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强谏?朕遂汝等愿

换源:

  前夜梁师成擅闯宁寿宫,本可悄然压下处置,毕竟此乃关乎皇家颜面之事。

然何以当廷严惩?

此乃向各方传递一讯号。

只要各方不愚,朝会之上定会弹劾蔡京,或其党羽。

只需朕稍作引导,蔡京一党与各方自会争斗不休。

岂料,旧党竟未劾蔡京,反倒将矛头指向童贯,实乃有心栽花却花不绽,无意插柳而柳成荫。

“童贯,苏轼所劾你之九大罪状,你可有话要说?”宋钦宗发问,童贯出列,行礼后道:“陛下,苏大人所劾之事,臣亦涉其中,若臣言语,恐有偏袒之嫌,不符法规,一切全凭陛下裁决。”

“那你就退下吧”

宋钦宗暗思此乃老狐狸也,本不想此刻惊动童贯,故而让其抉择。若童贯承认苏轼弹劾属实,宋钦宗便可即刻处置童贯。若童贯不认,苏轼等人必不罢休,继续弹劾,在满朝舆论之下,宋钦宗亦可名正言顺彻查童贯。一旦查之,童贯必无活路。未想这老奸巨猾之徒竟将球踢回,还表忠心。

“苏轼,你应知晓童贯之身份,他乃皇兄宠臣,依礼亦是朕之重臣。你所劾之九大罪状,每条皆可令其死无葬身之所,若朕查后,罪名不立,后果无需朕多言吧!”殿下众臣闻之,心中皆存疑虑。皇帝之言,其一透露其知晓蔡京一党与旧党之纷争;其二似在袒护童贯。此刻,不单旧党,连童贯亦感困惑。

“陛下,童贯结党营私、贪污虐民、祸国殃民,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慰藉先帝,不除必再乱朝堂。大宋如今风雨飘遥,朝堂不清,陛下怎能安心治国?陛下有尧舜之仁德,万不可因先帝而饶恕此等大罪之人。臣……强谏,恳请陛下严查童贯。”苏轼言辞慷慨激昂,声震朝堂。

“臣附议苏大人之言,臣亦强谏,恳请陛下严惩童贯!”

“陛下,苏大人弹劾童贯之罪状,乃众人皆知之事,恳请陛下彻查,否则,臣愿撞死于此殿上,以警后人。”御史中丞包拯、吏部侍郎欧阳修等人亦挺身而出。

若非宋钦宗知晓往昔历史,险些信了眼前之人乃大宋忠良之臣。御史身为言官,职责在于直言进谏,多提意见,杀言官只会使其留名青史,却令皇帝背负恶名。昔日太祖赵匡胤欲纳女乐入宫,被巡视宫门之御史刘温叟撞破,刘温叟将传旨太监痛斥一番,又上书太祖,太祖只得安抚保证,刘温叟方肯罢休。太祖之后,大宋皇帝极少诛杀言官,以致言官常以死相谏。

“汝等如此,朕可否视作威胁?”宋钦宗语调平淡,喜怒不现于色。

“臣等绝不敢,臣等皆为大宋江山社稷,问心无愧!”苏轼闻皇帝之言,心中一紧,然此刻已骑虎难下。否则,往后必成笑柄,于朝堂再无立足之地。

宋钦宗面无表情凝视着跪地强谏的五名大臣,朝堂一片寂静无声。许久,宋钦宗忽笑道:“好一个为江山社稷。”众人尚未及松气,宋钦宗下言惊得众人魂飞魄散。

“既汝等强谏,朕便遂了汝等之愿。”

“王宗濋,将这群目无君父之徒拖至殿外杖责三十,朕倒要瞧瞧,汝等是否真为大宋社稷。”

“赵勇,你亲自去,给朕狠狠打!”

殿外当值的王宗濋即刻率数名殿前司将士入内,将苏轼等人架出。

“陛下,杖责三十,苏大人等人绝难活命,陛下新登基便杀言官,恐有损圣德,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从轻发落。”

“蔡爱卿言重了,强谏强谏,以死明志,既然他们有此心,朕不过成全罢了,与圣德何干?”宋钦宗淡然回应户部尚书蔡京的求情。有赵勇在前,王宗濋及心腹在后,西军亦将进京,否则他亦难下此杀手。

众人闻宋钦宗对强谏之解是以死明志,只觉头顶似有无数羊驼奔腾而过。强谏意为冒死进谏,确有死之可能,皇帝所言以死明志则是非死不可。此刻,众人欲揪皇帝之师质问如何教导,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然随即醒悟,非皇帝误解,恐是有意为之。此刻谁敢言皇帝之过错?

“昏君,赵桓,你乃昏君,你且等着朝堂被童贯搅得如先帝之时一般吧!”

“哈哈,昏君,吾今怀疑,童贯乱政是否得你授意,朝堂乱了,你才好继位……啊……”

……

殿外惨叫、怒骂之声不绝于耳。殿内众人面色如土,苏轼之言大逆不道。若非宋钦宗有徽宗朝之记忆,亦会生疑,毕竟兄终弟及之事确有些怪异。

“王宗濋,朕若再听闻他们骂朕一句,便砍你脑袋。”宋钦宗言罢,外面唯闻杖责之声砰砰作响,片刻后,王宗濋入殿。

“陛下,苏轼等人已亡。”宋钦宗面无表情点头,下令道:“苏轼、司马光等人目无君父,口出狂言,居心不善,藐视皇权,有辱圣恩,三代内不得参与科举,家族现有为官者一律革职查办,若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者,杀!”

“臣领旨!”王宗濋领命而去。宋钦宗虽欲借机诛其族抄其家,但此刻不可,因强谏之名不正言不顺,朝臣必不会应允。

殿内蔡京一党满心狐疑,不明皇帝之意。旧党之人则满心悲戚,己方首领被除,超乎预料。且看皇帝之意,似仍重用童贯,往后之日恐怕难过。众人尚未及揣测皇帝心思,便听闻皇帝又言。

“诸位,既苏轼等人强谏,且有证据,即便童贯身份特殊,朕亦需过问。”

“来人,再传童贯.....当廷对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