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北川铁厂

换源:

  北川河,在明代称为长宁川。

大河两岸开垦出大片良田,河谷的西边归东李土司的第七门。

陈土司的土地在东边。

杨道焕率领队伍,沿着河谷北上,远远的看到赶着马群的土民。

年轻的土民也远远看到陈允贤,纷纷下马行礼,然后上马继续赶着马群放牧。

西宁乃至整个青海地区,有四个品种马。

孳生马,番马,柴旦马和走马。

农家以孳生马为主,专门用来骑乘和耕田;番马,用于进贡和对外售卖,良品率不高。

柴旦马,乃是蒙古人所养,本名应该叫柴达木马。

这类马好养活,但是价值不高。

最好的马是最有一种,名字叫走马,也叫西马。散养在青海各个地区,是杨道焕最想要得到的马。

这类马,还有一个非常神气的名字——龙驹。

杨道焕扫了一眼就知道,陈土司这里的马绝大部分是孳生马。

这也不让他意外,因为一匹龙驹,价值数百两到二三百金不等。

然后,他就看到一个少年边跑边叫的跑回去了。

陈允贤笑道:“这个娃应该是没看到卑职,还以为来了强人,跑回去通风报信。”

说着,他又笑了起来:“大人莫怪,这一带太平岁月少,更多的是你争我夺,明里暗里动刀动剑。”

杨道焕听出他话里的苦涩,安慰道:“以后不会了。尤其是铁厂建立以后,谁也不敢把你怎么样!”

“卑职蒙大人照拂,此生此世永不敢忘。”陈允贤激动得差点打算下马跪拜。

他没下马,是因为不远处有了动静。

十余名马兵驰骋而出,在不远处列阵。

统辖家丁的段俊,正要发号施令,列阵迎敌。

杨道焕一抬手,打断了他的想法:“不用!”

很快,从对面来了一个马兵,刚要问话就看到了陈允贤,赶忙下马行礼。

陈允贤用土话对他说了几句,那马兵点点头,上马回阵。

十余马兵纷纷下马,慌忙收了兵器,列阵欢迎。

陈允贤说刚才那人是他的总管。

队伍继续向北,陈允贤渐渐把背挺得直直的,像个在地方上说一不二的土司。

他指着修在山上的小堡子,介绍道:“大人,那就是卑职的土司衙门。”

杨道焕听了,回头道:“西宁卫和家丁就在山下驻扎,中军营随本官上山,家眷随行。”

“遵命!”众人异口同声的应道。

一行人来到山脚下,弃了马车,徒步上山。

陈允贤生怕土民冲撞了杨府女眷,赶忙让主管上山打招呼,让土民统统离开土司衙门,只留下几个机灵点的侍候。

杨道焕在陈允贤的引路下走在前面,身后跟着杨道耀和陈黎。

沈凌霜和商清君则在丫鬟搀扶下,头戴帷帽,脚踩绣鞋,慢悠悠的走在中间。

前后是中军营的家丁护卫,非常周密。

陈允贤那当和尚的弟弟陈允良,出土司衙门迎接,双手合十,目光虔诚。

这座土司衙门,和杨道焕所见到的土司驻地是一样的。

因此,他不需要陈家两兄弟的引路,就能准确说出各个房间是干什么的。

倒是女眷们头一次来,被土司衙门的高墙与箭楼所吸引,时不时驻足欣赏。

陈允贤很懂,就让自己的夫人出面,为女眷们引路,并带她们在土司府转转。

杨道焕则和陈家兄弟,到了土司府的偏房。

他一进来,就看到桌上摆着赌具,不由得笑了起来。

“让大人见笑了。”

陈允贤赶紧让管家收走赌具,然后笑道:“小门小户,不靠这点子手段难以活下去。土民跟着卑职活不下去,还能逃跑。卑职却是无处可逃。”

“你别紧张。”杨道焕笑道,“我没有嘲笑你的意思。只是觉得这样子过活,只能算是过一天算一天。”

“大人说的是。”陈允贤摊开手道,“可惜朝廷不用卑职到外面打仗,倘若打了仗能当流官,卑职宁可去当流官。”

杨道焕摇摇头道:“流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打仗?你是没见过骑马的鞑靼人,还有西北的瓦剌人,打起仗来多么凶狠。”

“大人见过?”

“当然。我还去过他们老巢,差点没活着回来。”

杨道焕轻描淡写的语气,立刻让他的形象,在陈允贤心目中高大起来。

难怪兵宪大人没加冠就当了从五品大官,原来是亲自去过北方游牧民族的营地。

还能毫发无损的回来。

有本事,有大本事!

“话说回来,十六家土司都是这么勉强维持?”

杨道焕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打探西宁土司的底细。

陈允贤点点头:“即便是财大势大的东西李家,东西祁家,从根上说和卑职是一样的。外面看着还行,里面其实一团糟。”

东西李家,指的是住在上川口的东李土司,和住在西宁南川的西李土司。

这两家都是世袭的伯爵,东李土司世袭会宁伯,西李土司世袭高阳伯。

本来出自同一脉,后来都立了功,被明廷巧妙的分开。

“东西”是他们的前缀,代表他们住的方位,西边的叫西李,东边的叫东李。

东西祁家,分别指的是住在碾伯所胜番沟的东祁土司,和住在祁家川的西祁土司。

他们一个指挥使世袭,一个指挥同知世袭。

以上四家,是当地所有土司中最有权势的四家。

虽然早晚要和他们打交道,但在这之前,杨道焕要了解清楚他们的内部情况。

而不是光靠西宁土司名册。

“四家土司占据西宁卫那么大的地方,怎么会一团糟呢?”杨道焕故意问道。

“他们和卑职一样,都面临着‘开门’的事。”

陈允贤说道:“别的不提,光势力最大的东西李土司,两府就有二十七门。”

再大的产业,也经不住这么分。

杨道焕心里有谱了,财和地一旦分出去,得到土地和财富的人就会多出一个想法,不再和主家同心。

“到底是一家人,就算是分了家还是会并肩作战!”杨道焕最后试探道。

“那可不一定,要是他们真的齐心合力,也不至于走不出小小的西宁卫。”陈允贤回答。

“有道理。”杨道焕放下酒杯,“走吧,带我到铁矿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