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堂前交锋

换源:

  杨道焕回到西宁城已是傍晚。

女眷们游玩了一天,走路加坐车,都感到很疲乏。

杨道焕让她们都早点休息,自己也准备洗洗早点睡。

林信孝在这时候,凑了过来:“爷,欧爷派小宦官来报信,说甘肃巡抚和甘肃镇守太监已于今日抵达碾伯所,让爷准备一下,明日出城迎接。”

“这么快!”这事是杨道焕没想到的。

碾伯所距离西宁城仅一百余里,上次土司们就是在那里迎接他和欧贤一行人。

而且,甘肃巡抚鲁能远在甘肃镇,也就是张掖。

从张掖到西宁,在明代需要绕道走。

经过永昌卫、凉州卫等卫所抵达兰州,再从兰州向西,沿着湟水经过碾伯所,方能到达西宁。

这一趟是大半个月。

杨道焕请求筑城的公文,却发出不足十日,人却已经快到了。

看来是有备而来。

他这样一想,更觉得应该早点睡,便吩咐林信孝准备洗澡水,洗了澡就睡。

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才起床。

杨道焕穿了身官服,与欧贤一起到西宁城东的海店子迎接。

那里是湟水和沙塘川的交汇处,距离西宁大概十五里。

只等了半个时辰,便看到巡抚和镇守太监的仪仗,浩浩荡荡的朝这边走来。

“待会儿见面,覃爷请欧爷应付,我应付巡抚鲁大人。”杨道焕望着远处的仪仗,小声说道。

欧贤点点头。

当仪仗靠近的时候,鼓乐齐鸣。

踏,踏,踏……

杨道焕踏着硬底皂靴,背脊挺直,面带微笑,迈着沉稳的四方步走向仪仗。

随着他的出现,仪仗停止了前进。

两顶软轿先后放下,覃礼和鲁能一前一后的下了轿。

两人站到了一起,神色肃穆,仪态威严。

与他们一道的官员们,也纷纷下马,聚在一起走到他俩的身后。

“奉旨整饬西宁兵备佥事杨道焕,恭迎甘肃镇守太监覃爷,甘肃巡抚鲁大人。”

杨道焕目不斜视,上前向他二人拱手施了一礼。

“杨兵宪免礼。”

鲁能目光闪动,淡然说道:“覃爷与本官本就仓促而来,不知者不怪嘛。”

在场级别最高的,非他们四人莫属。

其中,杨道焕的品级和资历最低,覃礼和鲁能又是顶头上司,所以要向他们行礼问安。

欧贤和覃礼级别相同,又和鲁能不存在监督关系,他们三人只是略微拱手相互问候。

杨道焕在向覃礼和鲁能行礼后,也只向其他官员略拱了拱手。

简单的寒暄过后,众人再度动身。

不久,便到了西宁城的兵备府。

覃礼和欧贤坐在上方。

杨道焕和鲁能陪坐在下方。

其余官员也坐在屋里。

鲁能坐下后便问:“杨兵宪,西宁的事务可都理顺了?”

“回大人,西宁城中的一切已被下官掌握。有下官在,绝不会让西宁出一点乱子。”

杨道焕声音洪亮的说道。

这是例行问公事,回答的声音肯定要大一点。

“好!”鲁能满意的点点头,“朝廷果然没有看错人!有兵宪在西宁坐镇,本官也就安心了。”

“大人谬赞,下官只是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如此而已。”杨道焕自谦道。

“哼!”

一声突兀的冷哼,在屋内格外刺耳。

杨道焕闻声扭头看去,正好与发出冷哼的人四目相对。

原来是茶马司大使姜俭。

茶马司不归兵备道管,而是朝廷直接管理。

朝廷每年会派巡按御史下来巡查,把茶马司的情况上报朝廷。

如果说和兵部有什么联系,就是年终的时候,茶马司会把一年通过茶马贸易换来的良马报个数字给兵部。

茶马司大使虽然品级不高,但不怕兵备道。

杨道焕也不怕他,淡然一笑:“姜大人莫非有什么指教?”

姜俭面带嘲讽,冷嘲道:“指教不敢当!下官只是有几件事,想当着巡抚大人的面问问你,不知你可敢如实告知?”

“姜大人客气了。”杨道焕不卑不亢:“姜大人只管问,杨某定当知无不言。”

姜俭看了鲁能一眼后,起身逼问:“杨大人,下官闻听你在未征得朝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做主在东科尔筑城,并招募家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从程序上来说,肯定是要经过朝廷批准,才允许筑城。

在朝廷批准以后,还要把筑城的图纸和所在方位画成图,驻扎的兵将编录在册,一并上报兵部职方司备案。

私募家丁和擅自筑城,两件大事压在杨道焕头顶,无论他怎么替自己辩解,都是大罪。

鲁能面色一凛,看向杨道焕的目光,多了几分凝重。

杨道焕一脸平静的说道:“家丁的事,我承认。但是在座的诸位大人,谁府上没有家丁?

至于擅自筑城,这罪名太大,我可背不起。

实不相瞒,我在东科尔筑城,是为了恭迎韩王移藩西宁。”

他眼神玩味的看着姜俭。

周围人听了这话,先是面色一惊,继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韩王移藩封国的事,他们在路上都有耳闻。朝廷居然把藩王都移到了西宁,看得出很信任杨道焕。

姜俭面色涨红,重重地冷哼一声道:“话虽如此,但你私募家丁数千在前,自作主张筑城在后,这都是铁打的事实,赖都赖不掉。”

一旁的鲁能神色淡然,脊梁挺直,端坐不动。

他没有任何回应。

杨道焕轻蔑的笑了:“姜大人管着茶马司,西宁军政事务原本与你无关。既然覃爷和鲁大人都在,那我理应正面回答。”

警告姜俭别多管闲事之后,他继续道:“家丁数目庞大,是因为我在西安府刚好遇到叛乱,镇守西安府的副总兵曾令先不幸阵亡,而大军主力都在边境防备鞑虏。

军情紧急之下,刚好手上有朝廷恩赐的三万两银子,于是用它招募了一支家丁,平息了叛乱。”

这件事,很多官员都从邸报上获知,心中暗暗佩服。

“诸位想一下,如果我事后把他们就地解散,以陕西此时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因此,我索性把他们都带到西宁,就地安置。”

杨道焕说得大义凛然,又合情合理。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