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一路行军,没有什么波折,没过几天就顺利回到了汴京。文武大臣们纷纷进宫朝见太宗。朝见仪式结束后,太宗一脸严肃地说道:“朕在涿州遭受了奇耻大辱,无时无刻不铭记在心,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各位爱卿,都说说你们的看法,帮朕好好谋划谋划。”
司徒赵普与参知政事等人,像郭赞,赶忙上奏说:“陛下,咱们大宋如今兵强马壮,府库充盈,要灭掉辽国,并非难事。只是之前军士们围攻太原的时间太久了,他们身上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恢复。我们得等到秋高气爽,马匹膘肥体壮的时候,让军队好好休养,养精蓄锐,再慢慢谋划进取,这样才比较妥当。”太宗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这个建议,下令在崇元殿设宴,犒劳出征太原的将士们。当天,君臣们一同畅饮,尽欢而散。
第二天,太宗下达诏令:封杨业为代州刺史兼兵马元帅之职,杨业长子以下的儿子们,都封为代州团练使,还在金水河边的无佞宅为他们安排了府邸,待遇十分优厚。然而,一些大臣上奏表示,杨业还没有立下特别大的功劳,这样的封赏过于厚重了。太宗却坚定地说:“朕一向以信义对待众人,怎么能失信于臣下呢?”依旧坚持下了命令。
杨业得知后,再次上表推辞。众多大臣也纷纷附和杨业的请求。杨业恭敬地拜谢后说道:“陛下圣明,如同春日暖阳,照耀万物。臣出身于边境地区,论文,不能为国家制定安邦之策;论武,也没能为朝廷平定四方战乱。承蒙陛下宽厚仁爱,赐予臣如此多的恩泽,不仅在金水河边赐予臣府邸,还委以臣代州重任。这份恩情,臣即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万分之一。臣日夜都心怀感恩,想着如何报答陛下。只是臣的几个儿子,他们并没有为朝廷立下什么值得一提的功劳,却能得到团练使这样的职位。如此隆恩下达,朝廷内外都为之震动。臣实在不敢接受这样的赏赐啊!恳请陛下慎重对待赏罚,收回对臣几个儿子的任命,这样也能让臣免去滥受赏赐的罪责。臣只希望能继续担当原职,常常思考如何报答陛下的恩情,那便是万分荣幸了。”
太宗看完杨业的奏表后,降旨批准了他的请求。杨业谢恩后,退了下去。
那段时间,边境警报不断传来,战报如雪片般纷至沓来。太宗每天都和大臣们在宫中商讨治理国家的方针策略,精心谋划着如何选拔任用将帅,根据实际情况对将领们进行升迁或调动,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而在辽国那边,耶律休哥向萧太后进言说:“之前托陛下洪福,出兵迎击宋军,臣仰仗各位将领的奋勇拼杀,才把宋军打得大败而逃。如今臣想趁着宋军刚吃败仗,心怀畏惧之时,率领精兵直捣汴京,以此来报涿州之仇。恳请陛下答应臣的请求。”萧太后思索片刻后说道:“依你所言,确实忠心可嘉。只是宋人兵力强盛,战马众多,我们现在贸然进攻,恐怕不是时候。”这时,燕王韩匡嗣站出来说:“臣愿意和耶律将军一同出兵讨伐宋朝,见机行事,必定能有所斩获。”萧太后听后,依言降旨,任命韩匡嗣为监军,耶律休哥为接应,耶律沙为先锋,率领十万大军征伐宋朝。韩匡嗣等人领命后,当天就率领大军从幽州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地前进。
当时正值九月,秋风萧瑟,景色透着一股凄凉。只见寒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秋天的面容显得格外淡漠,鸿雁在空中悲鸣,仿佛也在诉说着旅途的愁思。辽军行军数日,终于来到遂城西北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遂城守将刘廷翰得知辽军突然杀到,赶忙与副将崔彦进、李汉琼等人商议对策。刘廷翰说道:“辽人见主上兵败而归,便想趁着这股锐气来攻打我们,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崔彦进回答说:“如果和他们正面交战,胜败实在难以预料。我觉得可以用计,竖起降旗,引诱他们进城,然后来个瓮中捉鳖,这样或许能一鼓作气取得成功。”刘廷翰又有些担忧地说:“此计固然精妙,可就怕他们起疑心,不相信我们投降怎么办?”李汉琼接着说:“我们先送些粮草过去,他们看到我们诚意满满,肯定不会不相信。”刘廷翰听后,大喜过望,立刻派人前往辽营请求投降。
韩匡嗣见到来使,问道:“你们主上要投降,拿什么作为信物呢?”来使回答说:“先送些钱粮给元帅,充当军饷,然后再率领众人前来归降。”韩匡嗣一听,信以为真,便答应了。这时,耶律休哥进谏道:“宋军气势并未减弱,如今还没交战就主动请降,这恐怕是个诱敌之计啊。元帅应该谨慎驻军,不要轻信他们的话。”韩匡嗣却不以为然,说道:“他们都送钱粮给我们了,怎么会有假呢?”根本不听耶律休哥的劝告。
第二天,辽军兵临城下。刘廷翰得到派去之人回报的消息后,立刻整顿军马,命令崔彦进率一万骑兵,埋伏在城东门,等辽兵入城后,便截断他们的后路。崔彦进领命而去。刘廷翰又让李汉琼率领步兵,准备在敌军进入埋伏圈后杀出。李汉琼也依令行事。刘廷翰安排妥当后,亲自率领精锐士卒,悄悄来到南门,作为接应的兵力。
再说韩匡嗣,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告说:“宋军大开西门,并没有一兵一卒进出。”韩匡嗣不太相信,便亲自率领轻装骑兵前往查看。他率先进入壕沟,只见吊桥都布置得整整齐齐。燕护骑尉刘雄武赶紧上前劝阻道:“元帅,您不可轻易进城啊!我刚才眺望城中,隐隐约约好像有刀兵闪动的迹象,如果不赶紧撤退,恐怕就中了他们的计了。”韩匡嗣这才猛然醒悟过来,说道:“你说得对!”随即下令后军放慢前进的速度。
就在这时,西门边突然传来几声炮响,犹如天翻地覆一般。李汉琼率领步兵抽起壕沟的闸门,一马当先地冲杀出来。韩匡嗣大惊失色,连忙勒住马头转身就跑。李汉琼提刀紧追不舍。辽将刘雄武奋勇迎敌,两匹马交错,双方战了没几个回合,刘雄武就被李汉琼一刀劈于马下。宋军见状,纷纷奋勇向前。
辽军顿时大乱,士兵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耶律沙骑着一匹快马飞奔而来,拼死保护韩匡嗣,朝着旧营杀去。崔彦进率领骑兵冲破防线,勇猛杀入,正好与耶律沙相遇交战。耶律沙见宋军来势汹汹,不敢恋战,只能拼了命地与韩匡嗣一起突围,逃往易州。崔彦进率军乘胜追击。辽军丢盔弃甲,匆忙拔营而逃,丢弃的军用物资几乎不计其数。刘廷翰从城南绕过来,与崔彦进等人合兵一处,继续追赶辽军。只有耶律休哥率领中军奋力抵抗,且战且退。刘廷翰见好就收,率军返回城中。
耶律休哥带着残兵败将回到韩匡嗣营帐,无奈地说:“宋军实在太厉害了,我们一时之间没有应对之策,当务之急是赶紧撤回幽州,再从长计议。”韩匡嗣忧心忡忡,惶恐不已,只能带着众人回去向萧太后奏报战况。
萧太后得知军队战败、折损将领的缘由后,心急如焚,急忙召见耶律休哥,质问道:“此次出师,并没有遭遇特别强大的敌人,怎么就一败涂地了呢?”耶律休哥把宋军使用诈降计诱敌的情况详细奏明。萧太后又怒问道:“军中既然有你在,你为什么不参与决策,阻止这场败仗呢?”耶律休哥无奈地回答:“臣也曾进谏劝阻,可韩匡嗣认为臣顾虑过多,才导致误中宋军奸计啊。”萧太后听后,怒不可遏,当即下旨要斩杀韩匡嗣,以正军法。耶律沙等人赶忙为韩匡嗣求情:“韩匡嗣的罪过,确实不容饶恕,但念在他是先帝旧臣,恳请陛下饶他一命吧。”萧太后听后,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于是下令削去韩匡嗣的官职,将他贬为平民。
之后,萧太后又下令任命耶律休哥为主帅,耶律斜轸为监军,再次统领十万精兵,讨伐宋朝报仇雪恨。旨意一下,耶律休哥等人立刻准备,限期出兵。
这边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遂城,刘廷翰急忙召集各位将领商议。他说道:“辽兵此次气势汹汹,锐不可当,一心要与我们决一死战。我们现在只宜坚守城池,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向朝廷报信,等救兵一到,再商议出战,到那时打败辽兵,就如同拾起草芥一般容易了。”众人听后,都遵照命令,各自坚守各门,按兵不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