒军中将,北疆屯垦入棋局

换源:

  看着眼前这位兵部千户眼中那毫不掩饰的、近乎是燃烧般的渴望,陈渊心中了然。

这位,是真正做实事的人,也是真正被“缺粮”二字,折磨到了骨子里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任何虚与委蛇的客套,都是多余的。

陈渊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伸手示意,沉声道:“蒙千户,请坐。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本官也想先请教一二。你既出身兵部,又关心屯垦之事,想必对北疆九边的军屯困境,了如指掌?”

蒙泽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陈渊会反过来问他,但他还是立刻点头,神情肃穆地答道:“回主事大人,末将曾于宣府、大同两镇,督办过三年屯田军务,对边镇之苦,略知一二。”

“好。”陈渊点了点头,“那你且与本官详细说说,这北疆屯垦,究竟难在何处?”

这一下,算是彻底问到了蒙泽的心坎里。

他仿佛有满腹的苦水,终于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他也不再拘谨,沉声将边镇军屯的几大难题,一一道来。

“回大人,北疆军屯,首要之难,在于‘天时’!”

“北地苦寒,一年之中,无霜期不过百余日,堪堪够寻常的黍、麦走完一季。一旦遭逢春寒或是早霜,便是颗粒无收!我等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快要成熟的庄稼,毁于一旦!”

“其二,在于‘地力’!边镇多是盐碱沙地,土质贫瘠,寻常作物种下,产量本就低下,三年之后,地力耗尽,便成废土,只能再另寻他处开垦,耗时耗力,苦不堪言!”

“其三,也是最致命的,在于‘草料’!”蒙泽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沉痛,“边军战马,乃国之利器!可北地一入冬,便是白毛风,大雪封山,草料奇缺。将士们自己尚且吃不饱,哪有多余的粮食去喂养战马?每年冬天,因缺膘掉队、甚至活活饿死的战马,数量触目惊心!此事,乃我大明边防,第一心腹大患!”

他说完,堂中陷入了一片寂静。

一旁的杨林听得是心惊肉跳,他虽在户部,对军费粮草有所了解,却也不知这其中竟有如此惨烈的细节。

陈渊静静地听着,脸上却慢慢浮现出一抹胸有成竹的笑容。

蒙泽所说的每一个难题,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或许是无解的绝症。

但对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仙人弟子”而言,却无一不是可以对症下药的寻常小病。

待蒙泽说完,陈渊才不急不缓地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蒙泽精神一振。

“蒙千户,你所言三大难题,在我看来,皆可由‘仙薯’一物而解。”

“此话怎讲?”蒙泽猛地抬起头,眼神灼灼。

陈渊伸出一根手指:“其一,关于天时。仙薯最大的好处,便是生长期极短,从播种到收获,不过三月足矣。北疆百日无霜,对它而言,已是绰绰有余。便是遇上早霜,它深埋于地下,亦不受影响,这岂非是为北地量身定做?”

蒙泽的呼吸,瞬间急促了起来!生长期短!这四个字,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其二,关于地力。”陈渊继续道,“仙薯耐贫瘠,不择水土,最喜沙壤。边镇盐碱之地,虽非最佳,却也足以让它生根发芽,有所产出。再者,仙人曾授一妙法,可以草木灰、河泥、人畜粪便混合发酵,制成‘精肥’,可有效改良土质,补充地力。此法,我总司亦可整理成册,一并推广。”

“至于其三,也是最关键的草料问题……”陈渊微微一笑,抛出了一个足以颠覆这个时代后勤理念的重磅炸弹!

“蒙千户,你只知仙薯的根块可食,却不知,其茎叶,亦是无上珍宝!”

“仙人曾授我一法,名曰‘青贮’。可在仙薯藤蔓最为繁茂青绿之时,将其收割,切碎,然后层层压实,密封于土窖之中。如此,可使其隔绝空气,自行发酵。待到冬日大雪封山,再开窖取用,其色泽、气味、养分,与新鲜草料无异,甚至更胜一筹!牛马食之,膘肥体壮!”

“青……青贮?”蒙泽喃喃自语,这个全新的词汇,让他感到无比的陌生,但其描述的景象,却让他浑身的血液都开始沸腾!

将夏日的青草,存到冬天?这……这怎么可能?!这简直是神仙手段!

陈渊看着他那副被彻底震住的模样,最后又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除了青贮之法,仙薯本身,亦是极佳的牲畜口粮。人可食,马亦可食,人马同粮,则后勤压力,何止削减一半?”

一番话说完,整个后堂,已是鸦雀无声。

杨林早已是听得呆若木鸡。

而兵部千户蒙泽,他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少年,眼神已经从最初的期盼,变成了震惊,再从震惊,化为了无与伦比的崇敬与……狂热!

他“霍”地一下站起身,对着陈渊,竟是直挺挺地行了一个单膝下跪的军中大礼!

“主事大人!”蒙泽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末将……末将代我北疆数十万将士,谢过大人指点迷津!您这番话,若能实现一二,便是我大明边军之再生父母啊!”

陈渊坦然受了他这一礼,伸手将他扶起:“蒙千户言重了。我等皆是为陛下效力。”

蒙泽起身后,神色无比郑重,他对着陈渊,深深一揖,终于道出了来意:

“不瞒大人,末将今日前来,实是奉了……奉了我家尚书大人之命。”

兵部尚书!

杨林在一旁听得心头一跳!

蒙泽继续道:“边镇军粮之事,乃是我兵部第一心病,尚书大人与户部诸公,常因此事在朝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耳赤。尚书大人听闻主事大人您献上祥瑞,又得知您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命末将前来……前来请教一二。”

“如今听完大人一席话,末将方知,尚书大人所言不虚!主事大人您,才是我大明边防最大的祥瑞!”

他看着陈渊,眼中充满了恳切:“末将恳请主事大人,能将方才所言之策,尤其是那‘青贮之法’,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条陈。末将愿以项上人头担保,立刻将其呈于尚书大人案前!”

这份条陈一旦递上去,就意味着,眼前这位年轻的总司主事,将一只脚,稳稳地踏入了兵部这个大明朝最核心、也最庞大的权力中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