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这话说得倒是一针见血

换源:

  朱元璋黑着脸回答:"时代造就英雄,那些人哪算什么英雄啊,一个背叛了自己的主人,另一个反复无常,时而投靠旧朝时而又反叛。虽说叶蕴尘嘴贱了一点,但比起这二人,还是好多了。"

朱标小声嘀咕:"这些事好像您老人家自己也都做过吧?!"

这话说得倒是一针见血。

老朱的发迹之路其实也是充满了波折。

在他实力不强的时候,也曾向蒙元低头投降过。

之后,他势力增强了,名义上还是红巾军韩林儿的下属。

甚至连‘吴王’这个爵位,在他自己登基前都是韩林儿给的。

但在快要成为皇帝的时候,老朱派人把韩林儿做了,对外宣称是他自己不小心掉河里淹死的。

因此,朱元璋听见朱标这样说时,立刻飞起一脚踢过去,"你小子怎么能这么说你爹呢。"

除了朱标之外,恐怕再没人敢直接说出老朱这些事情了。

要是别人说漏嘴了,可能坟上的草都长得比人都高了。

"对对对,父亲说得对,儿子错了。"朱标连忙讨好,接着说:"但是能够在二十出头就让一个小县变得这么富裕,多锻炼些时间,叶蕴尘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啊。"

然后他带着求饶的眼神望着朱元璋,"所以到时候您千万手下留情啊,这孩子对我有大用场!"

朱元璋瞅了眼朱标,并没有太在意他这种拉拢人手的方式。

反而是问道:"你觉得我把雄英带出来,就只为让他放放风散散心吗?!"

朱标准备了一下才回过神来,惊讶地看着朱元璋。

"爹您的眼光竟然这么远?!"

"不懂全局规划的人,做不了区域领导者;不考虑长远未来的人,也无法处理眼前的事务。以叶蕴尘现在的年龄来说,最终能真正利用他的不是我们这些老头子,而是雄英才对啊。"

月亮挂上了柳梢,夜色渐渐浓了起来。

今夜的月亮特别圆,像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可县衙后院的景象却有点儿煞风景。

只见叶蕴尘斜躺在躺椅上,左手抓着一只金黄油亮的鸡腿,右手提着一个小酒瓶。

一口肉,一口酒。

哪儿还有半点文人的样子,简直就是山大王的架势。

婵婵蹲在火盆旁,手里不停地扇着风,嘴里念叨:"公子,快点儿接着说嘛。三娃到底有没有救出爷爷和大娃二娃啊?他头硬如铜、手壮似铁,刀枪不入,这么厉害要是连爷爷都救不出来,那得多丢人呀。"

叶蕴尘又抿了一口加了冰块的米酒,凉意直冲头顶。

摆摆手说:"要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咱们还是下次再聊吧。你家公子有点儿累了,想早点儿回房睡觉了。明天晚上再说好吗?"

说着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

但脚底一滑,差点儿摔倒。

婵婵见状吓得脸发白,急忙伸手去扶。

没想到叶蕴尘身体灵活得很,不仅自己稳住了身形,还把上来帮忙的婵婵拉进了怀里。

没等她反应过来,就在她额头上轻啄了一下。

接着放开了她。

大笑一声,拎着酒瓶朝书房走去。

婵婵这才缓过神来。

小脸顿时红得像煮熟了的虾一样,看着叶蕴尘的背影跺着脚娇嗔道:"公子,你又欺负我了。"

……

太阳已经老高了。

平日里冷清的上元县县衙,这时变得热热闹闹的。

这个管辖几万人的官署里,办公人员其实真不少。

即便是这么个小县衙,也有它的门道。

从正七品的知县开始数起,然后是八品的副职——县丞(副县长),九品的小官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再到教书先生兼校长职务的教谕,以及掌管监狱治安事务的典吏(看守所所长),还有派出所长一样的巡检。

这些都是真正的官员。

这些老爷们虽然都是同事,但彼此之间的任命机制有所不同。

因此内部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等级差异。

成为知县通常需要科举中榜获得进士身份,当然有些长期努力工作的举人也有望得到此职位。

至于县丞与教谕,多由未考中进士但仍有一定成绩者担任;这些人经过选拔下派各县。

比如有名的海瑞最初就只是个中学老师而已。

此外,诸如主簿、狱长之类角色被视为非正式编外人员。

这些杂职的挑选比较灵活:要么是老职工凭借人脉财力升迁;要么则是当地名门之后为了稳固统治被安排进来;还有些则是官员们的亲信或亲戚们所占据。

然而对于这样的小官员来说,职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往往只能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干这类微不足道的小差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