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奏本!”一人自大臣队列中步出,宋钦宗抬眸一瞧,发声者乃参知政事王安石是也。
“王爱卿,有何事要奏?”
“陛下,臣遵旨与枢密院、工部、礼部、司天监共同选定大行皇帝之陵墓,现已定址万安山,陵墓规制仿效永昭陵,依例需白银一百五十万两,乞请陛下裁夺!”
宋钦宗闻之,不禁一怔,他穿越至此不过几日,忙于诸般事务,竟将徽宗陵墓之事忘却。此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究竟何意,他此刻尚未明晰,尚未及开口,户部尚书蔡京已然站出。
“陛下,国库银钱匮乏,不足一百五十万两,且转瞬便是各地厢军、边军发放军饷之期,实难调拨啊!”
“蔡大人,你此举莫非是对大行皇帝不敬?臣恳请陛下治蔡京不敬之罪!”御史中丞司马光即刻给蔡京扣上一顶大帽子。
“司马大人,你此言何意?莫不是暗指前线将士无用?此言传出,你就不惧将士心寒乎?”
……
“陛下,可否先自内帑拨款八十万两,先行开工,再做筹谋?”众人争辩许久,王安石竟打起内帑之主意。
宋钦宗心中愠怒,沉声道:“王爱卿,如今开封一石大米价值几何银钱?”
被问询的王安石愣住,此刻所奏乃皇陵之事,怎就牵扯到大米价格了?他身为参知政事,又怎会知晓这大米价格。
然皇帝发问,岂可不答:“仿若一两银子……臣……实不知!”
“司马爱卿,你来说!”
御史中丞司马光一怔:“陛下,约为一两二钱。”
“仿若?哼!”宋钦宗冷哼一声,又道:“欧阳爱卿,你讲!”
吏部尚书欧阳修道:“臣忆起年初乃是九钱银子,如今臣着实不知。”
宋钦宗接连询问十数人,除户部尚书外,自吏部至御史台,乃至通进银台司之官员皆被问及,尤对旧党之人颇为关注。
问到最后,宋钦宗连爱卿之称亦省去,直呼其名。
“蔡京,你道来!”
户部尚书蔡京即刻回道:“陛下,截至昨日,开封每石大米约在八百至八百八十枚铜钱之间。”
“童贯,你说!”
被皇帝点名,童贯出列道:“陛下,糙米每石约为七百五十至八百二十文铜钱,精米则在八百八十至九百三十文铜钱之间浮动。”
宋钦宗心中迅疾盘算,宋代一石约合后世之一百一十斤,一斤约相当于后世之一斤二两,换算下来约为后世之一百三十二斤。
换言之,一两银子大抵可购得一百四十五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以三元计,一两银子之购买力约为四百三十五元。
修筑一座陵墓竟需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换算成后世之数,约为六亿五千万上下,此乃何等浩大之工程!
后世之人工材料远比此时昂贵得多。
可想而知,其中定然存在诸多贪墨,然此等计算之法难以与大臣言明。
PS:据史书记载,宣和年间,大米约为零点九两银子一石,鉴于党争及局势之变化,此处稍作提升。网传一两银子相当于现今之五百至七百元,不同时期有所差异,如太宗年间零点三两银子一石,一两银子可购得三石有余,约五百斤,价值颇高。
“王宗濋,速遣人去街上打探,速去速归,朕在此等候。”
王宗濋领命后自殿后离开垂拱殿。
宋钦宗自龙椅起身,立于高台之上,冷冷睨视台下众臣,良久,方开口道:
“尔等莫非以为朕乃无事生非之人?”
“臣等岂敢!”
望着齐刷刷跪地的众多大臣,宋钦宗怒不可遏。
“你等以为如此,朕便不知你们心中所念?”
“你们整日高呼为大宋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可瞧瞧你们自身,连日常粮食之价都不知晓,
莫非觉得身为朝廷重臣,百姓之事与己无涉?
百姓最为关切之事为何?能否饱腹,此乃关键所在,粮食也。”
“吏部,朕且问你,各地知州倘若不知本州粮食价格,又如何能为百姓谋取福祉?”
“工部,你们不知粮食价格,又怎样招工?
莫不是认为国家工程,反正各地分摊,随意给予银钱即可?可曾思量百姓之付出与所获?”
“礼部,你们掌管天下学子,这帮人整日诵读圣人之言,却不知农时、不事生产,不解百姓之苦,谈何能为百姓效力?”
“户部,你们把控天下钱粮、经济命脉,倘若连粮食价格都未能厘清,又如何进行调配?
若某地遭遇天灾,又怎能迅速制定赈灾之策?难道仅凭凭空臆想?”
“还有刑部与兵部,你们难道觉得与此事毫无关联?”
“如今边军每年之饷银为十五两银子,现今之十五两能与十年前相较否?将士家人食不果腹,又如何能全心卫国?”
……
“昔日范仲淹公曾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瞧瞧你们,连粮食价格都不知,忧的是哪门子子民?”
“想想太祖缘何起兵?无非是为求得一口饭食,以图生存!”
“你们非要等到有朝一日,外敌入侵肆意抢掠,百姓惨遭屠戮,内有百姓揭竿而起,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事发生?”
“非要等到开封城破,你们皆死于敌手,成为亡国之臣,朕沦为亡国之君?
若真有那日,朕即便拼个鱼死网破,临死前亦要将你们九族诛灭殆尽!”
宋钦宗对着众大臣一通痛斥,虽说有些想法略显理想化且牵强,然不妨碍他宣泄怒火。
数年后宋江等人缘何起义,不就是百姓生活困苦所致。
若能温饱无忧,谁愿冒这杀头之险揭竿而起?
谁做皇帝与百姓又有何干?
能吃饱穿暖,管他是谁为帝。
他缘何穿越而来,未先遣人去处置方腊等起义之人?
若未能解决民生之问题,即便杀了这些人,亦会有无数人挺身而出。
“陛下,共计查访了十家米行,所得价格皆与户部尚书蔡京大人、枢密使童贯大人所言相符,此乃米行掌柜画押之凭证!”
须臾之间,王宗濋所派之人返回。
宋钦宗看着呈上之清单,暗自颔首,果真是没看错人。
清单之上标注了开封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各有两家半,店铺之位置、掌柜之姓氏、糙米与精米之价格,末尾尚有掌柜之手印。
“你们可有何话说?朕给你们反驳之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