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令公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第二天,来到军营中,把各位将领召集起来,正式商议归顺宋朝的大计。这时,牙将王贵站出来进言说:“令公,您这次的举动,可不是小事啊。咱们得先自己看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敬重。得先派人去通知宋朝的皇帝,等他派大臣和勇将带着诏书过来,咱们再归降,这样才能两全其美,既保全了咱们的名声,又能让对方看到咱们的诚意。”杨令公觉得王贵说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先派部将张文前往宋营,去面见太宗,告知他自己打算归降宋朝的事情。
太宗得知杨令公有意归降,立刻召集文武大臣,问道:“杨令公就要来归降了,咱们该怎么对待他呢?”八王赶忙上前说道:“陛下,杨家父子若真有此举动,您可不能轻视他们啊。得在文武大臣里挑选两个人,让他们带着诏书去传达您的心意,这样他们肯定会诚心归降,不再有什么疑虑。”太宗接着问:“那谁适合去呢?”话刚说完,杨光美就站出来上奏道:“文臣牛思进,说话条理清晰,言辞清朗;武臣呼延赞,浑身透着豪迈的英气,慷慨激昂。要是这两人去,这事肯定能办得妥妥当当。”太宗听后,批准了这个奏请,马上颁布诏书,派牛思进和呼延赞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应州,去见杨令公。
二人到达应州后,见到杨令公,便宣读诏书:“朕深知如今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人才尤为难得。朕即位之初,就特别留意边关将领。你们山后应州的杨令公父子,文能振兴国家,武能平定战乱,却一直屈居在偏远的地方,未能得到重用,实在是可惜。如今河东被攻克已是指日可待,你们又将何去何从呢?朕特地派遣亲信的文武两位大臣,带着诏书前来,传达朕的心意。如果你们父子真心有归降我朝的意愿,朕一定会委以重任,让你们的子孙享受无比的富贵,令公您也能获得如同金石般不朽的高名,这难道不是一件伟大的事吗?特此下诏告知,希望你们能明白朕的心意。”
杨令公接过诏书,恭敬地行完叩拜大礼后,便把牛思进与呼延赞请进营帐,按照宾主之礼分座坐下。牛思进说道:“皇上因为令公您诚心归降,特意派我们二人前来,与您当面定下约定。现在大家都盼着令公您来,就像大旱的时候盼着云彩和雨一样急切。还请令公不要有任何迟疑和顾虑。”杨令公感慨地说:“我一直守着这片土地,对上没能尽忠汉主,对下也没能在朝堂上建立功勋,实在是让天下人失望啊。”呼延赞赶忙说道:“令公您这话就不对了。您有文韬武略,一心为国家效力,志向坚定,不辞辛劳。无奈刘钧身边那些奸臣当道,他们不想让令公父子建立奇功,这才导致您的处境艰难,进而有了归降我朝的想法。这其实是上天的旨意,要让您等在我朝建立非凡的功绩,这可不是偶然的呀。”
杨令公听他们二人说得在情在理,十分佩服,于是吩咐身边的人摆下酒席,热情款待。大家一起开怀畅饮,气氛十分融洽。
第二天,杨令公回到营帐,和夫人商议归降的具体事宜。夫人说道:“令公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归降天朝,又何必反复商量呢?”于是,先让前来传诏的两位大臣回去复命,接着让儿子们去调集边防的军马,把府库里的金银绸缎都装载好,准备启程归降宋朝。后人有诗赞叹道:
“山川钟秀不徒然,致使英雄产太原。
父子从来归大宋,契丹拱手定三边。”
话说牛思进和呼延赞回到宋营,向太宗回奏道:“杨家父子马上就会率领众人前来归降。”太宗听后,对八王说:“既然杨业要来,朕要率领群臣到城外去迎接他们。”八王领命,当天就带着众大臣来到白马驿等候。忽然有人来报,说北方旌旗飘扬,遮天蔽日,尘土飞扬,想必是杨家的军马到了。八王听到后,立刻带着众人走出驿站观望。没过多久,杨家军的前哨来报,说宋朝的官员在驿站前迎接。杨令公得知后,赶忙下马,向前走去。只见道路两边站满了人,八王率先迎上来行礼说道:“我奉大宋君主之命,在此等候令公,令公一路远来辛苦了。”杨令公刚到,还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脸上露出一丝疑惑的神色。呼延赞担心杨令公失礼,赶忙上前对他说:“这位是大宋君主的亲侄,金简八王殿下。”杨令公一听,大惊失色,连忙拜倒在路旁。八王赶紧将他扶起,和杨令公一同走进驿站休息。驿站里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各位大臣纷纷上前,热情地向杨令公敬酒。杨家的军马则在驿站附近扎营驻扎,众人在这里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八王和杨令公并驾前行,来到了宋营。近臣赶忙将消息奏报给太宗。太宗下令宣他们进营。八王带着杨令公进去朝见太宗。杨令公行完大礼后,太宗下旨封杨业为边镇团练使,让他统率自己带来的部队,等班师回朝后,再商议进一步的封赏。杨业领命退下,将带来的军马驻扎在城南,按兵不动。太宗接着下令,让各位将领继续加紧攻打河东。
此时,刘钧得知应州的杨业反叛,归降了宋朝,吓得魂飞魄散,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宋齐丘和丁贵等人,只能勉强守城抵抗。宋军连续攻打了好几天,都没能拿下城池。潘仁美便分派各位将领,筑起长长的包围圈继续攻击,一时间,金鼓之声响彻内外。城上的守军拼命往下投掷箭矢和石块,如同雨点一般密集。丁贵等人决心拼死抵抗,他们进宫面见刘钧,请求向大辽借兵,以解国家的危难。刘钧同意了他们的奏请,派人连夜赶往大辽求救。暂且按下此事不表。
再说太宗因为太原城久攻不下,在二月初三这一天,亲自来到军前,督战更加急切。高怀德、呼延赞等人分别从各个城门展开攻击。城上城下双方激战正酣,死伤众多。太宗又派使者前往城下,劝北汉主投降。使者来到城下,守城的士兵却不让进城。太宗见状,大怒,带着各位将领和卫士来到城下,在前方列好阵势。南北双方军队相互对射。
当天夜里,太宗在中营休息,靠在桌子上就睡着了。忽然听到有人来报:“夫人到了。”太宗睁开眼睛一看,只见三四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抬着一乘轿子走来。不一会儿,有个妇人从轿子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白色的帖子递给太宗。太宗问道:“你是什么人?”妇人回答说:“我是河东的小圣,今天有个小计谋,特来拜见陛下。”太宗接过帖子一看,上面写着“若用北王奚之兵,可破太原”。太宗看完,再抬头看那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太宗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此时将近五更天。太宗急忙把八王和杨光美召进营中,详细讲述了这个梦。杨光美听后说道:“北王奚属北方,这莫非是暗示陛下从北门攻打,就可以攻破太原城?”太宗觉得他说得有道理。第二天,便下令各位将领,集中力量猛攻北门。
这时,北汉主既没有等来外援,前方的道路又被截断,城中众人都惊恐万分。前一天夜里,刘钧梦见一条金龙从北门顺着水滚进城里,随后城池全部沦陷。他从梦中惊醒,天色刚好天亮。忽然又有人来报,说宋君亲自写了诏书,派人到城下劝降,承诺一定会保证他的荣华富贵。刘钧见局势已经到了如此危急的地步,又联想到这个梦,便召集文武大臣商议说:“我们父子在晋阳已经二十多年了,怎么忍心让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呢?如果不马上投降,恐怕会有屠城的惨事发生,我心里实在不安。不如投降,也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大臣们听了,无不落泪。就在这时,又有人来报:“赵遂已经打开水北门,领着宋军进城了。”刘钧听后,哭着回到宫中。
潘仁美率先进城,派人向刘钧传达:“宋君宽宏大量,不会加害于您。”刘钧这才放下心来,于是派李勋拿着印玺和文书,向太宗上表请求投降。太宗率领车驾从北门进城,在城台上设宴奏乐,和随行的大臣们在台上饮酒。刘钧率领官员们,穿着素服,在台下等待治罪。太宗召他上台,刘钧叩头谢罪。太宗说道:“朕是带着安抚百姓的正义之师来到这里,怎么会加害于你呢?你尽管放心,不要有任何忧虑。”刘钧谢恩后,邀请太宗车驾进入太原府。城中百姓张灯结彩,在门口列队迎接。
太宗在大堂上坐定,北汉的各位官员都在堂下叩拜投降。太宗宣布封刘钧为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仍然管理河东地区。此情此景,正应了那首诗:
“投降敌国胆生寒,圣主驱驰两阵间。
总为吊民非好战,马前不信是王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