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四年,太宗一心想着扩大疆土,对收复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潘仁美看出了太宗的心思,赶忙进言说:“陛下,河东之地可是控制着各州,契丹一直把这里当作边境的重要屏障。如今陛下御驾亲临此地,士兵们各个摩拳擦掌,愿意为陛下效命,咱们现在就像那破土而出的竹子,势不可挡,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一定要趁机拿下燕云十六州!”话还没说完,杨光美也紧接着进谏:“陛下,河东刚刚平定,士兵们长时间身披战甲、手持兵器,已经非常疲惫了。而且粮草的供应也不一定能跟得上,此时贸然出征,恐怕不是明智之举啊。”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各执一词,太宗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他站起身来,在营帐里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决定召集八王以及高怀德等一班战将,一同商议此事。
想当初在太原的时候,军队在混乱中找不到太宗的行踪,当时军中有人就想拥立八王为帝,可八王坚决不肯。等到太宗平安归来,局势稳定后,八王对这件事一直刻意绝口不提。此时,八王进言说:“陛下,太原刚刚平定,我们需要时间来安抚百姓,稳定局势,还要犒劳将士们。如今又打算远征大辽,路途遥远,困难重重,我觉得此时不宜出征,养精蓄锐才是上策啊。”太宗却有些担忧地说:“朕听闻辽主年幼,国事都由萧太后主持,朝中人心不稳,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以后恐怕就难有这样的良机了。”八王无奈,只好说:“陛下圣意已决,臣等自当遵从。但行军打仗,粮草先行,陛下一定要确保粮草供应充足,这样才能保证战事顺利啊。”
于是,太宗任命礼部郎中刘保勋为太原府知府,处理太原的事务,自己则亲率大军,带着一众将领以及杨家的兵马,向着幽州进发。此时正值暮春时节,一路上,只见路边的垂柳拖着长长的枝条,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桃花、杏花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红杏点缀在山林之间,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骏马在北方的原野上奔驰,远处的断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景色美不胜收。可大军行军匆匆,众人也无心欣赏这美景,一路无话,很快就来到了易州城下,安营扎寨。
潘仁美派人前往易州城中下战书。此时镇守易州的,是辽国的刺史刘宇。他得知宋军前来的消息后,正与牙将郭兴商议是战是守的策略。突然有人来报,说宋军派人送来了战书。刘宇接过战书,看完后转头问郭兴:“郭将军,你对此有何看法?”郭兴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依我看啊,宋军刚刚平定河东,士气正盛,带着这股胜利的气势而来,我们恐怕难以抵挡。倒不如派人前往宋营,探探他们的虚实,然后献城投降,这样或许能保证全城百姓的安全。”刘宇点了点头,说道:“看来此事非你去不可了。”郭兴毫不犹豫地领命,径直前往宋营。
郭兴来到宋营,只见高怀德正坐在营帐中,心中不禁有些紧张。进入营帐后,高怀德看到郭兴,问道:“大军压境,你前来见我,有什么高见?”郭兴赶忙恭敬地回答:“宋军如雷霆之势,锐不可当,我们这些逆臣倘若抵抗,必将粉身碎骨。如今我们主将特意派我前来,向您表达投降之意,希望能保全一城百姓的性命。”高怀德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带着郭兴去见招讨使潘仁美,并说明了情况。潘仁美说道:“既然愿意投降,那就让他们明日打开城门,迎接陛下的车驾。”郭兴领命告辞而去。
第二天,刘宇和郭兴打开城门,出城迎接太宗的车驾进入府中驻扎。这一战,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两万士兵,十五万担粮草,六百匹马。太宗大喜,封刘宇官职依旧,然后下令继续进取涿州。
此时镇守涿州的,是辽国的判官刘厚德。他得知宋军已经拿下易州,赶忙召集部下商议对策。部署廷珪进言说:“宋君仁爱英明,英勇神武,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如开城迎接宋军,投降归顺,说不定还能谋个富贵前程。”刘厚德听后,觉得有理,当即派人前往宋营乞降。潘仁美得到消息后,第二天就护送太宗的车驾进入涿州。刘厚德在大堂下跪拜请罪,太宗安抚了他一番,便接纳了他的投降。
从出师到现在,太宗的军队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平定了易州和涿州。后人为此写诗称赞道:
“干戈一指入辽封,敌将开城遣使通。
圣主远谋千里外,黎民争应道途中。”
宋军接连拿下两州的消息传到了幽州,萧太后大惊失色,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左相萧天佑出列上奏道:“太后不必忧虑,臣举荐两人,定能抵挡宋军。”萧太后忙问:“你举荐何人?”萧天佑回答:“大将耶律奚底、耶律沙,他们勇猛过人,智谋兼备,如果让他们带兵迎敌,必定能够成功。”萧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耶律休哥为监军,耶律奚底、耶律沙为先锋,统领五万精兵前去迎战宋军。耶律休哥等人领命后,立刻整兵出城。
这边马不停蹄地,消息就传到了潘仁美的营帐中。潘仁美赶忙召集诸将商议如何应战。呼延赞自告奋勇地说:“小将愿意先去试探一番,看看辽军的实力究竟如何。”潘仁美点头应允,拨给他八千步兵。高怀德也说道:“小将愿一同前往,与呼延将军并肩作战,共立战功。”潘仁美又给了他八千骑兵。呼延赞和高怀德领命后,各自率领军队出发了。
一切部署妥当后,第二天,战鼓擂响三通,双方在涿州城下摆开阵势。宋军朝北,辽军朝南。辽将耶律奚底全身披挂整齐,威风凛凛地跃马当先而出。宋军阵中,呼延赞手持长枪,催动战马,立于阵前,大声问道:“来者何人?”耶律奚底愤怒地吼道:“我乃萧太后驾下大将耶律奚底是也!”呼延赞骂道:“辽国的小匹夫!竟敢来与我争锋?”说罢,纵马挺枪,直取耶律奚底。耶律奚底毫不畏惧,挥舞着大斧上前迎战。双方士兵呐喊助威,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这两位将领你来我往,大战了二十多个回合,竟然不分胜负。
这时,辽将耶律沙一骑飞出,与耶律奚底双战呼延赞。呼延赞虽勇猛,但以一敌二,渐渐有些吃力。忽听宋军阵中战鼓声响,高怀德纵马当先,挺枪抵住耶律沙,与之交战起来。四匹马奔腾嘶鸣,扬起阵阵征尘,南北两军的箭矢如雨点般相互射来。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双方依旧胜负未决,而且伤亡情况也不相上下。呼延赞见战马已经疲惫不堪,便喊道:“马力已乏,今日暂且罢战,明日再战!”于是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呼延赞和高怀德回到营帐后,向潘仁美汇报了战况,说辽将十分英勇,今日未能分出胜负。潘仁美皱着眉头说:“耶律沙乃是辽军的猛将,我们应当谨慎对待,从长计议。”众人听后,纷纷点头,退出营帐。潘仁美随后进入营帐,向太宗奏报:“辽军气势正盛,今日这一战,恐怕难以取胜,臣实在忧心啊。”太宗却豪气万丈地说:“朕要亲临战场,与这些番将一决雌雄!”八王赶忙进谏:“陛下万金之躯,应当保重龙体,自有将士们为陛下效力,您不必亲自犯险啊。”太宗却不听劝告,第二天,毅然下令众将一同出战。
再说耶律休哥这边,正与众将商议如何应对宋军,忽然有人来报:“宋军倾巢而出,气势汹汹,要与元帅决一胜负!”耶律休哥听后,对耶律沙说:“大将耶律学古屯守在后方,正好可以截断宋军的后路。可令他出兵,袭击宋军的后阵;我与诸位将领,率领轻兵在高梁河设下埋伏。”于是,北兵依计而行,摆开阵势,远远望见宋军漫山遍野地涌来。前锋呼延赞一马当先,高声叫道:“番将中敢战的勇士,快来与我一战!”话音未落,北阵中耶律沙横刀而出,厉声喝道:“宋将速速退兵,免得被我生擒!”呼延赞二话不说,挺枪直取耶律沙。耶律沙举刀相迎,两匹马交错奔腾,二人连战三十多个回合,难分高下。
此时,辽将耶律奚底飞骑挥斧,从旁杀入。高怀德赶忙纵马向前,挡住耶律奚底。双方金鼓齐鸣,四位将领杀得难解难分。就在这时,只听一声炮响,如同山崩海裂一般,辽将耶律学古率领伏兵从后方冲杀而来。宋军毫无防备,顿时阵脚大乱,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兵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耶律休哥在将台上看到宋军阵脚已乱,立刻派出一支生力军,如猛虎下山般直冲宋军阵中。
太宗见状,急忙下令众将护卫。潘仁美拼死抵抗,正遇上耶律休哥的兵马,双方交马只一合,潘仁美便被耶律休哥打落马下。郭进看到后,单枪匹马冲上前去,接住耶律休哥厮杀。此时,太宗已经在乱军中与众人失散,身边护卫寥寥无几。辽将兀环双、兀里奚见太宗落单,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杨业看到后,对儿子们喊道:“主上有难,我们怎能不救?”杨延昭挺身而出,大喝一声:“辽贼休得猖狂!”兀环双被激怒,抡起大刀便砍向杨延昭。杨延昭毫不畏惧,挺枪迎敌。只战了两个回合,杨延昭便一枪将兀环双刺于马下。
杨延昭杀退兀环双后,四处寻找太宗,终于在坝上看到了太宗。杨延昭赶忙问道:“陛下的马呢?”太宗无奈地说:“已经被乱箭射中,无法再骑乘了。”杨延昭说:“陛下可骑臣的马,臣愿步行杀出重围。”太宗担心杨延昭没有马,难以战胜敌军,便说:“你应当骑马作战,朕骑驴就可以了。”杨延昭坚决地说:“陛下,此时情况危急,您速速上马,宁可让臣受伤,也不能让陛下涉险啊!”
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杨七郎单枪匹马冲入重围,看到杨延昭后说:“哥哥,宋军战阵已乱,您为何还不赶紧保护主上离开?”杨延昭说:“你把你的马让给圣上骑,我在前边开路。”杨七郎赶忙扶起太宗上马。杨延昭一声怒吼,如雷霆般响彻四周,突出重围。可没走多远,又被兀里奚的军队拦住去路。杨延昭咬牙切齿,怒视着兀里奚,一枪刺去,正中兀里奚胸口,兀里奚当场毙命。杨延昭绕过西边,继续向前冲,此时北兵的箭矢和石块如雨点般落下,杨延昭一时无法突围。幸好杨业、高怀德、呼延赞三位将领及时赶来,奋力杀退敌军,救出太宗,一路朝着定州逃去。从这件事,足以看出杨延昭的勇猛。后人写诗称赞道:
“斩坚入阵救君王,敌将争迎致灭亡。
未入中朝先建绩,将军名望至今香。”
潘仁美收拾残军时,只见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宋军折损了八九万人,丢失的兵器物资更是不计其数。就这样,易州、涿州又重新落入辽国手中。耶律休哥大获全胜后,率军返回幽州。
太宗逃入定州后,众将也陆续赶到。八王等人上前参拜。太宗满脸疲惫,感叹道:“朕此次出征,实在是大意了啊!”八王安慰道:“陛下洪福齐天,有百灵相助,敌军自然无法伤到陛下。从今往后,陛下还应当保重龙体,不宜再亲临险境。倘若将领们一时来不及救应,那可如何是好啊?”太宗听后,默默点头。随后,太宗召杨业进入营帐,赏赐给他绸缎二十匹,黄金四十两,并说道:“暂且以此作为酬谢,等班师回朝之日,再论功行赏。”杨业再次拜谢后,领命而出。
八王又上奏道:“如今粮草供应不足,军士们日夜疲惫,恳请陛下下令班师回朝,以慰藉臣民的期望。”太宗听从了八王的建议,当天就下诏班师。任命潘仁美为前队,杨业为中队,其余将领各自率领所部兵马护卫在后。旨意下达后,众将准备从定州出发,返回汴京。有诗为证: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印,一将功成万骨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