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两头获利,改良稻种(求收藏!)

换源:

  朱瞻基与马家结盟的消息,如惊雷般在京城传开。

朝堂之上,各商贾大族表面不动声色,私下却暗流涌动。

谁都明白,这一联手意味着应天府的利益版图即将被重新洗牌。

马府书房内,马云成望着朱瞻基离去的方向,眉头紧锁:“三叔,真要与那殿下合作?他野心勃勃,一旦解决了其他商贾大族,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我们。“

马三爷望着案头的昆仑镜,指尖轻轻摩挲镜面:“如今局势,由不得我们选。殿下占尽天时,此番出征若立下战功……“

他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忌惮,“我们非但拦不住,还得搭上这条船。“

马云成欲言又止。

以往,他还能提议联合各府遏制朱瞻基,可拍卖会一事让他看清——这些商贾大族,个个只顾眼前利益,根本成不了事。

“宣府战事,咱们的人都安排妥当了?“马三爷突然问道。

马云成眼神微亮:“都已就位。瓦剌那边也通了气。“

他压低声音,“这场仗得打得久些。大明强,就给瓦剌送消息;瓦剌占上风,就把情报卖给朝廷。只有战事胶着,咱们才能两头获利。“

“传令下去,密切盯着明军动向。“马三爷冷笑,“就瓦剌那点兵力,若没咱们暗中周旋,半年内就得被李彬平了。“

“还有一事,鞑靼派人传信,说想趁乱分一杯羹。“

“鞑靼野心不小。“马三爷摩挲着胡须,“宣府商道本就被瓦剌占着,鞑靼若插手……正好,让他们狗咬狗,咱们从中渔利。“

另一边,朱瞻基却无暇顾及马家的算计。

回到王府,他立刻打开系统面板。

这段时间积累的奖励,已让他麾下精锐达到近五万人。

但朱棣只给了三个卫所的编制,算下来能调用的,不过三千余人。

“三万积分,兑换三百支燧发枪。“朱瞻基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商城内的各种军备,“再换十架火炮……得省着点用。“

正盘算着,门外传来脚步声。

“瞻基!“朱高炽大步而入,满脸喜色,“多亏了你,父皇准我出王府了!你放心,你出征这段日子,京城的生意、人脉,我一定给你打理得妥妥当当!“

朱瞻基见父亲一扫往日阴霾,心中也松了口气:“孩儿确实有事相托。聚宝斋在各地的分号,还需父亲多多照拂。另外……“他压低声音,“皇叔那边,还得劳您盯着些。“

朱高炽神色一凛,重重点头。

……

朱高炽攥着朱瞻基递来的四十万两银票,眉头拧成疙瘩:“买地?聚宝斋日进斗金,该把银子投在买卖上才是,置地收租能有多少赚头?“

朱瞻基望着父亲,目光沉稳:“您可知,为何商贾大族能与朝廷分庭抗礼?“

朱高炽一怔,随即恍然:“你是说……土地?“

“正是。“

朱瞻基展开舆图,指尖划过山东、江南等地,“天下近四成耕地在商贾大族手中。粮食利薄却要命——当年父皇初登基,他们暗中操控粮价,京畿就闹过三次饥荒。“

朱高炽神色凝重。

朱棣推行“钞法““海禁“,看似分散了商贾大族财权,实则也限制了朝廷集中力量。

如今朝堂与商贾大族的平衡,不过是脆弱的假象。

“可四十万两……“朱高炽苦笑,“就算翻十倍,也不及马家田产零头。“

“若每亩产量翻三倍呢?“朱瞻基压低声音,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改良稻种,试种亩产可达千斤。“

朱高炽猛地站起,茶盏在案上摇晃。

这年头风调雨顺,普通农田亩产不过三百斤,千斤?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期先试种万亩,等站稳脚跟,再逐步扩张。“朱瞻基指着舆图上的河套、辽东,“这些荒地,日后都是咱们的粮仓。“

朱高炽盯着儿子,忽然想起幼时那个总爱摆弄奇巧玩意儿的孩童。

原来那些看似胡闹的举动,都是在为今日铺路。

“还有一事需父亲相助。“朱瞻基神色郑重,“每次战后,都会有战俘充作奴仆。前线购买,既便宜又量大。“

朱高炽点头。

京城里的奴仆多是罪臣家眷,价高且数量有限。若能从战场直接购入,开垦荒地、充实田庄,岂不比与商贾大族争抢来得实在?

“放心!“朱高炽将银票揣入怀中,“等你得胜归来,定叫这四十万两变成万亩良田!“

窗外暮色渐浓,父子俩的身影映在舆图上,宛如一幅未完成的山河画卷。

朱瞻基知道,改良种子不过是第一步。

系统里那些尚未解锁的高产作物,才是真正改天换地的杀招。

而这场与商贾大族的博弈,从他踏入战场的那一刻起,便已拉开帷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