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啊!”江韦眨了眨三角眼,回过神来,“若可以的话,劳烦林大人将每一份都签押吧。”
“好嘞!林某正愁没机会和武勋集团扯上关系呢。”林萧再度提笔,飞速签押。
很快,所有文卷均签押完毕。锦衣卫随员检查无误后,向江韦点头示意。
江韦仍有些难以置信,怀疑林萧在耍什么花招:“林大人,你要不还是看看内容?”
林萧摆摆手:“不必了,林某相信你们的专业水准。”
江韦:……这是在夸我们,还是在讥讽?
“千户大人如何称呼?”林萧见江韦满脸狐疑,立刻套近乎。
“本官姓江,单名韦,专为蒋指挥使操办机要事务。”江韦毫不避讳地表明身份,既是蒋瓛的心腹,亦是办案多年的资深特务,意在警告林萧莫要耍花样。
林萧拍着胸脯保证:“请江大人放心!林某讲究诚信,一旦认下便绝不反悔。便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是‘胡党’——愿对烛火起誓,绝不食言!”
江韦:……这人绝对是个“异类”,今日算是大开眼界。
“那本官就将这些文卷呈报上去了?”
“去吧!好好办差!”林萧挺直腰背,负手而立,郑重颔首,活像个鼓励下属的上司,“泼天的大功在等着你,升官近在咫尺。”
“谢林大人,卑职告退。”江韦竟被“激励”到,深深一拜,带着随员离去。
走出牢门几步后,他忽然反应过来——刚才好像被占了便宜?自己怎的竟摆出了下官的姿态?
江韦扭头看向身后的锦衣卫随员,见众人皆不敢有所表示,便轻咳一声,当作无事发生,继续向锦衣卫府衙走去。
次日,永乐朝时空。
“太子呢?他人在何处?”
“他不是保证会想出解救危局的办法吗?办法何在?”御书房内,朱棣因拿不出解决崇祯朝危局的对策而震怒。
眼看就要到前往太庙面见父皇的时辰,他实在不愿忍受父皇的嘲讽。
“父皇,您假设的那局面实在不难,”
随侍一旁的汉王朱高煦抚着胡须大声说道,“什么流民、外夷,给儿臣三千营兵力,配齐补给,定能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就这么简单的事,何须像大哥那样,带着大臣们商议许久还毫无头绪?
您老消消气,大哥文臣做派太重,身边尽是腐儒,总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作为朱棣的嫡次子,朱高煦战功赫赫——从靖难之役到数次北征元人,他一直是父皇军事上的左膀右臂,深受信任。
也正因如此,他自恃功勋与宠信,对大哥的太子之位颇为不服,逮着机会便在父皇面前给太子“添堵”。
朱棣瞪了一眼这个酷似自己年轻时模样、身材魁梧蓄着络腮胡的二儿子,没好气道:“若真有你说的那般简单就好了!
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如今说的是挽救濒临崩塌的基业,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你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朱棣心里清楚,若将朱高煦的“歪主意”在太庙偏殿提出,父皇指不定会用多难听的话训斥自己,而且还是当着后世子孙的面,实在丢人。
但拿不出好办法,同样要遭嘲讽、丢脸。这种进退维谷的处境,着实煎熬!
朱高煦平白无故被驳斥,心中颇为不服,开口道:“儿臣进献谏言,父皇却让儿臣退下?”
“得,儿臣就如大哥一般,离您远远的。”
“儿臣告退。”
言罢,朱高煦拱手一拜,朝外退去,口中仍嘟囔不停:
“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这差事臣不伺候了。”
话音刚落,朱棣便掷来一份文卷,笑骂道:“滚一边去。”
当看到与自己关系亲近的儿子身影渐渐远去,朱棣顿时感觉心情舒畅——原来教训儿子竟会如此让人畅快,想来父皇当年教训自己时,也是这般心境。
老二说得没错,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太庙偏殿的什么“天赐机缘”,朕不去就是了。
正这么盘算着,随侍的太监前来禀告:“启禀皇爷,太子殿下求见。”
朱棣眼神瞬间一冷:“传!”
太监领命退下,太子朱高炽拖着肥胖的身躯匆匆走进来。
因为脚部有疾,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冷汗。
“儿臣拜见父皇!”
朱棣看着满头大汗的长子,皱起眉头说:“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赶紧起来,先擦擦汗,再喝口凉茶缓一缓。”
虽说从长相、身形到脾性爱好,朱棣都不喜欢朱高炽,但毕竟是亲骨肉,又是嫡长子,基本的父子温情还是有的。
“谢父皇!”朱高炽起身擦了擦汗,走到桌前端起茶杯猛地灌了几口,气息渐渐平稳下来。
朱棣坐在御椅上随意翻看着奏疏,淡淡地说:“老大,你迟了快一个时辰,朕还以为你想不出破局的办法,不敢来见朕呢。”
朱高炽放下茶杯,回到御桌前拱手说道:“父皇明察秋毫,什么都瞒不过您。儿臣与诸位大臣确实没琢磨出好办法,本想找个由头推脱,又怕挨您训斥。”
朱棣心中暗叹:这老大果然是朕亲生的,想法竟然和朕不谋而合。
“你倒实在,知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此番前来,是向朕认错的?”
朱高炽喉头动了动,继续说道:“其一,为迟到认错;其二,父皇提出挽救危局的命题,允许不拘一格、大胆设想。
大臣们没思路,儿臣倒想出个办法,想奏禀父皇,只是这办法太过大胆激进,恐怕会惹您动怒。”
朱棣眼睛一亮,将手中没细看的奏疏丢在桌上:“哦?你有办法了?快说来听听,只要管用,朕绝不责怪。”
“是!”朱高炽拱手道,“儿臣认为可以下放权力。
我大明在行政上有十三行省,还有实行羁縻统治的宣慰司,各地还有坐镇藩地的宗王。
如果遇到危局,可以将部分中枢的财权、军权下放,号召他们勤王,赋予权限协助朝廷平乱。
此外,南京也可以加以利用。
我大明疆域辽阔,一旦发生动乱,信息沟通必然不畅,可以派心腹坐镇南京,辅助北京中枢扭转局势。
这是儿臣从父皇命题中唯一能想到的办法,望父皇明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