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召沈括、徐光启进京

换源:

  八月初十,赵煦已然驾崩。

七月底的奏疏,那时赵煦已然病笃,自然难以重视此事。

身为臣子,当为君分忧,皇帝龙体欠安无法处置,大臣们岂能坐视不管?

砰!

一直面色沉静的宋钦宗将奏疏猛地拍在御案之上,怒喝道:“这帮贪官污吏,只知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如此大事竟不上报,陕西转运使在做什么?安抚使、枢密院又在忙些什么?”

一番怒骂之后,宋钦宗渐渐平复情绪,陷入沉思。

为何会发生民变?只因百姓食不果腹。

为何百姓吃不饱?表面看是苛捐杂税繁重,实则根本在于百姓田地稀少、产出不足,大量田地集中于宗室、豪绅之手。

若不解决田地问题,即便朝廷免除所有赋税,亦是无济于事。

宋钦宗曾查阅户部记载,北方麦粟之地亩产约一石五斗,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可达二石,平均亩产一石八斗左右,换算下来约二百七十斤。

而人均田地不足一亩半,如此算来,一年所得粮食不过四百斤上下,这还只是原粮,加工成精粮更少。

古代百姓饮食粗陋,油水匮乏,一人一天一斤粮食亦难饱腹,这些粮食仅够一人勉强维持一年生计。

若遭遇水旱蝗灾等,能一日三餐有粥便是奢望,更遑论朝廷重税与官吏豪绅的层层盘剥。

解决粮食短缺之困,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百姓田地,产量不足则以数量弥补。

人均一亩半不够,那就二亩、三亩乃至更多。

然此事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却难如登天。

大宋历经数朝,虽多次丈量土地,却始终未能彻底厘清全国田亩数量,可见其难度之大。

毕竟涉及宗室、豪绅利益,须有强大兵权为后盾,方能防止他们生乱。

当下分田尚不可行,但可引入高产作物,如占城稻与玉米。

据史书记载,占城稻于真宗年间引入大宋,而高粱也早已开始种植。

“占城稻当时是谁负责推广的呢?”

宋钦宗眉头紧锁,努力在记忆中搜寻资料,思索良久,却未能记起。

“罢了,让沈括来办此事!”

宋钦宗放弃回想,直接做出决定。

他穿越之初,便想寻沈括与徐光启助力,只是考虑到季节与作物特性,彼时南北皆不适宜种植。

原想待掌控兵权、平息党争、筹得钱粮田地后再召二人,未料如今形势紧迫,不得不提前行动。

“季公公,朕记得京官中并无叫沈括之人。”

听季公公低声回应,宋钦宗微微一笑,并未解释。

若连季公公都知晓此二人,那才是怪事。

此二人在大宋或许声名不显,但在后世却如璀璨星辰。

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涵盖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诸多领域,堪称古代科技宝典。

徐光启则在农业、天文历法等方面成就斐然,其引进推广的作物对缓解粮食危机贡献卓著。

“宣王宗濋进来!”

片刻后,王宗濋入内。

“王宗濋,你速派两队人马,前往杭州钱塘县寻一位叫沈括的人,此人乃博学之士;

再前往松江府上海县找一位叫徐光启的人,此人精通农艺,后弃文从商。”

“去时务必以礼相待,此二人若能为朝廷所用,可扭转大宋国运,定要安全护送至东京。”

宋钦宗着重叮嘱。

这让季公公、赵勇、王宗濋三人震惊不已,他们从未见皇帝如此郑重其事,便是之前派人去延安传旨也未这般。

王宗濋犹豫片刻,道:“官家,此事至关重要,臣愿亲往,确保万无一失。”

“不可,你另有要务在身,让张兴他们去吧。”

宋钦宗断然拒绝。

无论是前往杭州还是松江,往返至少需月余时间。

况且二人到来后也不能即刻解决问题,远水难解近渴。

而种师道的大军不日将抵京,届时整顿禁军,便可着手清查江南富商。

抄没他们的家产,至少能得数万石粮食,以解陕西燃眉之急,再从别处购粮,节省着用,或能撑到新作物收获之时。

清查江南富商之事,非王宗濋不可信。

“速去安排!”

王宗濋离去后,宋钦宗的怒火稍息,如今只等探听消息的张安归来,确定详情。

忙碌至天色渐晚,宋钦宗用膳后吩咐道:“季公公,张安何时回来,便何时叫醒朕!”

言罢,倒头睡去。

次日清晨,尚在迷糊中的宋钦宗被季公公唤醒。

一刻钟后,洗漱完毕的宋钦宗见到了满身疲惫的张安:“张安,辛苦你了,将打探到的消息详细说来。”

“季公公,赐座!”

“奴婢叩谢陛下!”

张安谢恩后说道:“官家,奴婢在陕西境内探查一番,同州、华州、耀州、邠州、凤翔等地皆有民变。

根源在于大旱,庄稼无收,官府却依旧摊派杂税,百姓不堪忍受,方才举事。”

“此非叛乱,乃民变,切记!”

宋钦宗忍不住打断张安的话,“继续说!”

“官家,十三处民变中,以华州最为严重。华州民变首领叫李顺,聚得数万人攻破县城,斩杀知县,而后退至华山脚下,如今已聚众近万人。

这些人中,骨干力量为逃卒、盗匪、驿夫等,约占两成,其余皆是饥民、难民。

其余各处,人数从数百到数千不等。”

此刻,宋钦宗脸色大变,他知晓局势严峻,却未料到已恶化至此。

这些人加起来已超万人,即便多数是难民,亦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内地厢军能否抵御实难预料。

“张安,你且下去休息。”

待张安退下,宋钦宗揉了揉太阳穴,起身前往垂拱殿,眼中杀意涌动。

他倒要看看,这些尸位素餐的朝臣如何解释,若解释不清,休怪他痛下杀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