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成功平叛

换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平定叛军固然带来了威望和好处,但是也给杨道焕留下了一桩特别大麻烦。

八苑养的战马,一多半只能当驮马用,还不敢驮运大量物资。

实际数量和名册登记数量也完全对不上。

上报到朝廷,会不会被认为他在谎报情况,实际上私吞了战马。

杨道焕只得找到韩王,请他办件事。

“让孤王上奏朝廷说明情况?”

韩王想了一下,说道:“可以是可以,但孤王帮你这么大的忙,你是不是该给点好处。”

杨道焕的嘴角不自然的抽搐几下。

以后谁说藩王不懂人情世故,我跟他急!

此刻有求于人,杨道焕只好笑道:“殿下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下官能满足一定满足。”

“给孤王一万石粮食。”韩王说的很干脆。

“你怎么就死抱着粮食不松口啊?”杨道焕有些恼火。

他也缺粮食。

哪怕是沈秋白一直叫苦,让他拨给更多的人手帮忙运粮,他都觉得粮食不够。

哪知,韩王比他还哭丧着脸:“孤王丢了平凉城,能不能保住王爵都不知道,得靠郡王将军们一起帮忙说话。”

“这个嘛,”杨道焕想了一下,忍痛割爱:“给了。以后您再问我要粮食,一粒都没有。”

韩王笑道:“兵宪,你是湖广安陆州人氏,怎么感觉像逃荒的,抠抠搜搜。”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西宁路远,运粮不易。”

杨道焕也不想被人说,但为了生存,只能抠搜一点:“我不知道在西宁待多久,又会遇到什么麻烦,只能料敌从宽。”

“行吧。就这一次,孤王保证帮你把事摆平。”

“这么自信?”

“孤王在皇帝面前名声不好,不好有不好的好处。头一件便是让皇帝认为,孤王这种人是不会帮你遮掩。”

“有道理。”

杨道焕不得不佩服,这人有的时候开窍了,也挺有意思。

此后,他在固原城待了两天,终于等到了延绥的边军。

杨道焕把俘虏的叛军,大部分交给了领军的总兵神英,只留下一部分精锐吸收进家丁队伍。

作为交换,神英给了杨道焕一些战马和运物资驮马。

随后率军返回西安府,在皇帝新的旨意下达之前,驻扎在那里继续整军训练。

回去的路上,韩王的脸色一直不好看,也不说原因。

杨道焕转过头,盯着他:“殿下,平凉城快到了,您的脸色怎么越来越难看。”

“就是因为快到了,孤王心里才难受。”

韩王不敢大声说话:“一想到以后住在高墙内,再也不能遇到像这几天刺激的事,心里就很难过。”

原来是因为这个。

杨道焕笑道:“殿下想要心情好点,可以干点实事。这样虽不能离开王府,却有成就感。”

“什么事算实事?”韩王好奇地问。

“比如减租减息,再比如放利钱少收点……”

“啥?佃户交租,借利钱还阎王债,这不是天理么?”

“过分索取,然后被反噬,也是天理呀!”

这一句话,把韩王干沉默了。

也许这些藩王本心不坏,但缺乏正确的指导。

杨道焕想到这里时,便道:“这次叛乱看似是周昂不甘受辱,而举兵反叛。实际上参与叛军的那么多人是图什么,如果真的反叛朝廷,会让我们这么容易平定。”

“孤王知道,他们都是被天灾和人祸折磨的。虽然他们很废,如果不是你的家丁经过训练,也不容易平定。”

韩王眉头微皱,终于认识到了一丢丢错误。

有进步!

杨道焕笑道:“如果殿下能想到这些,也不枉下官劝一场。固原实在太重要,不能再出现今日的情况。”

固原一旦陷落,直接导致宁夏和延绥腹背受敌。

如果有个更有威望的人振臂一呼,情况比起现在会更糟糕。

“知道啦,孤王回去以后,会办些实事。”

韩王叹了口气说道:“就怕孤王有心,老天爷也不允许。住在平凉府的宗室太多了,不能把他们饿死。”

这也是实话。

“尽力吧,反正经过此役,固原卫会加强控制。”杨道焕也理解的说道。

没有人可以完全挣脱家族带来的束缚,普通人尚且纠结万分,何况养尊处优的藩王。

杨道焕在平凉城只歇息了一日,却办了几件事。

歇息的当天,杨道焕率领主要将领祭奠了阵亡的家丁。顺便把行动不便的伤兵,都安排在王府名下。

请韩王好生照顾,把伤养好,回头再送去西宁。

次日,杨道焕便与韩王分手,沿着河谷向东南而去。

走了大概八天的路,终于到了西安府外二十里的郊外。

杨道焕听到郝克勇派来的塘骑禀报,陕西巡抚郑时在凉亭,迎接大军凯旋归来。

这可真是一桩奇闻!

郑时是陕西巡抚,比杨道焕高了好几个品,不应该出城迎接。

即便是派人迎接他,也应该是品级和他对等的按察司官员。

结果不是。

杨道焕只得率领亲兵,离开大队,直奔凉亭。

转瞬之间,他就看到身穿官服的郑时,站在凉亭外面,面带微笑。

“律律律……”杨道焕拉住冲击而去的战马的缰绳,战马前蹄凌空腾起,脖子上的鬓毛在春风之中不停晃动。

下一刻,杨道焕从战马上跳下来,把缰绳扔给陈黎,大步流星的走向凉亭。

“下官,西宁道兵备佥事杨道焕,拜见巡抚郑大人!”

杨道焕到了郑时面前,双手抱拳说道。

郑时答礼:“本官盼着杨兵宪回来,盼得眼睛都花了。”说着,拉着杨道焕的手进了凉亭。

两人面对面坐下。

郑时道:“此次平叛,杨兵宪居功至伟,皇帝闻报也甚是高兴。不知道兵宪有何打算?”

“回大人,下官想继续西行,赴任西宁。”

杨道焕本来觉得奇怪,听到郑时这么说,猜出了个大概。

这位老巡抚在刻意试探我。

是奉谁的命令呢?杨道焕猜测着。

“哦。欧爷请旨监军,皇帝已经恩准。”

郑时微笑着说道:“如果兵宪不想西行,本官可以保举你就待在陕北担任兵备道,镇守在固原。”

“谢郑大人的好意,下官心领了。下官奉旨往西宁整饬兵备,岂能半途而废。”杨道焕抱拳道。

郑时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