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换源:

  三人回到营地时,煤油灯在雾中晕开团昏黄的涟漪。张玄往炉子里添柴,火光映得苏瑶的脸忽明忽暗。她从登山包侧袋摸出保温杯,水流进搪瓷杯的声音异常沉闷,像液体灌进中空的腔体。“真没事?”赵逸尘伸手去摸她脚踝,却被她笑着避开:“睡一觉就好啦,赵哥别这么紧张。”她的指尖擦过他手背,温度比雾中的岩石还凉。

午夜的雾气渗进帐篷缝隙,赵逸尘躺在防潮垫上辗转难眠。隔壁传来张玄的鼾声,还有苏瑶均匀的呼吸声,他翻身望向她的轮廓,月光在她发梢镀了层银边,“赵哥?”黑暗中传来苏瑶的声音,他惊觉自己竟盯着她看了许久。“睡不着吗?”她翻了个身,侧脸对着他,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要不我给你们讲个睡前故事?”

炉子里的柴爆出声响,火光骤明的刹那,赵逸尘看见苏瑶手腕处露出的皮肤,他猛地坐起,心脏在胸腔里撞得生疼。苏瑶歪着头看他,发丝滑下肩膀,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怎么了?是不是着凉了?”她伸手去摸他额头,指腹的纹路清晰可见,可能是因为冷没有感觉到体温。

“或许是我太累了。”他听见自己的声音混着帐篷外的风声,显得格外沙哑。张玄的鼾声突然停了半拍,又继续响起。苏瑶已经闭上眼,呼吸声重新变得均匀。赵逸尘却睁着眼直到天明,掌心的地质锤握出了汗渍——有些东西在雾里变了,可所有证据都藏在雾里,看得见却抓不着。

晨光刺破雾霭时,苏瑶第一个起身整理装备。她哼着跑调的民谣,把登山绳卷得比往常整齐三倍,铝制饭盒的盖子扣得严丝合缝,发出“咔嗒”一声轻响。

“走啦赵哥,”苏瑶转身时,背包带恰好滑上肩头,“今天该探那个页岩断层了吧?”她的瞳孔在晨光中微微收缩,睫毛随眨眼轻轻颤动

雾气正在退散,赵逸尘望着苏瑶的背影,突然意识到最诡异的不是那些细微的违和感,而是这个“假苏瑶”对他们行程的熟悉程度——她甚至比真正的苏瑶更清楚今天要勘探的坐标,仿佛有人提前把他们的生活写成了剧本,而她只是按页朗读的提线木偶。

上午七点,营地。

苏瑶抱着保温杯走过时,他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化学剂气味——像是模型胶水,又像医院的消毒水。

“怎么会有这种味道?”他皱眉,抬头望向她的侧脸。晨光中,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阴影,与昨天、前天的角度完全一致。“是我记错了?。”

上午九点,勘探路。

张玄被树根绊倒时,赵逸尘下意识伸手去扶,却看见苏瑶弯腰捡标本瓶的动作——膝盖没有弯曲,腰部僵直地折叠,像块木板。“这不是她平时的姿势……她总说‘弯腰要像猫一样柔软’。”

下午三点,断层带。

苏瑶展开地图时,赵逸尘注意到边缘的折痕方向与记忆相反。“本该向右折的第三页,为什么向左?是她记错了,还是……”他不敢深想,接过地图时故意用指尖蹭过她手腕——那里的皮肤光滑得异常,没有真实凹凸感。

“假的,一定是假的。”这个念头突然跳出,却立刻被理智驳回:“怎么可能?人皮面具、机械人偶……这种事只会出现在科幻片里。”

傍晚六点,返程路。

她在模仿我们,模仿得太过完美。但为什么?目的是什么?

晚上九点,营地晚餐。

搪瓷杯碰撞声中,苏瑶抬头的瞬间,火光在她眼底碎成无数个小亮片。赵逸尘浑身血液凝固——那不是人类瞳孔的反光,而是某种多面切割的玻璃珠,在火焰中折射出冷硬的棱光。午夜十二点,值夜。

折叠椅的金属支架硌得后腰生疼,赵逸尘却不敢移动视线。

凌晨三点,雾薄时分。

赵逸尘想着今天一天的画面,她爬坡时膝盖弯曲的角度、伸手抓握岩石的力度、甚至呼吸的节奏,都与记忆中的苏瑶完美重合。可每当他试图聚焦某个细节,那些动作就会变得异常僵硬,像卡顿的视频画面。

赵逸尘脑子突然嗡的一下,后颈的汗毛齐刷刷竖了起来。

他突然意识到同伴可能早已被“重置”了认知,只有自己还困在这场真假莫辨的镜像游戏里。赵逸尘握紧地质锤,锤头的金属凉意渗进掌心,他在心里默数:从模仿笔迹到复刻动作,从记忆盗窃到行为复制,这个“苏瑶”正在用他们最熟悉的碎片,拼贴出一个吞噬现实的陷阱。

原来最可怕的不是模仿,而是当模仿无限趋近真实时,连记忆本身都会沦为可疑的赝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