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兴有没有真的进宫,鬼才知道!
他的做法,着实提醒了杨道焕。
相比于韦兴表达不满的粗暴,尹旻的手段更加委婉,但杀伤力估计更大。
韦兴用“进宫”的借口,给你台阶下,表明还带你玩。
要是尹旻,恐怕不知不觉的遭大殃。
谁让人家是吏部尚书!
杨道焕开始思考,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尹旻见面。
就这么迷迷糊糊地度过了一日,到了第二天早上。
杨道焕一身六品穿戴到兵部当差。
在门口检查完腰牌,就到司务厅点卯,然后再到职方司所在的厢房听用。
杨道焕掀帘进屋,就见职方司官员们已经基本到齐。
居中而坐的一名官员,朗声道:“你就是新来的主事?”
“正是。”杨道焕走向他,躬身行礼。
那官员答礼后,说道:“职方司事务繁杂,你新来的,如果无人提携难以很快适应。曾主事!”
“下官在!”一名年轻的官员从桌旁站起身来,快步走到那官员面前:“员外请吩咐。”
职方司郎中道:“曾主事,你就负责教杨主事,让他尽快熟悉司内事务。”
“遵命。”姓曾的主事拱手道。
杨道焕也开口道谢。
到了新部门,有人带着就是爽。
曾主事领着杨道焕,到了他该坐的位置——曾主事的对面。
“在下曾不平,字任侠,江南人氏。”曾主事道。
杨道焕也自报家门。
他一听,不由得摇头道:“真是咄咄怪事,你自监生到主事仅用了数月时间。”
杨道焕还没来及开口,就听郎中训斥道:“这是办事之所,不是闲聊之地!”
他俩赶紧住嘴。
曾不平从桌上拿了两份文书放在杨道焕面前,摊开后,道:
“左边是都指挥使司的平咨,右边是我写的平咨,你照着这两样写一份平咨。”
平咨,同一级衙门的平行公文。
下一刻,曾不平把左边的文书翻过来,指着背面道:“这上面有贴票,你照着票上的意思书写。
第一次写平咨肯定有错误之处,不过没关系,等你写好了再给我看一眼。”
“哦。”杨道焕脑袋嗡嗡的。
他不敢说自己其实毛笔字很烂。
贴票,指的是贴的纸条。
杨道焕拿过文书,一看纸条内容,有点诧异。
上面分明写着:准韦瑛之弟韦瓒袭百户。
他赶紧看了一眼文书的内容,原来是韦瑛被杀后,万全右卫百户空缺,万全都司请求补缺。
上面商议的结果,让韦瑛的弟弟袭百户。
“曾兄,韦瑛十恶不赦之徒,怎么还让他弟弟袭百户。”
杨道焕问道。
“杨兄,我知道你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让韦瑛伏诛,见他弟弟居然袭百户,心里自然不舒服。”
曾不平小声道:“但这是上面的决定,你别过问了,快照着右边的写吧。”
“我写的有点难看。”杨道焕先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没事,只要不太过潦草就行。”
曾不平没意识到问题有多么的严重。
“好吧。”
杨道焕硬着头皮铺开纸,用镇纸压好,再拿起笔,照着右边的格式开始书写:
兵部咨为万全右卫百户补缺事,成化二十年十一月十四日万全右卫百户韦瑛认罪伏诛,其弟韦瓒尚存,依旧制理应袭百户,固准韦瓒所请,袭百户。合并移咨,请照验施行。
写完了之后,杨道焕一脸郁闷。
完了,每个字歪歪斜斜,跟狗刨没两样。
曾不平抬头见杨道焕的脸色,瞥了一眼他写的文书,脸色瞬间十分难看。
丑!
奇丑无比!
“杨……杨兄,你不会写字!”曾不平声音都变了。
杨道焕尴尬的点点头。
曾不平下意识的按住自己的心脏部位,长吐了一口气。
“那你怎么做到主事?你不是在国子监待过吗?”他问。
“曾兄,我在国子监的时候只背书和念书。国子先生坐在众人前面摇头晃脑,我也摇头晃脑。”
杨道焕无奈地回答。
“这……”
曾不平想说这简直是不学无术,可是在这个场合,又是当着杨道焕的面说这样的话,太失礼了。
他们说话的声音还是惊动了郎中,直接问道:“你们怎么还在叽叽喳喳?”
“员外!”曾不平看了眼杨道焕,叹了一口气,还是拿着杨道焕写的文书去见郎中。
杨道焕也赶紧跟上。
郎中只看了一眼文书,把脸一沉:“这是你写的?”
“是。”杨道焕没办法否认。
“这种字拿出去,要被世人耻笑!”郎中说话的声音不由得大了起来。
屋内其他官员都听到,不禁抬起头来,望向他们。
杨道焕道:“给属下一点时间,属下一定好好练习书法。”
郎中怒容满面,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得道:“你从今天开始每天写三十张字,交给曾主事。”
“属下知道了。”
杨道焕赶紧点头。
罚写字,已经是很轻的惩罚了。
郎中大手一挥,让曾不平和杨道焕回到原位。
“天啦!居然不会写字,这样的人也能进兵部。”
“有啥大惊小怪,全靠门路呗。”
“早就听说国子监糜烂,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职方司官员们开始议论纷纷。
他们听到一声咳嗽,赶紧住了嘴。
杨道焕知道自己有点离谱,换了张纸,开始练习书法。
曾不平大摇其头,埋头干活。
刚写了两个字,就听到“铛铛”的声音响起。
“呀,这是吃饭了吗?”
杨道焕眼前一亮,没想到兵部管午饭。
曾不平白了他一眼,道:“不是吃饭。是兵部各司会议,商讨重要事务。”
杨道焕环顾四周,官员们已经在收拾桌案。
“别看了,快把桌子整理干净。”
曾不平一边说,一边把杨道焕只写了两个字的纸扯过来,直接撕掉。
杨道焕也懂他的意思,把纸墨笔砚归了原位。
然后走在职方司官员的最后面,和曾不平一道前往兵部大堂。
正对着大门摆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三把椅子,应该是尚书和两名侍郎的座位。
大门左右两侧是椅子,按照官职大小从前到后坐着。
越靠近门的位置,代表官位越低。
杨道焕坐在左侧的最里面、靠近大门的位置。
等他们到齐,司务厅点卯后,三位主官才从内堂出来。
众人起身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