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看完这几页就睡

换源:

  叶蕴尘无语了。

原来这家伙不喜欢读书啊。

难怪这么乐意待在这里,以为可以不用上学。

他对小胖子没好气地说:"你想多了,住在我们这儿也要学习,读错字还是要打手心。"

"没事,我肉多,挨打也不疼。"小胖子满不在乎地回答。

咦?

叶蕴尘有点意外。

又问道:"那你不想你娘吗?你要在这儿住一个月啊。"

"我的娘亲已经去世了……"小胖子的情绪一下低落了下来。

原来是失去了母亲的孩子。

叶蕴尘同情地摸了摸他的头,婵婵和赵今夏也投去了怜悯的眼神。

"那你爹呢?家里就没有别的人了吗?"婵婵好奇地问。

"我爹很忙,家里还有母妃……咳咳,是母亲,还有弟弟和奶奶。"

咦?

你刚才不是说你娘亲去世了吗?

这孩子说的话哪句是真的?

"你娘不是过世了吗?"赵今夏追问道。

"娘亲是娘亲,母亲是母亲。"小胖子认真地纠正赵今夏。

赵今夏和婵婵一脸迷茫。

这不是同一个意思吗?

不过,这小胖子看来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

他们家规矩复杂,听不懂很正常。

可是叶蕴尘却听得明明白白。

母妃?

呵呵!

这小胖子隐藏得真够深的。

还好自己听力不错,要不然就让他糊弄过去了。

现在叶蕴尘终于搞清楚这对祖孙的身份了。

那个暴脾气的老头就是朱元璋无疑。

难怪他走路虎虎生风,说话也很张狂。

回想起来,老头子各种嚣张的举动确实透露出一种王者之气。

以后得对他客气点,万一得罪了,说不定真的会招来杀身之祸。

"叶先生,你说好要讲鬼故事的!快说吧,我在等着听呢。"见叶蕴尘发呆,朱雄英急忙催促道。

叶蕴尘这才回过神来,问道:"你有没有其他名字?"

"没有啊。"朱雄英一脸茫然。

叶蕴尘微微皱眉。

朱家的大孙子难道不是朱允炆吗?

但是这小胖子这么大大咧咧的,与那个书呆子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叶先生,鬼故事到底什么时候开讲啊?"朱雄英继续催促。

"先去帮婵儿姐姐和夏姐姐把碗洗了再谈。"叶蕴尘说道,"既然你要在这儿住一个月,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吗?"

小胖子立刻反对:"凭什么你可以坐在这儿喝茶,我们要去厨房做事?"

叶蕴尘得意地说:"因为我一会儿要讲故事啊。"

这句话瞬间堵住了小胖子的嘴。

想了想,小胖子说:"行吧,但是如果鬼故事讲得不好,我就跟你没完。"

说完便拿起碟子往厨房跑去。

可才刚进门,就听到盘子碎了的声音,接着传来婵婵生气的声音:"出去!谁让你进来的!"

看到小胖子委屈巴巴地从厨房里走出来,叶蕴尘笑了。

哼!

今天被老朱欺负了一顿。

好嘛,我就从小胖子身上找回场子。

这就是爷债子偿!

尽管大明有着严格的宵禁规定,每天晚上七点四十五分关闭城门,直到第二天五点才会重新开放。

如果不是紧急情况,守卫是不会随意放行的。

即使是王公贵族或一品高官也不例外。

如果有人强令士兵半夜开门,那将被视为叛逆行为。

就比如蓝玉叛乱案件中,他尽管率领大军击溃北元宫廷(宫廷指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的核心),给大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但在返回朝廷途中,因为边关将领按宵禁条例不让其深夜进城,他就大胆地下令攻打边境关口。

这项罪名也成了他反叛的一个重要证据。

像蓝玉这样的功臣都无法逃避宵禁规则,可见明朝实施宵禁政策之严格。

但再怎么严格的法令对朱元璋也不适用。

所以从县衙出来后,老朱就被人们扶持着上了马车。

这一路平安无事,顺畅地回到了皇宫。

马皇后和朱标在凤仪殿门口迎接,见老朱被扶下车,他们觉得十分纳闷。

朱标迎上前接住老朱,转头询问毛骧,"今日陛下为何醉成这样?!世子呢?!"

毛骧赶紧回应道,"陛下离开上元县县衙时就已经是这样了,世子留在县衙没有回来。"

听说朱雄英还留在外面,马皇后马上急了。

她立马吩咐毛骧,"世子身份尊贵,怎可随意在外留宿?快去上元县把世子带回宫里!"

毛骧有些尴尬地瞥了眼朱标。

留下朱雄英其实是遵照老朱的命令,他也无法违抗。

朱标扶着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的父亲,安抚马皇后说,"美瑜不仅有才学而且为人谨慎,父皇让他暂代照顾英儿,应该是另有考量。咱们今晚先让他在那里过夜,明天早上再把他接回来吧?"

虽然马皇后很担心朱雄英,但她听朱标这么一讲也只能接受。

此时她又注意到有侍卫正从马车里搬出一架纺车,这让她十分惊讶。

丈夫到一趟上元县,怎么连纺车都带回宫来了?

但细看之下她发现这并不是普通的纺车。

于是她招手让侍卫靠近些,"你们拿的是什么?拿近些,让我仔细看看…"

抬着纺车的人迅速走过来。

马皇后小时候家境贫寒,对于如何使用纺车十分熟悉。

但她立刻看出这辆不同寻常:通常纺车上的纱锭竖直摆放,而这辆车却横放,并且普通只有一个纱锭的位置这里安装了四个。

很快,她就明白了这种设计可以提高纺纱效率至少四倍。

难怪朱元璋会如此小心地带回宫。

的确是一件好东西。

于是马皇后赶紧告诉侍卫,"把这个纺车搬到凤仪殿去,一定要小心别磕碰着。"

看到母亲如此重视,朱标也不由好奇地多看了几眼。

然而作为忙于国事的他,其实并不在意这些小事。

不过当他搀扶父亲准备进屋休息时,偶然发现老朱怀里似乎夹着一本小册子。

朱标叫来两名太监帮忙扶持老朱,自己则伸手取出那个小本。

看到封面上写的《上元县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他的好奇心被彻底激起。

翻阅了几页之后他完全沉迷其中。

过了好久才抬起头感叹不已,"此书真是天作之物,若计划得以实现,我大明必将重振汉唐时期的辉煌!"

接着转向毛骧焦急问起,"这本书究竟是在哪里找到的?"

毛骧老实回答,"属下不知。"

不知道?

朱标皱眉,语气变得严肃,"今天陛下去了哪些地方?还有叶蕴尘做了什么,你说给我听听,一点细节都不能漏掉!"

"明白。"毛骧点头同意。

若是别人打听皇帝动向无疑是犯忌之事,但朱标身为当朝太子,行事自然不受限制。

正当毛骧要开口汇报之际,正打算回房间的马皇后插话道,"进来说吧,我也挺想听听这位叶蕴尘的事。"

作为县令,叶蕴尘的生活远没有其他同僚那么丰富多彩。

他很少接受宴请,也不爱去诗会上凑热闹。

每天按时上下班,生活单调得很。

自从上任半年多以来,他的日子似乎一直在重复同一个模式。

如果说用一个词来描述这种生活,"乏味"恐怕是最合适的了。

所以当听说叶蕴尘总是在早上九点才到办公室时,马皇后不由得皱眉问道:"这位叶县令天天都这么晚去办公吗?"

毛骧立刻拱手答道:"娘娘,臣已经派人去调查过了,据上元县的百姓们反映,自从叶县令到任后每天都如此。"

马皇后笑了笑说:"这官儿还真是懒散啊……"

一旁的朱标急忙替叶蕴尘解释:"娘亲,虽然叶蕴尘有点慵懒,但他确实把上元县管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他只要稍加培养,定能成大事。"

马皇后点点头微笑道:"能让皇上咬牙切齿却又不舍得处罚的人,一定有过人的才干。"

说着对毛骧使了个眼色,"继续吧。"

"是……"毛骧赶紧接着讲。

听到叶蕴尘仅靠观察二十二个线索便推断出真凶是赵老四时,马皇后母子两人皆是一脸震惊。

尤其是马皇后,她早就听说过叶蕴尘的才华,但仍被他的聪明所震撼。

在她印象里,大明朝那些开国功臣中也只有刘伯温才能有这样的才智。要知道,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以其超群智慧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叶蕴尘这么年轻就有这般头脑,将来肯定更加不得了!假如他早点出生几十年的话,也许会比刘伯温还要厉害。

正当马皇后陷入沉思时,毛骧已大致汇报了叶蕴尘一天的工作情况。除了早些时候破案那一段比较突出之外,剩下的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这也很正常,毕竟一天时间怎么可能总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

接着话题又转到了朱元璋身上。

一听毛骧提到那部新的纺织机器时,马皇后立即来了兴趣,全神贯注地听着。得知这部机器效率能提升四倍不止时,无论是马皇后还是朱标都非常高兴。

他们太清楚普通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无非就是为了吃穿二字。

若这部新纺机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布匹衣物的成本将大幅下降,价格自然而然也会降低。这样一来,老百姓们花费在衣服上的开支也会随之减少。

因此可以说,这样一台小巧玲珑的纺机,确确实实是一件造福国民的好东西。

马皇后衷心表示,"叶蕴尘年纪轻轻,但却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随后转向毛骧发问,"那为何皇上前段时间喝得烂醉如泥,并且没让世子一同进宫?"

毛骧连忙回复:"臣不敢踏入县衙内院半步,故对此情状并不知晓。不过离开上元县时,陛下看起来还挺愉快。"

朱标听后笑着说,"父亲与美瑜斗了几番,每回都被搞得气鼓鼓的。这一次应该是父亲占了上风,并且还带回了纺机这个胜利品,或许就是因为高兴过头才贪杯了。"

马皇后也笑了起来,"自从登基以来,皇帝总是绷紧神经,偶尔放松下身体也有益处。不得不说这叶蕴尘确实很有趣。改天我也要去上元县看看呢。"

"如果母亲想见美瑜,直接传旨召见就行,何必亲自跑一趟呢?"朱标建议道。

"有些事在皇宫里就失去了意义。就像今天要是皇帝在宫中,他会喝成这样吗?"马皇后笑道。

她的目光这会儿又落到了大殿里的纺车上。

摆了摆手,下了逐客令,"时间不早了,本宫也该休息了,你们都退下吧。"

朱标连忙站起来,和毛骧一块儿恭恭敬敬地向马皇后行礼后,这才一起离开凤仪殿。

刚走到凤仪殿门口,朱标就问道,"这本小册子殿下是从哪儿弄来的?!"

毛骧一脸茫然地说,"属下不清楚。"

"哦,那既然这样,你先退下吧。"

"是,属下告退。"

待毛骧走远后,朱标的注意力才又回到了那本小册子上。

自言自语道,"上元县五年计划?!应该也是美瑜的作品,但这里面的很多东西,我看起来就像是天书一样......不行,明早朝后,我也得亲自去趟上元县。"

...

"公子,赵姐姐住在西厢房,小胖墩因为年纪太小,怕他晚上害怕,我就把他安排在咱们隔壁,这样行吗?!"毕竟是他们家第一次有客人留宿,所以婵婵显得有些紧张忙乱。

叶蕴尘习惯了当甩手掌柜。

边翻着书,边回答婵婵说,"你安排好就行……"

看着窗外已深的夜色,婵婵有些吞吞吐吐,"可是公子啊,都已经这么晚了,赵姐姐他们也都睡了,你还不休息啊?!"

"看完这几页就睡。"

"你科考都结束了,干嘛还熬夜晚读啊?!灯下看书太多对眼睛不好。"

叶蕴尘无奈地放下书,问道,"你究竟想说什么,直接讲出来好不好?!"

婵婵的小脸霎时红得像苹果。

磕磕巴巴地说,"奴婢的意思是,已经这么晚了,我们也该休息了。"

虽然婵婵从来没有想过能成为叶蕴尘的正式妻子,但是今天赵今夏的到来让她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危机感。

这么多年除了自己,她还是第二个跟公子关系这么亲近的女子呢。

而且长得特别漂亮。

因此白天的时候婵婵就已经下定决心,今天晚上必须让自己和公子的关系更进一步。

这叫什么呢?!

这叫做趁早行动。

否则万一赵姐姐天天和自家公子在一起生出了感情,被她捷足先登了怎么办?!

这样一想,婵婵的危机感愈发强烈了。

急忙催促道,"公子,我这就给你打洗脚水,你现在不能再看书了哦,要是把眼睛看坏了,以后我可没耐心照顾你呢……"

说完便匆匆跑出书房。

叶蕴尘非常清楚这个丫头心里的小九九。

无非就是想要靠近自己而已。

但是不是说过要再等一两年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