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但来往的宫女和太监好像已经习惯了这声音

换源:

  简直就是说到自己心坎儿里了。

哼!

平时老夫骂不过你,等改天再找麻烦,就把这份奏折拍在你的脸上,让你看看别人是怎么数落你的。

旁边侍候的小太监见主子这么高兴,赶紧奉承地说:"陛下,这上元县的县令真是个恶棍,不除掉此人,恐怕国无宁日,奴婢愿意亲自带队捉拿。"

结果刚说完话,便觉察到殿内异常安静,抬头一看,正好撞上朱元璋那刀锋般锐利的目光。

仅仅这一瞥,就让这个在宫里风光无限的大太监吓得浑身发抖,双腿一软立刻跪倒在了地上。

"哼,真是威风凛凛啊……哪天你是不是也要亲自率领锦衣卫来抓我啊?!"

朱元璋那阴森的声音在宦官耳边回荡,把他吓得魂飞魄散。

脑袋咚咚地往地上磕,没几下额头上已经血迹斑斑了。

一边磕头还一边哀求:"皇上饶命,是奴才错了,是奴才错了,奴才罪该万死,不该多嘴的……"

老朱今天并没有杀人的心思。看到他这副狼狈的样子,心里的怒火也消减了不少。

冷冷地说,"我的大臣岂是你们这些宦官可以随便议论的?!你难道以为我说过的‘宦官不得干涉政事’这话只是空话吗?!如果再有下次,小心我把你的皮剥下来。"

老朱向来说到做到,一点折扣都不会打。但是宦官听到这句话后,感觉像是被赦免了一样。

急忙又朝着朱元璋磕头道,"奴才谢皇上不杀之恩,奴才谢皇上不杀之恩……"

"还不快滚出去?!"老朱依然余怒未消。

宦官这才连滚带爬地往外跑。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一个小宦官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

这个小宦官见到自家的老祖宗这么狼狈,也是大吃一惊。但是他不敢多问,直接跑进殿内,对朱元璋磕头道,"皇上,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求见……"

朱元璋微微皱眉,喃喃自语,"毛骧这个时候不应该在上元县保护雄英吗?!怎么急急忙忙回皇宫来了,难道出了大事?!"

他大手一挥,"宣……"

站在勤政殿外的一个宦官立即扯着嗓门喊道,"宣……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觐见……"

不久,毛骧匆忙进了勤政殿。他先是一愣,看到地上的血迹,随即对朱元璋行礼道,"皇上,今天下午,上元县发生了大事。"

老朱眉头紧锁,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连忙问道,"是雄英出事了吗?!"

毛骧赶紧回答,"世子爷安然无恙,是上元县县令叶蕴尘出事了。"

得知朱雄英没事,老朱顿时松了一口气。

淡淡问道,"叶蕴尘?!那个小子在上元县为所欲为,他能惹出什么事来……"

"叶县令捅了个大篓子……"毛骧苦笑着说道。

毛骧刚接到消息时,也愣了好半天。他没想到叶蕴尘居然这么大胆,居然敢动秦淮河北岸那些青楼的主意。

而且不仅动手,还把事情闹得这么大,弄得僵局难解。

他就不怕应天府里的高官权贵们把他生吞活剥了?!

那些青楼可是应天府众多权贵们的财源。断人财路如同断人命。

现在叶蕴尘把这么多权贵的财路断了,简直是让他们痛不欲生。

这些人可是好对付的吗?

毛骧想不通,到底是谁给了叶蕴尘这么大的胆子。

来自海外的那个歌者吗?!

如果毛骧看过《新三国》,那一定觉得这句台词用在叶蕴尘身上最合适:我本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勇猛,这究竟是谁的人?厉害!

标注①:原文出自年羹尧《参永泰文》

标注②:明清那会儿宦官见了皇帝就自称为‘奴才’

标注③:明清时,大太监们常会收些小宦官做干儿子或者徒弟,这样这些小宦官就把大太监当祖宗看待

标注④:那时朱雄英还没有封王呢,但作为太子的第一个孩子,大家都尊称他为‘世子’

另外:有人提起说朱标的正室是常氏,确实如此,只不过到了洪武十一年,常氏去世了,侧妃吕氏成了正式的妃子。就是因为这一点,在朱雄英过世后,是朱允炆成为了嫡长子,并接手天下,不是朱允熥。

还有一些朋友讨论说三十里地不算远,但在那个时代,一来交通条件不好,二来书中指的是在应天府中最为边远的一个县城,不是大明整个国家里最偏僻的地方。

"啥情况?!"老朱以为自己听岔了。

看着毛骧又问了一次,"你刚才说谁把天捅破了?!"

毛骧苦笑地答道,"陛下,是上元县的县令叶蕴尘,他让上元县出了大事。"

老朱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错。

顿时来了兴趣,连忙说道,"快...快告诉我,那个小混蛋又搞出什么名堂了。"

大明一共有1427个县(标注①),上元县只是其中之一。

作为这个大国的当家人,老朱根本不觉得上元县的事情会有多严重。

所以他只是当作消遣来听。

这时,毛骧也平静了不少,开口解释:"一大早,叶蕴尘就派人给秦淮河北岸的商家送请帖,叫他们去县衙见个面。"

老朱微微点头,说道:"这小子早前就已经让人收集了秦淮河北岸各个商家的信息,谁家背后是什么人他都了解得透彻,哪家妓院逼良为娼他也知道证据,所以发请柬算是先礼后兵,不想彻底撕破脸皮。"

锦衣卫的情报网确实强大。

短短几天内,就把叶蕴尘在上元县的一举一动查得清清楚楚。

不过,县衙的火灾案还是悬而未决。

因为锦衣卫没有找到任何叶蕴尘及上元县官员与火灾有关的线索。

然而,这场火灾却充满了神秘色彩。

有人当时救火时说过,这场火更像是天灾。因为他们往火上浇水反而让火势更旺。

因此,上元县的老百姓开始议论纷纷,认为是不是那些腐败官吏坏事做多了,导致老天爷降下天火惩罚他们?!

就连几个月前的事锦衣卫都能调查清楚,自然对叶蕴尘最近针对秦淮河北岸的青楼等地方下手的情况也是一目了然。

但没有人预料到,叶蕴尘会采取这么激烈的手段。

老朱自言自语之后,再看向毛骧问道,"接下来怎么样?!那些商人们是不是不给那小混蛋面子?!"

"陛下高见..."毛骧恭维了一句,接着说:"五十多家酒楼、妓院和戏院,没有一家的老板愿意接下请柬,还有醉仙楼的人公开把请柬撕了,还骂了叶县令几句话..."

"呵...这小子哪受得了这口气?!这下子有好戏看了。"老朱淡淡地说。

毛骧等着老朱讲完,才继续讲述叶蕴尘被拒后的反应。

说到叶蕴尘打算在秦淮河北岸建一个义庄以及垃圾填埋场时,老朱拍案称妙。

大笑着说:"在妓院旁边修义庄?!这家伙想搞个人鬼情未了?!哈哈哈...这也太胡闹了吧,但是干得漂亮,地方官员就是要用这种方法对付这些欺行霸市的商人,哼哼,听说那边已经变成了上元县的三不管地带,不仅藏污纳垢,甚至还敢违抗法令,这次算是碰上硬骨头了吧..."

"继续讲。"老朱催促道。

听到这句话,毛骧只好硬着头皮继续。

当听到那些管事和伙计聚众起哄,甚至当面称呼叶蕴尘为"狗官"的时候,老朱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在京城的大佬们眼中,七品县令叶蕴尘根本算不上什么人物。

可即便如此,他毕竟也是朝廷任命的官员,代表着朝廷的尊严。

但现在却被世家奴仆当众辱骂...

哼哼!

如果不严厉处罚,朝廷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毛骧偷偷看了看老朱,发现他的脸色明显不对劲,心里有些犹豫要不要直接说。

但朱元璋冷冰冰的声音就像催命符一样在他耳边响起,"接着说,一字都不能少。"

"是。"这话说完,毛骧知道没有退路,心里暗自向李文忠道歉后,接着复述范楼那位管家说出的"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句话。

果不其然。

听到这话后,老朱的脸色完全黑了下来。

勤政殿一下子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毛骧能够清晰地听见自己越来越快的心跳声。

仿佛心跳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一般。

气氛异常压抑。

过了不知道多久。

可能只是一会儿,也可能很长一段时间。

最终,勤政殿里响起了朱元璋冷酷的声音,"呵呵...好啊,真是好得很,他李文忠之前写书指责朕过于残忍,牵连太多,还认为因胡惟庸一事废除丞相职位是因噎废食(标注②),朕还以为他是真关心国家大事,原来人家还想当第二个胡惟庸...哈哈哈...不过一个小小的丞相之位怎么满足得了他们的野心?!人家的目标大概是朕坐的这张椅子吧!!!"

听完这句话,毛骧吓得腿软,直接跪倒在地不敢说话。

别看毛骧在外面摆谱,随意冤枉官员和贵族,但有些人的屁股他是不敢踢的。

这些人就是皇亲国戚。

老朱出身贫寒,所以格外重视家族情谊。

他当上皇帝后,对自己的亲戚格外照顾。

李文忠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是老朱的亲外甥。

所以李文忠才没在胡惟庸那事儿里被牵连。

不仅没受牵连,他还写了封信劝朱元璋不要把案子搞得太广,甚至在朝堂上当面指责朱元璋杀人太多,不是一个有仁慈心肠的君主。

这可差点把老朱气得离席而去。

不过,即便如此,老朱也只是把李文忠关进昭狱。

随后,马皇后亲自为李文忠说情,老朱也就顺水推舟,把李文忠从昭狱放了出来。

然而,从那以后,朱元璋就再也不信任李文忠了,他整天闷在府里郁郁寡欢。

现在,老朱听说他家管事居然敢在人前说这么狂妄的话,旧账新仇一齐涌上了心头。

"那个管事在哪?!我要亲自问问,‘宰相门前七品官’这话是谁教他说的,曹国公什么时候成了我们大明的宰相,一个小管事何时成了朝廷命官。"老朱冷冷地说道。

毛骧听到老朱的话,这才明白为何叶蕴尘敢做这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一刀剁了那个管事的头。

不懂的人还以为是叶蕴尘张狂,给了曹国公一个耳光。

但现在毛骧恍然大悟。

叶蕴尘这是用另一种方式保护曹国公。

看起来只是杀了一个人,但实际上救了更多的人。

如果不是叶蕴尘果断杀了那个管事,朝廷又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唉!!!

毛骧心里暗暗叹惜。

要是能借这个机会扳倒曹国公,锦衣卫的威名会更大,无人敢直视其锋芒。

但如今人都死了,想要借机生事也不可能了。

毛骧心里转了好几个念头,嘴上却不敢怠慢,大声回答:"回陛下,那个管事因为口出狂言,公然侮辱朝廷命官,还涉嫌挑拨离间,所以被叶县令下令斩首了。"

听到叶蕴尘下令杀了这个胆大包天的管事,老朱的怒火才稍微平息了几分。

冷哼一声,"哼,也不知道是这个小王八蛋被人骂糊涂了,还是有意为之...算了算了,杀了也就杀了。"

他又问,"那个小王八蛋杀了人之后准备怎么善后?!现在已经快申时末了,不是他该下班的时候了吗?!"

每次想起叶蕴尘振振有词地说‘皇帝老头儿又没给加班费,凭什么让他加班’,老朱就气得牙痒痒。

毛骧赶紧答道:"叶县令打算在秦淮河边设堂,连夜审理此案。"

"哦?!"老朱脸上再次露出好奇神色,兴致勃勃地说,"秦淮河边设堂,专门处理此处的不平事...我若不到场,岂不错过了一场好戏?!还不快去,随我去秦淮河看看,我想看看那个小王八蛋能审出什么花样来..."

注释①:大明朝总共有1427个县,但这些是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的。而那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和偏远地区,则采取了一种特殊办法——羁縻制度,让当地的头领自行管理。

纺纱声在凤仪殿里回荡,跟这华丽的宫殿显得格格不入。

但来往的宫女和太监好像已经习惯了这声音。

他们走路时都轻手轻脚的,生怕打扰到里面的贵人。

这些人不是怕贵人的权势,而是真的为她逐渐好转的身体感到高兴。

因为这位贵人对每个人都温和有礼,还曾在皇上面前为不少人求情保命。

这位贵人正是母仪天下的马皇后。

这时,殿内的纺纱声停下了。

马皇后穿着普通的衣服,用丝巾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着对旁边那位总是冷冰冰的宫女说:"年纪大了,果然不如从前。要是年轻时有一架这种高效的纺纱机,我肯定能夜以继日地纺纱……当年跟皇上一起征战天下的将士们,许多人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好在现在天下太平,百姓的生活也好了许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