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围的大臣早已没有人敢上前阻拦,
他心中笃定:
来吧!陛下,别再忍耐了,快点下令处死我吧!
正如林萧所预料的那样,朱元璋已经气得浑身发颤。
好不容易平息了怒火,他声嘶力竭地吼道:大胆狂徒!
竟敢诅咒朕的子孙后代,还敢妄议大明的国运?简直比毒蛇蝎子还要狠毒!
你不仅污蔑朕滥杀大臣,还敢诅咒天家与国运,
朕怎么能容得下你!
都跪在那里做什么?赶快把他拖下去杖毙!
不!去取鞭子来,
朕要亲自鞭打这个人!
殿旁的一名内侍战战兢兢地应了声是,便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
对皇帝的恐惧再次笼罩了全场,许多大臣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静待有人将鞭子呈上,同时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殿内大臣们的反应。他向来具备怒极却能三思的特质,此刻这一优点再次发挥了作用。
细细思索,方才那官员的话虽听起来荒谬至极,却也并非毫无道理。
自己对朝臣的确要求极为严苛,一旦有人触犯律法,必定施以重刑,尤其是那些身具武勋的大臣,更是绝不留情,无论往日功劳多大,只要罪当重罚,便绝不会从轻发落。
如此一来,满朝大臣皆变得战战兢兢,生怕稍有不慎便触怒天威,不敢轻易向自己坦诚实情。
而自己出于对欺瞒的担忧,每逢遇事也难免对群臣处处设防。
方才那官员所言“官员们人人自危、不敢出头”,不正是当下朝堂现状的真实写照吗?
若长此以往,朝廷陷入无人才可用的境地,再无人为皇家效力,岂不是重蹈崇祯朝和义兴朝的覆辙?这般恶果,似乎已近在眼前。
这个胆敢直言的官员倒也并非庸才,确有几分才华,理应加以任用,怎能轻易将其诛杀?
只是如今局面尴尬——自己已然当众表态要亲自处置此人,却无一人敢站出来进言劝阻,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这归根结底,亦是自己平素杀伐过严招致的后果啊!
朱元璋越想越觉懊恼,眉头不由得轻轻皱起。
恰在此时,太监取来鞭子,跪地呈至朱元璋面前。
正沉浸于思绪中的朱元璋,下意识地接过了鞭子。
见此情形,林萧难掩内心激动,竟再度开口道:“能得陛下亲施鞭刑!恰似当年永嘉侯朱亮祖父子一般,臣临走前能享此侯爵‘殊荣’,也算值了!陛下,请动手吧!”
说起永嘉侯朱亮祖,此人乃大明开国二十八侯爵之一,在平定江南、两广之地时,曾立下赫赫战功。
后奉命镇守广东,却从威震沙场的猛将,堕落为滥用职权、勾结豪强、贪赃枉法之徒。
其劣迹被揭发后,于洪武十三年被押解至京城,最终与儿子一同被朱元璋当堂鞭杀于大殿之上。
“朱亮祖?”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心中顿时有了计较,“你这狂徒,竟敢提那奸逆之辈!他简直死有余辜。
朕曾对他信任有加,命其父子镇守广东,他们却迅速腐化堕落,不仅诬告同僚,更残害百姓,犯下累累罪行。
朕鞭杀他们,是为天下人讨一个公道,任何人都不可倚仗功劳胡作非为!
你竟将自己与他相提并论,怎敢自诩为讲公理、正直之人?
依朕看,你分明是想沽名钓誉,故意诱使朕处置你,以博一个‘死谏’的虚名,简直异想天开!”
林萧心中暗叫不妙:坏了!听这语气,老朱怕是改了主意?
“陛下,臣不过提及朱亮祖所受刑罚,而陛下擅杀功臣,却是不争的事实。”
林萧仍试图激怒朱元璋,不想就此功亏一篑。
然此刻的朱元璋已完全恢复冷静:“你这小子,分明是在歪曲事实。
今日若朕杀了你,那才是真正的‘擅杀’。想抹黑朕,给自己博个好名声,门都没有。”
林萧仍不死心,继续“纠缠”道:“臣绝无给自己贴金之意,陛下判靖宁侯死罪才是擅杀,臣身为同案犯,只求与他一同赴死。”
朱元璋闻言,目光转向跪伏在地的叶升,厉声道:“叶升虽罪大恶极,但认罪态度诚恳,朕本就打算酌情宽赦。正是你这厮,在阻挠朕做出最终裁决。”
叶升听闻此言,忙不迭叩头谢恩:“罪臣谢陛下隆恩!谢林大人劝谏陛下,救我满门性命。”
林萧只觉头皮发麻,嘴唇不住颤抖,一股大事不妙的预感愈发强烈。
老朱这是怎么了?宽赦叶升一家,自己并无异议,可自己该当如何?这原本十拿九稳的“求死局”,难不成要因自己多嘴一句而功亏一篑?
林萧深吸几口气,如赌徒押上最后一注般,咬牙道:“陛下,臣之罪远比叶侯爷更重,实乃罪大恶极、罪不容诛,求陛下速速处死臣,以振朝纲!
”求求你了!老朱,就顺着心中的怒火,杀了我吧!
朱元璋却微眯起眼睛,摆手道:“够了,朕知道你意在劝谏朕宽待大臣,顺带为自己博个名声,但这手段实在不妥。朕绝非滥杀无辜的昏君,不吃‘死谏’那一套。”
说罢,朱元璋目光扫过跪满大殿的百官,缓步走回御台,高声安抚道:“众爱卿都起来吧。朕平日对你们要求严格,但向来赏罚分明,今后亦是如此,绝无滥杀之理。
你们只需尽心竭力,施展才学,为朝廷效力,朕与大明定不会亏待你们。”
群臣纷纷叩拜:“陛下英明!臣等愿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朱元璋瞥了一眼仍面露错愕的林萧,淡淡道:“礼科给事中林萧,劝谏有功,当予赏赐,着即晋升为礼科右给事中。”
这小子虽言语刚直,把自己气得不轻,但终究帮自己化解了朝堂百官心中的忧惧,也算大功一件。
借此机会赏赐于他,只望他日后上奏议事时,能稍敛锋芒。
林萧浑身微微颤抖,内心悲鸣:完了!这费尽心思的“求死局”竟落得如此下场,非但没能赴死,反倒升了官!
老朱这是借奖赏自己来安抚朝堂。
叶升一家得以保全,老朱收拢了人心,自己费了这么大劲,却一无所获,悲哉!我林某人怎就这般倒霉!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