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乌云密布,地上西路征辽的宋军大队人马出了雁门关。
杨延辉和兄弟们骑在队伍的前锋之中,看着四周荒草遍野,并夹杂着几颗枯树寒杨,不由得回想起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血战。
见此萧杀的景色,杨大郎长叹一声:“才过了几年,这里就看不出什么战争的痕迹了。如果不是亲生经历过,俺真不敢相信这里曾经打过那么大的阵仗。”
“俺听说在古玉门关外有一个石崖,上面刻着:“什出一归”四个字,俺们杨家这次出塞的五千军人,不知道十停人马之中能回来几停?”杨二郎说道。
“二哥这话让人丧气的很。”性急的三郎说道。“俺们杨家世代为将,和辽人打过的阵仗多得都数不清,哪次俺们吃过亏?上次俺们就在这里大败过辽军,当时四郎那支箭就像长了眼睛一般,一箭就要了辽国驸马爷的命,那真叫个准啊,哈哈哈。”
“俺也没想到那支箭能射倒辽军主帅,可能凑巧了吧。”四郎杨延辉谦虚地答道。“那次阵仗多亏了大哥二哥把守住了雁门关,看到辽军竖起那么多的云梯时俺的心里可是敲个不停呢。”
二郎接道:“俺在关上倒并不惊慌,当时潘大帅的三万人马已经在后面布好了阵势。俺当时只是怕处在阵前的大哥撤不进关来。”
大郎感叹道:“俺虽然撤进了关来,但俺带出列阵的两千人只撤回了一半。”
听到此言兄弟几个不约都低下了脑袋。
大郎又说道:“俺撤回关后赶紧上关墙助战,辽军的箭头和投石就像落雨一样,俺觉得在关墙上比在关前还要凶险。你们看---”说着大郎指着腮边一道疤痕:“这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当时看到辽军的猛火油柜被推上来了,俺就急了,正巧一个使大锤的辽军爬上了云梯,俺扑上去一刀就结果了他的性命,然后拾起大锤向那个猛火油柜落下,你们猜结果怎样了?”
兄弟几个听到此处个个大眼瞪着小眼,三郎疑问道:“你将那个铜柜砸垮了不成?”
“哪里会那么容易啊!那大锤砸在铜柜上一弹老高,只留下了一个白点,哈哈哈哈。”大郎大笑起来。
这时不远处的小山坡上站着一个赶着羊群的牧人,唱起了一首牧歌,这歌声悠长婉转而且带有凄凉,让这些远征的军人们不禁悲从心来。
见此情景,杨大郎不禁眉头一皱,说道:“这个鸟人唱这种曲儿,好不让人泄气,谁去打住他,不要让军心给涣散了。”
杨延辉见状,眉头一扬,突然高声唱了一句:“出塞雁门关。”
三郎不解地打断道:“你在唱什么?”
“这是最近俺自己胡乱编的一首出塞曲。”杨延辉有点不好意思地回道。
“老三,你别打断!四郎,你只管唱你的,别停。”大郎说道。
杨延辉重新唱道:
出塞雁门关,
飞渡饮马川;
极目三千里,
望断白云边;
张弓平戎阵,
横刀虎狼滩;
此去征战地,
谈笑骋雕鞍。
这歌声雄壮豪迈,直透云霄。
宋军人马在这歌声的鼓舞下,仿佛一条褐色的长龙,向北方广袤的大地席卷而去。
几日之后,在辽国占领下的朔州一个叫做白狼塞的地方,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围歼战,这是一支辽军包围住了的一股来自中原武林的队伍。
白狼塞是一个地势险要的村庄,这些中原武林队伍正依仗着地利的优势,做着最后的搏杀。
在厮杀当中,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表现得尤为显目,但见他三十岁上下的年纪,立眉怒目,络腮胡须,手持一把巨大的钢刀,仿佛天神恶煞下凡一般,一刀一个,连续劈倒了许多冲到近前的辽军。其他辽军被他如此的神勇所震骇,纷纷驻足不敢往前攻杀。
辽军的统领是个经验丰富的军官,见此情景,计上心来,急忙调弓箭手上到队前,吩咐道:“等下鸣金后汝等在此不要动,弓箭上好弦,听我的号令一齐发射。”
然后命令手下鸣金,“铛铛铛铛”,一阵锣声响过,阵地上厮杀的辽军纷纷回撤,众武林人士以为辽军败了,无不欢心鼓舞,大伙儿不由得往前冲去,想再追杀一阵。
见到武林人士进入了弓箭手的射程,一丝得意的微笑在辽军统领的脸上浮起。他高声下令道:“弓箭手准备---”
他始终也没能将那个“射”字说出来,因为不知道从何处飞来了一支箭,“嗤”的一声正好射进了他的哽嗓咽喉,紧接着,一排箭雨将辽军弓箭手射到了一大片。
“呜呜呜”随着一声嘹亮的画角声,一支宋军人马在尘土飞扬之中杀了过来。
辽军被宋军人马一冲,措手不及,扎不住阵角,于是像潮水一般往后退去。
见到辽军撤去,杨延辉收起手中的弓箭,指挥着手下抢占有利的地势。
那个大汉见此便知杨延辉是这股宋军的统领,急忙走上前来双手抱拳谢道:“多谢将爷的搭救,否则今天就是俺等的葬身之日了。俺是-”
没等名字报上,话就被一个军士给打断了:“报,辽军在一里路外停住了。”
“你带二十个人,在据辽军一射之地扎住阵。如果辽军不动你们也别动,如果辽军撤了你们尾随五里以后就撤回来。”
“是。”这名军士带着二十名骑兵出发了。
杨延辉对大汉说道:“你也不必谢俺,俺们原定就要拿下这白狼塞,如果没有你们这场厮杀,今天俺们不知要付出多少条性命才能拿下这白狼塞。”
大汉不解地问道:“你们为啥现在就停下来?为何不一鼓作气将这股辽军就地歼灭?”
杨延辉听到此言微微一笑,说道:“俺们这点人马的队伍如何歼灭对面之敌?”
大汉听罢环视左右,发现这股宋军人马还不足百人,心里暗暗地吃了一惊。仔细一看,又看到宋军战马的马尾都栓有一个树枝,不禁惊叹道:“想不到你们这点人马用这个巧法儿将辽军惊走,俺打心里佩服得很。俺估计对面有七八百辽军啊。”
杨延辉取出皮囊喝了一口水,说道:“那是一支辽军的千人队。”说罢转身自行离开。
大汉身边之人见到杨延辉对大汉颇为轻视,个个面上出现不忿之色。大汉倒不生气,带领着手下去照料伤者并且掩埋了死者。
不久监视辽军的那位军士带着二十名士兵策马返回,禀告辽军已经撤离。
这时大汉在一旁问杨延辉道:“你怎么料定辽军不再攻上来?”
杨延辉觉得这个对阵仗一窍不通的大汉问题倒挺多的,于是就耐着性子解释道:“这里七八年都没有宋军出现了,一旦出现宋军,辽军必以为是宋军的大部队。俺派出这二十个人大摇大摆的去监视一千辽军,就是让辽军以为俺们是大部队。”
言罢吩咐左右道:“此地地势险要,今晚咱们就在此扎营。”
一炷香过后,宋军已经扎好营盘。但见要冲之地已经立起了拒马;两侧树丛之中的灌木已经被清除,那里将作为弓箭手的阵地。所有马匹都被妥善安置,以防被人惊扰。
夕阳西下,白狼塞上一片宁静,宋军露营的帐篷已经搭起,旁边篝火已经点燃,士兵们围着篝火一边吃着干粮一边谈着刚才的战斗。
大汉手里拎着一个酒葫芦走到杨延辉身旁,说道:“俺这里有好酒,想请这位将爷一饮。”
杨延辉扭头一看又是这大汉,不由得皱眉说道:“你们怎么还不离去?这里是战场,你们老百姓不要在这里瞎转悠。俺们有军规,俺们这些开路先锋在沙场之上不能饮酒,违令者斩!”
大汉听罢强压心头怒火,冷笑道:“俺经过的厮杀不比你少,俺看你们这些军汉其实也没多大的本事,遇到阵仗不过就是抡起刀胡砍罢了。要讲单打独斗,还是俺们武林中人的功夫高。”
众军人听到此言,立即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盯着两人。
杨延辉惊异道:“咦,你还不服俺?俺们现在来比试比试如何?”
大汉高兴地说道:“好,比试就比试,拿俺的刀来!”左右立即捧上他巨大的钢刀。
杨延辉此刻也拔出了钢刀,歪着脑袋盯着大汉片刻,仿佛要看穿大汉的内心。然后报上名字:“俺叫杨延辉,军中都称呼俺为射塌天。”
大汉盯着杨延辉,平静地说出五个字:“丐帮龙狮虎。”
此言一出,众军人不禁都低声惊呼。
杨延辉的脸色有些变了,虽然他不是江湖中人,但龙狮虎的大名他早已如雷贯耳。看了看龙狮虎手中那柄巨大的钢刀,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