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沉,紫禁城的宫灯在风中摇晃。
朱棣刚合眼,便被急促的脚步声惊醒。
兵部的急报如雪片般飞来——瓦剌两万铁骑犯境,宣府告急!
边关商队数百人失踪,沿途村镇被劫掠一空。
朱棣即刻传旨,召勋贵、皇子至文华殿议事。
自北元覆灭后,大明迎来难得的太平。
周边部族忌惮明军神威,纷纷收敛锋芒。
可如今看来,安逸日子过久了,这些人似乎忘了大明的刀有多快。
“启禀陛下,“兵部尚书景清展开军报,“瓦剌前锋两万余人,宣府守军仅八千。周边卫所虽有兵力,但道路被瓦剌截断,难以驰援。敌军熟悉地形,若绕道深入,后果不堪设想。“
“这群狼崽子!“武安侯郑亨拍案而起,“当年就该一举荡平瓦剌!如今趁我边关防备松懈,竟敢犯境!末将愿率三千骑兵,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将军莫急。“户部尚书夏原吉皱眉劝阻,“此番出兵,至少需五万大军,粮草军械、饷银调度,没有百万两白银根本撑不起来。陛下,国库实在……“
武将们急着出征,文官们算着账本,双方争执不下。
朱棣揉着太阳穴,两边说的都有理——不打,大明威严扫地;打,又拿不出钱。
“高煦,你有何见解?“朱棣看向朱高煦。
“儿臣以为,此事因也先帖木儿而起,不如放了此人,再派使臣赐婚,许以岁币,边境自安。“
朱高煦话音刚落,文官们纷纷点头。
和亲纳贡向来是平息边患的“捷径“,不过是牺牲一个女子,却能省下大笔军费。
“好主意!“朱瞻基站出来说道,“听闻二叔家女儿年方十五,才貌双全,正适合和亲!“
“放肆!“朱高煦暴跳如雷,“那是你堂姐!你安的什么心?瓦剌苦寒之地,岂是我女儿能去的?“
吼完这话,他脸色骤变——自己提出和亲,却不愿牺牲女儿,这不是自打耳光?
朱棣冷冷瞥了他一眼,朱高煦灰溜溜退回原位。
朱瞻基垂眸不语,嘴角却闪过一丝冷笑。
“高炽,你说说。“朱棣点向太子。
朱高炽肥胖的身躯微微颤抖:“儿臣……儿臣以为,当以和为贵……“
“废物!“朱棣气得拍案。
他将目光转向内阁首辅杨荣:“卿家意下如何?“
“陛下,“杨荣斟酌道,“二殿下所言虽非良策,但夏尚书所言军费确是实情。臣估算,此番出征,前期至少需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殿内陷入死寂。
武官们握紧拳头,却也不得不承认——没有银子,再锋利的刀,也挥不起来。
……
大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中透着无奈。
朱棣摩挲着龙椅扶手,心里清楚:看似强盛的大明,实则被银钱困住了手脚。
每年税赋虽有千万两白银,可摊开各项开支,国库结余不过几十万两,而此次征讨瓦剌,光是前期筹备就要一百五十万两,打完全仗更是个无底洞。
“陛下,“沉默许久的柳升上前一步,铁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瓦剌此番犯境与往日不同。若此时议和,他日鞑靼、兀良哈必群起效仿,我大明威严何存?“
柳升自靖难起便追随朱棣,却极少在朝堂争执。
他深知武将权势过重易遭猜忌,可今日瓦剌都打到宣府城下,若还靠和亲苟安,天下人岂会不耻笑?
“瞻基,你说说。“朱棣盯着低头不语的皇太孙。
这小子方才还气势汹汹,此刻却装起了闷葫芦。
“孙儿以为,“朱瞻基抬头,目光如炬,“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此言一出,武将们轰然叫好。
英国公张辅抚掌大笑:“好!这才是我大明子孙!“
“不过是说些空话!“朱高煦跳脚,“你可知国库只剩两百万两?出兵的粮草器械、将士饷银,你拿什么填?“
朱瞻基似笑非笑:“前日皇爷爷罚太子府一百万两,正巧孙儿近日赚了些,已装车候在府外。只要皇爷爷一声令下,即刻送入国库。“
殿内瞬间炸开锅。
有人暗叹朱棣对太子严苛,也有人恍然大悟——原来聚宝斋的生意背后有皇家影子。
谁要是敢觊觎,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脑袋够不够硬。
“陛下!有钱了还等什么?“郑亨激动得铠甲作响,“瓦剌那点人马,还不够我一个卫所塞牙缝!“
“让我挂帅!“
“我当先锋!“
武将们争得面红耳赤。
郑亨和保定侯孟善差点当场比划起来,若非朱棣咳嗽一声,怕是真要在殿内动起手来。
“杨荣,你怎么看?“朱棣看向内阁首辅。
“即便有这一百万两,贸然出兵仍非良策。“杨荣拱手道,“战事一开,钱粮如流水,这点银子远远不够。“
朱高煦得意地瞥向朱瞻基:“听见了吧?“却被朱棣一个眼神瞪得缩了回去。
“皇爷爷,“朱瞻基不慌不忙,“孙儿以为,这一百万两足矣。瓦剌战力远不及我大明,可在宣府就地募兵。一旦攻入瓦剌腹地,他们的牛羊、马群、财宝……哪样不是钱?“
殿内突然安静。
杨荣与张辅对视一眼,恍然惊觉——太平日子过久了,竟忘了征战本就是一桩“买卖“。
之前北伐时,缴获的战利品不仅填补军费,还充盈了国库。
瓦剌占据着草原商道,金银财货必定不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