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汉人土司

换源:

  “西海土司之中,唯有陈氏一族是汉人土司,还望兵宪大人今后多多照顾。”

陈允贤对着杨道焕套起了近乎。

西宁十六家土司,只是诸多土司的统称,没人能搞清楚到底有多少番族。

再就是祁土司、李土司、赵土司,听着是汉姓,实际上不是蒙古人就是土人(有可能是吐谷浑人)。

还真只有陈允贤一脉,属于汉人土司。

“好说。”杨道焕笑道,“本官是初来乍到,以后也烦请陈指挥使多多关照。”

“不敢,不敢。”陈允贤抱拳陪笑道。

就在这时,塘骑禀报:“欧爷、兵宪大人,西宁卫指挥使和西宁土司在二十里外恭候大驾。”

杨道焕一听,便猜出陈土司应该是有事求他。

“走吧,去见一见他们。”杨道焕下令。

大队人马继续前行,不久,便看到大量人群的身影。

随着队伍越来越靠近,杨道焕甚至看到他们脸上神色的诧异,目光中的畏惧。

一个兵备道佥事,居然带着数千人来赴任,换谁都会吃惊的。

况且,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家丁。

“卑将薛崇高率西宁卫诸将及土司,叩见欧爷,兵宪大人!”

一个身形魁梧、全身披挂的将领,率领众人在仪仗前,跪下行礼。

杨道焕和欧贤下了马。

欧贤道:“今后杨兵宪是你们的主官,咱家只是监军,过一段时间就回去了。”

这等于是帮杨道焕立威。

杨道焕感激的看了他一眼。

“是。”薛崇高抱拳说完,看向杨道焕,再次施礼。

杨道焕将他扶住,笑道:“将军不必多礼,以后要靠将军与本官通力协作,稳定西陲。”

“卑将明白。”薛崇高赔笑。

他抬头看了一眼杨道焕的身后,脸上的诧异之色没有消退,反而更加浓烈。

因为这些家丁都有甲胄。

在古代披甲率,一直不太高。

即便有甲胄,也不会在行军途中穿着,那是拖累。

唯一的解释只有,新到任的兵宪在刻意示威。

“难道这些兵马都是兵宪一个人的?”薛崇高有些震惊。

朝廷居然派来了一个实力人物,真是奇闻。

杨道焕看穿了他的心思,道:“这都是本官的家丁,以后大家要和睦相处。”

一听到这话,土司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显然,是被杨道焕的实力震撼到了。

三千敢战家丁,不管在内地还是边陲,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天,众人就地驻扎在湟水河畔。

并举办了一场招待筵席。

杨道焕没怎么吃,安置好女眷,便带着陈黎和亲兵去了陈允贤驻扎的营帐。

陈允贤看到贵客来临,高兴得宰了一头羊款待他。

“刚才在席上,我发现你的身份有些尴尬。”

望着正处理小羊的陈允贤,杨道焕笑着说道。

陈允贤笑道:“卑职已经习惯了。有好事的时候,汉官不把卑职当汉人,土人也不把卑职当土人。

出了事,汉人想起卑职是土司,土人也想起卑职是汉人。哼!两头不是人。”

说着,他娴熟的把土羊的内脏清空,抹上盐巴,交给奴仆帮忙放在烤架上,下面的火烧得正旺。

“这夹板气的确不好受。”杨道焕看向远方,“此地距离西宁还有多远?”

“回兵宪,这里是羊圈村,距离西宁还有一百里。”

陈允贤洗过手,把手放在火上烤着。

杨道焕点了点头:“想不到你们会跑这么远迎接本官,让我这个新官有些受宠若惊。”

“实话对您说吧,”陈允贤在杨道焕对面坐下,“卑职等人是迎接欧爷,但没想到兵宪大人有这么多家丁。”

杨道焕笑了:“我喜欢你的实诚。”

“朝廷这是真的打算解决西北的事吗?”陈允贤惊讶地问道。

明朝在这一带推行“土流参设,以流统土,以土制番”的策略,就因为这里番汉杂居,情况非常复杂。

比如,有人冒充“生番”进贡朝廷,茶马贸易走私严重等等,甚至番族之间发生斗杀。

“算是吧。”杨道焕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暂时不急,我到底是新官上任,很多人还不知道我是谁。”

“知道一点,西宁卫有邸报。”陈允贤道,“听说您在纳马熟番一举击败西番,威名远扬。”

“哦?”

“当然,这是见到您本人才敢确定,毕竟中原汉人重名者甚多。”

“都是他们抬举我,其实我没有做什么大事。”

杨道焕口头上谦虚一两句,看陈允贤的脸色就发现,这位土司是不相信的。

他不得不转移话题:“你们这里种什么过日子?”

“什么都种。每年完成朝廷的摊派,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陈允贤苦笑道:“勉强活下去呗。唉!近些年日子更加难过,生番屡屡犯边,劫掠我们的财物。

不过,兵宪大人来了就好了,你有这么多的兵,一定能把那些生番赶走。”

“我会尽力而为。”杨道焕笑道。

虽然向西发展是既定方略,但还不到告诉他们的时候,以免引起他们的警惕。

又绕回来了,杨道焕只得继续转移话题:“听你的意思,似乎有事情求我。”

“是有一件事,就是不知道兵宪大人肯不肯答应。”

“你说出来,我斟酌一下,再回复你。”

“卑职家中有七兄弟,除了最小的三个,还剩下四兄弟。二弟天资聪颖,已经出家为僧。还有两个兄弟,允文和允武,暂时寄居在家。”

“你是想让你的两个弟弟给我当家丁,省去你一桩烦恼。”

“正是。”

利用藏传佛教,巩固地方统治,也是明朝继承自元朝的国策,后来被清朝运用得炉火纯青。

具体做法,充分利用这些区域政教合一的特点,让土司家族出一个人担任僧官,朝廷赐予国师、僧纲等职务,加强地方统治。

土司家族内部也有分家的传统,多两个人就等于多两个分他势力。

这也是为什么,藏地会出现一妻多夫制。

就是力求一个家族内部不分家,以确保家族的实力。

杨道焕稍微一想,陈土司实力太弱,自己就算带走他的兄弟,也对地方格局没有大的破坏。

于是,他笑道:“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