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没人回话,只是用一种挑衅的目光看着叶蕴尘。
仿佛无声地道:我们不需要靠这种东西提升地位,光是身世就已经足够显赫了。
叶蕴尘平静回应,"既然都没有说话,那估计答案是否定的。"
紧接着,他向四周更多的人群喊道,"那么诸位身后站着的是哪位王爷、哪家国公府、哪些侯爷的支持者?!"
事实上,他已经彻底查清楚了五十多家酒肆以及风月场所的真实后台情况。
其中最大的几家的确是由皇族及高官拥有控制权,但大多数不过是一些商人投资开设的地方罢了。
当然,
即使是有商界人士出资兴办的企业,它们也都会给应天府内有权势者送上丰厚的好处才能安稳营业。
否则,凭什么占据这片风水宝地呢?
最多就是管理权还在自己手中而已。
这些人就没有前面几家那么跋扈。
因为这些人都是来自各个王府、国公府、侯爵府的管家,平时习惯了嚣张跋扈。
"宰相家里的仆人也是有官身的"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所以只要能压制住这几家人,剩下的几十家就不用怕了,完全可以搞定。
叶蕴尘这时转头看向一旁奋笔疾书的赵今夏,淡淡地问,"他们刚才说的话,你都记下来了吗?"
赵今夏没抬头,但声音响亮地回答,"大人,属下全都记下了。曹国公府的管家当众辱骂您,还把他们家主子比作宰相,说什么宰相家的仆人也有官身,大人只是个七品县令,还不如他们家的下人……"
听到赵今夏的话,老头子的脸色立刻变得苍白。
他终于明白自己刚才为啥不安了。
自己刚才说错话,被人家抓住了小辫子。
把自家主子比作"宰相"?!
只要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这话有多大的杀伤力。
胡惟庸的事情才过去几年啊?!那时应天府里杀了多少人,血腥味好几天都散不掉。
要是这话传到锦衣卫耳朵里,甚至传进皇宫里去……
画面太美,老头子已经不敢往下想了。
所以他指着叶蕴尘大声骂道,"狗官,你想陷害我们国公爷,老夫就是拼上这条命,也不会跟你善罢甘休!"
这时候,叶蕴尘收起了之前的笑脸,冷冷地看着老头子,说道,"你说的每一个字我听得很清楚,我背后的百姓也听得很清楚。你不仅当众侮辱朝廷官员,还把你家国公比作宰相,难道你们国公爷想当第二个胡惟庸吗?"
叶蕴尘的话像一把刀一样刺在老头子的心上。
想当"胡惟庸第二"?!
这句话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了。
别说他一个小小的管家,就连他的主子曹国公李文忠都担不起。
瘦弱的老头已经没有刚才的镇定自若,一脸恐惧,表情变得狰狞起来。
正要指着叶蕴尘说话时,叶蕴尘突然大喝一声,"按大明律,当众侮辱朝廷官员是什么罪?"
早已等不及的张狗子大声回答,"大人,根据大明律,当众侮辱朝廷官员的,按‘奴婢辱骂家主’来处理,应该斩首……"
"那你还在等什么?!"叶蕴尘语气淡漠。
张狗子不再犹豫,大步上前。
直接从人群中揪出戴瓜皮帽的瘦老头,一脚踢在他膝盖上,迫使其跪下。
这时,瘦老头终于反应过来。
朝着叶蕴尘大声吼道,"老夫是曹国公府的管家,狗官,你敢杀我?!"
但叶蕴尘的声音仍然没有感情波动,冷冷地说,"呵呵,一个小管家,竟敢在我面前撒野?!就算曹国公本人犯法,我也依法处置,天子脚下岂容尔等小人放肆?!杀……"
这一个"杀"字虽然声音不大,但却像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头,让大家为之一震。
张狗子没有任何迟疑,举刀朝对方的脖子砍去。
手起刀落,瘦老头还没反应过来,脑袋就已经离开了身体。
一腔鲜血从脖子里喷涌而出,浓浓的血腥味立刻弥漫在秦淮河北岸。
现场所有人都被这一幕吓住了。
谁能想到叶蕴尘下手这么狠?
堂堂曹国公府的管家,说杀就杀了。
丝毫没有迟疑。
刚才还骂得兴起的那些管家和小厮们,这会儿一个个脸色惨白,呆立原地。
而叶蕴尘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又指着一个中年男人问道,"他好像刚才骂我是杂种儿子?"
这个中年男人被他这么一指,吓得大小便失禁,瘫坐在地上。
但张狗子没有犹豫,又把他提溜出来。
手起刀落,又一颗脑袋掉了下来。
接连杀了两个人,而且是分量最重的曹国公府管家和燕王府的管家。
没有人再怀疑叶蕴尘的手腕。
从此刻起,叶蕴尘也成了在场每个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噩梦。
记一辈子的那种。
就在大家以为叶蕴尘只是杀鸡儆猴,用这两颗人头震慑众人的时候。
他又淡淡开口,"凡是辱骂我的人,一律斩首……"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大明律》里头讲,如果有人开口骂人,这就算是犯了侮辱罪,要被鞭打十下。要是两边互相开骂的话,那每边各挨十下鞭子。不过,有点背景或是官衔的,就可以免受惩罚。
《大明律》还说到,奴婢对主人家出言不逊的话,那可是死罪。如果奴婢敢对着主人的直系亲属或者是外公外婆这些长辈口出狂言,那就得挨八十杖,还得发配两年。至于公然冒犯朝廷官员的呢,处罚就跟上面说的奴婢骂主人一样重。
谁要是敢开口骂我,一律斩首?!
听到叶蕴尘说出这句话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每个人一脸惊讶地看着叶蕴尘。
谁都没想到叶蕴尘会这么狠。
如果说之前迅速处理范楼和燕王府的管事只是为了震慑这帮人,那还有情可原。
毕竟,枪打出头鸟嘛。
况且,这两个人当众侮辱官员,按律也该判死刑。
杀了也就杀了。
但叶蕴尘竟然要把在场所有辱骂他的人一起处决。
要知道,刚才那些出言不逊的人至少有二三十个。
即使是在战乱时期,官府一次性杀几十个人都是大事,更何况现在是太平盛世。
又是在京城。
如果叶蕴尘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么做,绝对会震惊整个朝廷。
哪个官员敢下令当众杀这么多老百姓,就算情有可原,他的仕途也就完了。轻则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流放。
如果查出滥杀无辜,激起民愤,说不定还会被朝廷砍头。
除非这个官员疯了,才会做出这种疯狂的事情。
别的官员不敢,不代表叶蕴尘不敢。
叶蕴尘的狠辣早就传开了。
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烧死了几十个为非作歹的小吏。
现在又要对几十个骂他的小厮动手。
所以没有人认为叶蕴尘是在开玩笑。
现场气氛顿时降到冰点。
连最忠心的张狗子这时候也傻眼了,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几十条人命的大事。
而叶蕴尘仿佛没看到众人惊愕的目光,继续淡淡地说:"怎么,需要我亲自动手吗?!"
这话就像催命符一样。
张狗子咬牙切齿地向其他差役吼道:"还愣着干嘛?!没听到大人的话吗?!动手……"
说话间,他拔刀朝最近的一个小厮砍去。
这些管事和小厮平时欺负百姓,但遇上全副武装的差役,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就在张狗子的刀快要砍到一个已经被吓傻的小厮时,
嗖!
一把折扇飞来,狠狠地打在张狗子的刀刃上,巨大的力道把刀击飞了。
张狗子先是一愣,随即勃然大怒,瞪起双眼往人群中望去,准备开骂。
但他看到朱标一双冷冰冰的眼睛瞥了自己一眼,立刻浑身发冷,一个脏字都不敢说。
"兄弟……"朱标看了张狗子一眼,终于无奈开口。
走到叶蕴尘跟前劝道:"这些人确实该死,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主犯已经伏诛,还请兄弟饶了他们吧。"
"而且京师乃是首善之地,闹出这样的大事,会被御史弹劾,承担滥杀无辜的罪名,所以还请兄弟三思……"
叶蕴尘沉默了几秒,似乎在考虑。
但实际上他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叶蕴尘不是杀人狂魔,不会因为几句骂就举起屠刀。
如果可以,他也不想杀之前的两个人。
但如果刚才不下狠手,这些大户人家的管事们是不会认为他是动真格的。
所以他还想杀鸡儆猴,但只是威慑还不够,还要让活着的人彻底害怕。
叶蕴尘预计朱标会出来劝阻,借机收场。
这样既能震慑这些人,又能给未来的储君一个人情,两全其美。
不过叶蕴尘没想到,朱标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口制止,差点让他下不来台。
还好开口了。
叶蕴尘假装思索片刻,淡淡地说:"既然郭兄替他们求情,那就暂且饶了他们吧。"
听到叶蕴尘松口,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叶蕴尘接着说。
众人的心又紧了起来。
不知道叶蕴尘说的"活罪"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流放几千里,那跟杀了这些人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大概率不会是流放。
果然,叶蕴尘继续说:"按《大明律》,辱骂他人要杖责十下,辱骂朝廷官员更应加倍,所以刚才所有人,杖责二十,枷号三天,以示惩戒!"
这时,上元县县衙的一百多名差役赶到。
张狗子和陈洲见支援来了,也松了口气。
但看到后面跟随而来的上百名老百姓,他们都愣住了。
现在老百姓为了看热闹,居然连日常生计都不顾了吗?!
为了围观,居然走了三十多里路。
真是无聊透顶!
"大人……"几个捕快满脸汗水,喘着粗气挤进人群。
先向叶蕴尘行礼,然后看到地上的尸体,明显愣了一下。
但叶蕴尘仿佛没看见地上的尸体,淡淡地下令:"留下几个人配合张狗子押送这三十多个嫌疑人回县衙,明天行刑后枷号示众。其他人立即将秦淮河北岸五十多家青楼、酒楼贴上封条,并公告本官要在北岸建义庄和垃圾填埋场。同时对妓女逐一盘问,发现强抢妇女的,立即上报。本官今日在这里设立公堂,专门审理这里不平的事。"
"是!"这几个捕快大声应答,然后转身挤出人群。
勤政殿。
朱元璋望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嘴角不由得抽动了一下。
要是平日里,他批阅奏折时总是感到挺带劲的。
因为他能通过这些奏折,清楚地了解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巨大帝国,并牢牢掌控着一切。
每想到自己的命令在明朝各地都能被顺利执行,无数百姓都能听从自己的声音,老朱心里就特别兴奋。
这种控制一个庞大帝国的感觉,足以让任何一个大男人都热血沸腾。
也正因此,朱元璋才会对想分权的丞相胡惟庸下手。
就像龙有逆鳞一样,碰了就会死。
庞大的大明王朝中,能够与他共享这份辉煌的,估计也就只有马皇后和太子朱标了。
可是今天,朱元璋却对眼前的这些奏折毫无兴趣。
他的心思已经飘到了几十里外的那个小地方——上元县。那里的衙门后院,破旧而不起眼。
虽然每次去上元县都会被气得半死,但那个地方似乎有一种魔力,生气过后又忍不住心生向往。
所以,他已经在这勤政殿坐了好一会儿了,连一份奏折都懒得打开。
不过想到今天自己那位不省心的儿子翘班了,如果自己也偷懒不管事,只怕会耽误很多重要的国事。
于是,朱元璋叹了一口气,随手拿起一本奏折准备批阅。
刚刚翻开第一本奏折,标题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居然是一份弹劾奏折,弹劾的对象正是让他一下午都心神不宁的叶蕴尘。
老朱来了兴致,自言自语道:"弹劾上元县令叶蕴尘?!这家伙做事向来无法无天,一会儿火烧官吏,一会儿又私自收税,我原本还以为朝中没人敢说话呢。没想到是这些年杀官杀多了,办事的人手不够,才让这个坏小子趁虚而入。但现在竟然有人盯上了他?!看看这帮人到底给他安了什么罪名吧..."
"叶蕴尘乃洪武十四年科举进士出身。按理说,应该是个贤人,可现在却成了一个贪婪无度的小人...臣实在担忧,此人会借机压榨百姓..."
一千多字洋洋洒洒写下来,几乎将叶蕴尘骂得体无完肤。
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直接把县衙失火案归咎于叶蕴尘,并详细驳斥了他的私下收税行为。
此外,还指责叶蕴尘在上元县开设蒙学学堂和老人赡养院是为了讨好民众。
总之,叶蕴尘被描绘成一个欺压百姓、居心叵测的大贪官。如果不及早除掉他,必将酿成大祸。
看完这一切,老朱热血沸腾,拍案叫绝。
要不是这个御史不在眼前,老朱非得当面表扬他不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