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笑了笑,并没有接着这话题继续讨论,而是又说:"但我大明朝确实遇到了财政困难的问题,我还在想究竟怎么改革才好。之前我也考虑过增加商税,但怕会伤害到普通人的生活就没有动手。听说美瑜在上元县征收商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就想再观察一下结果如何。要是效果真的很好,我们可以一步步扩大;万一引起民愤也只是局限在上元县而已。"
"不过……"朱标接着道,"如果将来我要推行商税制度改革的话,估计面临的阻力不会小啊……"
听了这话,朱元璋立刻露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只要是对我们朱家江山有益处的政策,你就大胆去执行吧。至于其他的杂事,有我给你撑腰呢。到时候看谁敢出来反对,真是不把老夫手中的刀当回事!"
尽管这只是父子间低声交流的话题,可朱元璋忽然间展现出来的杀气也让周围的气氛紧张得仿佛凝固了。
这就是洪武皇帝的震慑力!
真是让人敬畏的洪武帝啊!
上元县距离应天府大约三十里路。
由于这里地处江南繁华之地,且紧邻京畿,所以上元县到应天府的道路修得相当平整。
即使坐在马车里也不会觉得颠簸。
此时,这支骑兵队伍已离开上元县,再沿着官道走二十里左右,就能进入应天城。
马车内,父子二人的谈话仍在继续。
朱标掀开车帘向外看了一眼,随即说道:"叶蕴尘能在年轻时就把一县管理得这么繁荣,如果加以培养,将来必然是我大明的栋梁。所以我明天想再去上元县一趟,亲自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商业税来改善民生的。"
朱元璋挥挥手,拒绝道:"最近政务繁多,你要是去了上元县,还想把你爹累死吗?"
朱元璋与朱标这一对父子,在历代皇族中算是个特例。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单位的副手都挺难当的。
想做事,一把手会认为你争权夺利;不做吧,又不能在同事面前树立威望。
没有群众支持,将来怎么顺利掌权呢?
一个普通单位尚且如此,更何况皇族这样的特殊群体。
‘太子’这称呼听起来很酷,其实是自古以来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历史上多少太子被废甚至被杀。
既要提防父皇的猜疑,又要警惕兄弟的迫害。
等熬出头来,恐怕也变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了。
然而朱元璋和朱标之间却有所不同。
朱元璋不仅不担心朱标会觊觎权力,反而尽力放权让他提前接触政事。
朱标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王位继承人。
他为人谦逊有礼,处理事务的能力也非常强,深受官员们敬重。
作为长兄,他的弟弟妹妹们对他也是十分尊敬。
根本没有人想过要威胁到朱标的太子之位。
纵观洪武年间,主要分两个转折点:
一是马皇后去世,二是太子朱标去世。
这两件标志性事件使得朱元璋变得更加暴虐,晚年更是大肆清洗功臣。
但现在马皇后和朱标都还健在,朱元璋并没有晚年那么残忍。
此外,朱标跟朱元璋说话也很随意,不像其他皇子那样谨小慎微。
听到父亲的话后,他立刻摇头道:"商业税收改革事关重大,如果不去亲眼瞧一瞧,我实在放心不下。"
朱元璋想了想,说:"那就这样吧,这几天你留在京城处理政务,朕微服私访去上元县一趟,顺便看看那个小子是怎么治县的。若有不符合实情之处,看我不把他抽得皮开肉绽!另外,雄英这段时间待在宫里也憋坏了,索性带他一起出来散散心。"
朱标怕朱元璋真动手打叶蕴尘,连忙劝道:"您年纪大了,就在京城安享清福吧。从京城到上元县足足三十里地,来回奔波实在太辛苦。"
朱元璋瞪起眼来,"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没到走路困难的地步,就这样定了。"
见父亲决心已定,朱标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压低声音嘟囔着:"是怕您跟叶蕴尘又闹起来,儿子不在场调解的话,担心您一时冲动砍了他。"
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后脸上露出了不悦:"真以为你爹我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吗?那小子的确讨厌,但我心里对他并没有任何杀意,真是奇怪。哈哈,已经很多年没人敢这么跟朕说话了。"
"没错,敢跟您这么说话的人坟头早已经杂草丛生了。估计也只有陈友谅、张士诚这类英雄才能这么放肆吧。"朱标耸肩,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
"说起来,这些人去世都有十几年了,叶蕴尘看起来也不过是个年轻人,您会不会觉得他是哪个枭雄转世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