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可得好好准备

换源:

  “让这几个大儒好好准备一下,切不可懈怠。朕此举,乃是为了弘扬我大明文化,推动文学之发展。”

向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这正是朱洵的第二个目的所在。

朱洵深知,他要办这个报纸,就必须请一些相当有影响力的人来撰写文章。

否则的话,这报纸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那些文人墨客也不会太过在意。

不过,一旦有了这样的影响力,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朱洵在让锦衣卫去和这些文人大儒约稿的时候,特地强调了这一点。

他要让这些个文人大儒充分意识到这其中的重要性,否则的话,还真怕他们争不起来。

“是!属下领命。”

锦衣卫恭敬地应道,接了朱洵的命令之后,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立马着手调查南京的大儒。

南京这片土地,向来以重文采而闻名。

这里的大儒当然也是有不少,甚至比京城当中的大儒还要多。

人多了,竞争力也就更大。

锦衣卫们仔细调查了一会儿之后,便迅速做出安排,分别派人前往几位大儒的府邸。

他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行动敏捷而果断。

在前往大儒府邸的路上,他们心中也在思量着该如何与这些大儒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陛下交付的任务。

“啊……锦……锦衣卫?不知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大儒本在家中安静地看着书,突然有人登门拜访,抬眼一看竟是锦衣卫,心中不禁一惊。

虽说朱洵已来到南京几日,然而却一直未曾找过文人墨客这边。

这些个大儒平常在家也就看看书、作作诗、论论道,过着相对宁静的生活。

他们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会派人找上自己。

他们心中暗自揣测,究竟是何事让皇帝的人找到自己呢?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先生不必紧张。”锦衣卫微微欠身,神色恭敬地说道。

“我等是带着圣旨而来。陛下有令,要在南京大力盛行诗文,故而特办《大明日报》。陛下希望先生能够踊跃参加。”

“并且陛下还言明,这《大明日报》的发放由他亲自负责,到时候必定是大卖特卖,先生之名也定会大涨。还请先生能够把握好此次时机。”

锦衣卫这番话一说出口,这大儒心中的恐惧便渐渐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心里面升起了一丝跃跃欲试之感。

毕竟在江南这边,自己虽已贵为大儒,但能够进一步提升民心的事情,谁又会不愿意呢?

而且还是为陛下写书,若能因此得到陛下的重用,在朝廷之上也能拥有一番话语权。

想到此处,大儒的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

他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谢大人。我等一定尽心尽力,写出最好的文章。定能在《大明日报》当中展现光彩,让全南京的百姓都知道陛下的贤德。”

“还请锦衣卫大人在陛下面前多帮我们美言几句。”

这大儒手底下尚有许多的学生,皆是南京这边的文人墨客。

可想而知,到时候写文章、作诗句的时候,必定会有这些文人墨客从旁协助。

锦衣卫深知朱洵吩咐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最好实行,于是立马开口说道:“先生就别为难我了。南京的大儒众多,陛下每个都发出了邀请。”

“然而,这《大明日报》的头版也就那么一个,最终究竟花落谁家,还是需要先生们自己去争取。”

“陛下说了,要看谁的名声最响亮,就把谁的文章放在头版,到时候百姓一眼就能够看见。”

“所以先生尽管对自己的文章放心,只要百姓们都喜欢您的文章,出现在《大明日报》的头版上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如此一来,又哪还需要我为先生您美言呢?”锦衣卫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劝诱,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大儒的竞争之心,让他更加努力地去创作优秀的文章。

同时,他也在暗暗观察着大儒的反应,以便更好地向陛下汇报情况。

锦衣卫倒是没有明着说要这些个大儒去争抢头版。

然而,这话语之中却是明晃晃地在告诉这位大儒,头版仅有这么一个,而南京城里面的大儒如此之多,必须要靠他自己去争取。

这大儒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自然也不是白读的,立马就明白了锦衣卫话中的深意。

他心中暗自思忖,看来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自己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在众多大儒中脱颖而出。

他庆幸锦衣卫能够跟自己透露这些信息,脸上露出感激之色。

随后,他高高兴兴地就把锦衣卫给送走了。

几位大儒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最终还是决定要争上一争。

虽说南京的大儒数量居多,然而他们亦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况且,陛下刚到南京便打算举办如此具有宣传力与影响力的文章之事,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们当然要来彰显一下自己的文采,毕竟,这个机会换了谁会不想要自己的文章登上《大明日报》的第一期呢?而且还是头版,这绝对是对外的地位象征。

即便在往后的日子里,此事说出去脸上也倍有光。

所以,这几位大儒无一不想让自己的文章登上头版。

他们各自在心中谋划着,如何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让自己的文章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为自己赢得荣耀与地位。

而且朱洵自然也不会随便地把这个机会给予任何人,他乃是早就精心找好了几位颇具实力的大儒。

一共有七八家之多,而这些大儒皆开有自己的书院,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也正因如此,他们在这南京城里面才会拥有如此高的地位。

这些个文人墨客便是这些大儒手底下的学生,每日定时都会前来听课。

所以,有了这些文人墨客作为基础,这些个大儒便更加的有底气了。

想了半天,即便年事已高,但这些大儒还是决意要争上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