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先生僵在原地,神色一阵青一阵红。
哑口无言。
大儒辩经乃是常事。
数十年来,他参加了不知道多少次。
但是,眼下却还是头一遭被人问住。
无话可说。
更关键的是,对方还只是一个五岁孩童。
一旁的二皇子李承泽见状,立即起身打圆场道:
“先生,童言无忌,四弟他还年幼,您切莫当真,看在父皇的面子上,还望您不要和四弟一般见识。”
连庆帝都搬出来了,这台阶已经给的够大了。
而胡老先生闻言,却是突然笑起来,捋了捋胡子,说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虽是童言无忌,但是三皇子殿下刚才之言,也不无道理,老夫活了一大把年纪,今日受教了!”
说完,微微躬身,朝李承旭行了一礼。
大殿之上,顿时落针可闻。
太子等人全都愣在原地。
什么情况?
以往那个暴脾气的胡老夫子,竟然朝一个五岁孩童执弟子礼?
这传出去谁相信啊!
而李承旭对此,也是十分惊讶。
以往他对读书人的认知,便是迂腐不堪,个个都是书呆子。
而眼前的胡老先生,一大把年纪,按理说应该更是个老顽固。
但是在听他东扯西扯之后,竟然做出这等姿态,着实让他有些意外。
不愧是能提出改革古文,倡导白话文的文学大家。
气度和格局,着实不是一般人。
“先生折煞学生了!”
李承旭也认真的还了一礼。
师慈生恭,再无之前的半点紧张氛围。
而身后原本准备看乐子的靖王世子李弘成则是傻眼了。
还能这样?
然后便见李承旭扭头看了自己一眼。
当即如遭雷击,遍体生寒。
这才想起刚才自己笑的好像有些大声。
完犊子。
三皇子殿下不会记仇报复自己吧!
一直到中午下课,李弘成都是惴惴不安。
待胡老先生离开大殿之后,立即谄媚的跑到李承旭面前,舔着脸想要亡羊补牢。
“李弘成,你不是和我二哥走的比较近吗?怎么,这就想要改换门庭,当二姓家奴啊?”
李承旭毫不客气的嘲讽道。
“三殿下说笑了!”
李弘成浑身紧张,背后直冒冷汗。
大家都姓李,哪来的什么二姓家奴啊!
这话也太难听了!
“你再不追,我二哥可就走远了!”
李承旭提醒了一句。
然后看着李弘成追赶二皇子李承泽的身影,微微摇头。
靖王是个聪明人。
但是看样子教子无方啊。
一个闲散王爷的世子,也想在储君之中站队?
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李承旭之所以如此看李弘成不顺眼,除了对方之前在课堂上笑的太大声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因为范若若。
他记得,这货以后可是对范若若死缠烂打,一直进行骚扰。
等哪天找到机会,必须好好收拾对方一番。
……
文华苑的事情,很快便由太监传到了御书房。
庆帝得知李承旭和胡老夫子的辩经之后,为之一愣。
“哦,那小子真这么说?”
“是的,陛下!”
传话太监有声有色的演起了单口相声。
一人扮两角,将事情经过复刻了一遍。
“好事,好事!”
庆帝高兴的忍不住放下奏折,起身在御书房内踱步。
同时喃喃道:
“家事国事天下事,如果不是武德充沛,如何以理服人,哈哈哈哈,这么简单的道理,连一个五岁孩童都明白,但是很多人活了半辈子都还看不清!”
一旁的太监见状,也是眉开眼笑。
庆帝犹豫了一下,吩咐道:
“去,告诉太子、二皇子和三皇子,用过晚膳后来御书房!”
“是!”
太监立即出门,按照次序,分别通知。
太子李承乾和二皇子李承泽得知之后,都是一脸的紧张。
因为揣摩不透庆帝的心思,便求助于传话太监。
“奴才也不知,不过,可能与今天文华苑的事情有关!”
“多谢公公!”
太子李承乾说完,便拿出一张银票塞到了太监手中。
后者自然是欣然收下。
不收就是不给面子。
而回到御书房之后,太监便又将银票取出,交给了庆帝。
两张,一共二百两!
庆帝没接,而是笑着问道:
“怎么只有两张?”
“回陛下,三皇子殿下没有给奴才银子?”
“哦?那他问你什么了吗?”
“也没有!”
庆帝闻言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太子李承乾和二皇子李承泽属于半斤八两。
而三皇子李承旭,虽然年幼,但是却处处不按套路出牌。
着实让他有些看不懂。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晚上。
李承旭来到御书房,便见太子和二皇子已经久候多时。
“四弟,你来迟了!”
太子蹙眉,用一副责备的语气说道。
“父皇直说晚膳后前来,哪来的迟到一说?”
李承旭自然是寸步不让。
太子李承乾还想说什么,却被二皇子李承则打断。
“三弟,四弟说的在理,是我们来早了!”
二比一!
太子李承乾忍不住冷哼了一声,不再开口。
值班太监见三人都已到齐,立即前去通知庆帝。
不多时,庆帝便来到御书房。
三人见礼之后,列站一旁。
“朕今天找你们兄弟三人过来,是想考考你们!”
一听庆帝这话,太子和二皇子不由得紧张起来。
只有李承旭左看右看,想让太监搬个凳子过来。
一直站着也不是回事啊。
“不知父皇想要考究我们什么课题?”
太子上前一步,率先开口。
庆帝则是站在书案前,背对着三人,抬头道:
“朕想问,国祚绵延三百年的大魏为何分崩离析,我大庆又是为何从一南邦小国,一跃而起,与其划江而治?”
此话一出,不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二皇子李承泽都是神情凝重。
这课题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可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说情。
真要细说起来,半夜也说不完啊!
“朕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思考!”
庆帝话音落下,旁边的太监便将早已准备好的一个香炉端了进来。
点燃了一根香。
太子和二皇子立即眉头紧锁的思考起来。
只有李承旭则是一直盯着太监。
庆帝见状,挥了挥手,太监立即出去,带着三个小太监分别搬了一把椅子。
“谢父皇!”
三人坐下之后,庆帝在坐在书案后面批阅奏章。
御书房内,安静到落针可闻。
一炷香很快过去。
庆帝抬头,看向太子李承乾。
后者立即起身,开口道:
“儿臣以为,大魏之所以衰败,在于上下挥霍无度,安逸享乐,而我大庆之所以能够崛起,在于父皇您的励精图治!”
抛出论点之后,李承乾接着又洋洋洒洒说了一刻钟的时间,全方位的拍庆帝马屁。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就算是庆帝,也喜欢也听好话,被人奉承。
“承泽,你觉得呢?”
被点名的二皇子缓缓起身。
这种课题,自然是先答题的具有优势。
身为兄弟,出自同一个先生门下,看法自然差不多。
所以,二皇子只能捡一些太子没说到的旁枝末节,进行补充。
庆帝听得微微蹙眉。
显然没有之前太子说的时候高兴。
“嗯,承旭,你的看法呢?”
满脸笑容的太子和有些落魄的二皇子当即看向李承旭。
很想知道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四弟,又能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
“父皇!”
李承旭站了起来。
等了这么长时间,他闲的都快睡着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