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知道,在这些文章之中,有没有让各位爱卿一致认为非常出色的呢?若有,呈上来让朕也瞧瞧。”
朱洵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几十篇文章,不禁微微皱眉,只觉一阵头晕目眩。
如此众多的文章,若是真要一篇一篇仔细研读下去,那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恐怕得看到猴年马月了。
况且,这些文章早在之前就已经交了上来,朱洵心里也清楚,这些内阁大臣们必定早已先行翻阅过了。
所以他才会在此时询问大臣们的看法,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便更快地筛选出合适的文章用于《皇家日报》的头版。
“启禀陛下,经过臣等的仔细审阅与共同商讨,一致认为这几篇文章确属上乘之作,可作为头版的候选篇目。陛下不妨过目详察。”
一位内阁大臣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捧着几卷文章,恭敬地呈递给朱洵,同时详细说道。
“这些文章无论是从立意的高远、论述的严谨,还是从文采的精妙程度来看,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为朝廷的决策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彰显我朝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蓬勃活力。”
作为内阁大臣,他们皆在文学与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书写文章方面更是具备相当的实力。
对于评判文章的好坏,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核心价值与艺术魅力。
而且此次乃是朱洵首次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旨在推动文坛的繁荣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整个过程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加之这些内阁大臣与那些参与竞争的大儒们并无深厚的交情,不存在利益纠葛与私情偏袒,这让朱洵感到颇为放心。
“都拿来吧,朕需亲自过目。”朱洵神色认真地说道。
他深知此事责任重大,这些内阁大臣虽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但最终头版文章的选定毕竟关乎朝廷形象与文化导向,他作为皇帝,必须谨慎对待,亲自把关。
毕竟这些内阁大臣即便心中有了一定的倾向,也断不敢擅自定下头版内容,最终的决策权仍在朱洵手中。
朱洵接过大臣们呈递上来的文章,逐一审阅起来。
他全神贯注地研读着每一篇文章,时而微微点头,对文中的精妙之处表示赞赏,又陷入沉思,思索着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文章的结构布局到词句的运用,从思想内涵到与当下时局的契合度,都进行了细致的考量。
待朱洵将这些文章都仔细看过一遍之后,他便与内阁大臣们展开了一番深入的商议。
“这些文章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朕仔细研读之后,发现尤其是松山书院仰东院长所著之《救国十策》,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朕认为此篇可为头版之选,不知爱卿们意下如何?或者你们是否有其他更为合适的推荐呢?”朱洵微微皱眉,目光中透露出思索的神色,缓缓说道。
他手持《救国十策》,再次翻阅其中内容,心中对其赞赏有加。
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一把钥匙,精准地开启了朱洵内心深处对于国家现状思考的大门,完全契合了大明当下的实际情形。
就目前来看,江南这片区域的风气着实令人担忧,呈现出过度懒散之态。
往昔,江南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商业机遇,经济蓬勃发展,商人云集。
在这样富足的环境下,士兵们的训练积极性大打折扣。
毕竟江南这一带战事极为稀少,人们生活优渥,在金钱的诱惑和安逸的生活面前,又有谁愿意去承受艰苦的军事训练呢?
而当朱洵看到松山书院仰东院长的文章《救国十策》时,内心不禁为之赞叹。
他深感这篇文章写得实在是精妙绝伦,每一个策略都切中要害,针对江南乃至整个国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朱洵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将这篇文章发布出去,很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力。
它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对国家现状的关注,更有可能激发起各方力量为改变现状而努力。
而且,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朱洵清晰地感受到了松山书院仰东院长真挚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深谋远虑的赤诚之心。
他是实实在在地在为国家的未来精心谋划,这份心意在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朱洵的心中,这篇《救国十策》当之无愧可成为头版文章。
“陛下英明,臣等在之前商议之时,亦深感此篇文章极为优秀。”一位内阁大臣率先出言,神色恭敬地向朱洵说道。
“其文逻辑缜密,观点独到,字里行间皆透露出对国家现状的深刻洞察与高瞻远瞩之见地,实乃难得的佳作。”
“是啊,陛下。”另一位大臣紧接着附和道,“松山书院仰东院长的这篇《救国十策》,臣等此前也进行了仔细研究。不得不说,此文无论是从立意的高远,还是从论述的详实程度来看,都堪称上乘之作。”
“其针对当下国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策略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以臣之见,将其作为头版,实在是绰绰有余,必能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共鸣,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内阁的几位大臣纷纷表达了对朱洵这一决定的高度赞同。
他们皆是饱学之士,在文学和政务方面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
在审阅众多文章的过程中,他们也同样被《救国十策》所吸引,深深认可其价值和意义。
经过一番讨论和交流,众人一致认为松山书院仰东院长的文章《救国十策》具备成为头版的充分条件。
于是,最终确定下来,将这篇极具分量和影响力的文章作为《皇家日报》的头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