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杨六郎远远望见芭蕉山寨方向火焰冲天,便又拨转马头,与焦光赞交战了几个回合。看着焦光赞还在奋力抵抗,杨六郎挥动马鞭,指着他笑着说:“克明(焦光赞字),你怎么还不明白状况,你的山寨已经被孟良烧了,你还在这儿拼死恋战?”焦光赞回头一看,只见浓烟滚滚,火焰几乎遮蔽了天空,顿时大惊失色,赶忙拨转马头,往山寨方向奔去。杨六郎则从后面紧紧追赶。与此同时,岳胜和孟良也从山寨中杀出。焦光赞自知难以抵挡,无奈之下,只好弃马,往山坡上跑去。
那半山腰全是石头,还长满了苔藓。杨六郎的步兵们见焦光赞往山坡上跑,便一起追了上去。焦光赞慌不择路,爬到半坡的时候,不小心被苔藓滑倒,直接滚落下来。众军士一拥而上,将他擒住,五花大绑后带回了佳山寨中。
杨六郎升帐,众人把焦光赞押到台阶下。杨六郎亲自上前,解开他身上的绳索,对焦光赞说道:“让英雄受惊了,还请不要怪罪。如今大辽频繁侵犯边境,如果你肯和我们一同征讨,我马上奏明朝廷,为你加封官职,不知你意下如何?”焦光赞心里暗自思忖:天下竟然有如此豁达之人,要是我抓住别人,恐怕早就一刀解决了,哪会轻易释放!听完杨六郎这番话,焦光赞当下便跪地磕头,说道:“我愿意在将军帐下听令,恳请将军收留。”杨六郎见状,大喜过望,随即摆下酒宴,款待众人。此事有诗为证:
英雄济济萃三关,万里霜威不可攀。
心熟豹韬知变合,折冲却敌笑谈间。
杨六郎既然已经收服了这些将领,便派人带着奏表,呈给朝廷,请求授予各位将领官职,一同镇守三关,抵御大辽。真宗皇帝看过奏表后,与群臣商议此事。寇准上奏说:“杨景(杨六郎名)收服众多豪杰,对朝廷极为有利。陛下应当答应他的请求,安抚他的部下。如此一来,既能壮大我们的声威,也能震慑辽人,让他们不敢轻易南下侵犯。”真宗皇帝听从了寇准的建议,派遣使臣带着敕令,加封杨景为镇抚三关都指挥使,岳胜、孟良、焦赞三人担任指挥副使,刘超等十六人,全都授予都总部头的职位。
敕令下达后,使臣立刻前往佳山寨宣读。杨六郎接旨后,与众人面向皇宫方向,谢主隆恩,随后设宴款待使臣。使臣返回后,杨六郎又派人前往胜山寨,招取陈林、柴敢。没过多久,二人便来到了佳山寨。从此,三关之上,高高竖起了杨家的金字旗号,声威远震幽州,辽人听闻,心生畏惧,边境的祸患也因此稍稍平息。
正值八月中秋佳节,杨六郎与各位将领一同饮酒赏月。杨六郎对岳胜等人说道:“在这美好的夜晚,我想吟诗一首,消遣一下情怀。希望各位不要见笑。”岳胜赶忙回应:“将军愿意赐教,我们必定铭记于心,怎么会笑话呢。”杨六郎又说:“要是各位也能吟诗,不妨一起联句,陶冶一下情操,也不辜负这美丽的月光。”岳胜等人说道:“还请将军先展示佳作,我们一定谨遵吩咐。”于是,杨六郎随口吟诵了一首律诗:
月下敲砧响夜寒,征人不寐忆长安。
雾迷北塞游魂泣,草没中原战骨酸。
直望明河临象国,谁将零露捧金盘。
何年卸甲天河洗,酩酊征歌岁月宽。
岳胜等人赞叹道:“妙啊,将军的诗,就算李白、杜甫重生,也不过如此。”杨六郎连忙说道:“这说的是什么话!”接着便请岳胜等人联句。岳胜又请孟良、焦赞先吟。焦赞说道:“岳哥哥先讲,然后是孟良哥哥,最后才轮到我,咱们按顺序来,可别推辞。”岳胜说:“那我就僭越了。”随后便吟诵了一阕:
去年今日始离家,久戍边关倍可嗟。
别话想来深似海,归心动处乱如麻。
时维八月征衫薄,节近中秋酒兴赊。
遥忆济州州上月,清光依旧照琵琶。
岳胜吟完,孟良也接着吟诵了八句:
天上旌旗掷暮云,人间鼓角送悲酸。
瑶池落日回青鸟,月蓼浮云掩素鸾。
杨柳渐稀风瑟瑟,芙蓉已老露漫漫。
蛩声迭送佳山戍,寂寞愁怀强自欢。
孟良吟罢,焦赞紧接着吟诵了一首:
绿烟散尽碧空明,涤海水轮渐渐升。
人事此时知好尚,天心今夜见分明。
风波摇碎山河影,兔臼春残桂子声。
世界大千归玉烛,剑光相与并立精。
焦赞吟完,杨六郎惊讶地说:“原本以为你只是个粗人,如今看这首诗,简直有曹植、杜甫的风范。写得太好了!今晚你可是独占风雅了。看来我得对你刮目相看,不能再把你只当成普通武将了。”焦赞连忙称谢,连说不敢当。岳胜等人又问道:“将军的前两联,似乎饱含遗憾之情啊。”杨六郎感慨地说:“是啊。我们父子八人归顺宋朝,却遭遇辽贼叛逆。我父亲作为先锋前去征讨,却被潘仁美陷害,被困在狼牙谷,最终撞死在李陵碑下。后来听说萧后把我父亲的尸首埋在了胡原谷。我一直想把父亲的尸首取回,葬在先人的陵墓旁。无奈一直找不到机密能干的人去办这件事,心里实在惆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这个心愿。所以今晚吟诗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岳胜安慰道:“将军时刻牵挂亲人,这是大孝之举啊。上天一定会被您感动,暗中保佑您。日后肯定能取回令尊的尸首,您不必过于忧虑,只需慢慢想办法就行。”杨六郎说:“确实如此,这件事急不得。”
当晚酒宴结束,孟良因为听杨六郎说无人能代他取回父亲的遗骸,心里琢磨着:我不如趁今晚月色正好,悄悄溜出营寨,前往胡原谷,把令公的骸骨取回来,也算是稍稍报答将军三次不杀我的恩情。于是,孟良收拾打扮妥当,便朝着胡原谷的方向出发了。
第二天清晨,寨中的军士前来向杨六郎报告,说孟良不见了。杨六郎大惊失色,说道:“昨晚宴席上大家还欢歌畅饮,怎么今天一早人就不见了?”岳胜猜测道:“他以前是山贼,在这里觉得受约束,不自由,所以就逃走了吧。”杨六郎摇摇头说:“他性格刚烈,绝对不会像那些胆小怕事的人一样偷偷逃走。”众人对此也是半信半疑,杨六郎心里更是闷闷不乐。
话说孟良一路直奔胡原谷,四处打听杨令公的骸骨,却没有人知道确切位置。忽然,他在路上遇到一个递送公文的人,孟良心想:这种人说不定知道消息。于是便上前搭话问道:“杨令公的骸骨原本埋在这里,现在怎么不见了?”那人回答说:“之前太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让人把骸骨挖出来,埋到红羊洞里去了。”孟良听后,暗自思忖:我大老远专门为这事来的,如果拿不到骸骨回去,岂不是白跑一趟。不如干脆进入幽州城,再想办法。于是,孟良朝着幽州城的方向走去。
快到幽州城的时候,孟良偶然遇到一位渔夫,便问道:“老哥,您今天进城去吗?”渔夫回答:“明早要去献鱼,怎么能不进城呢!”孟良又问:“为什么要献鱼呀?”渔夫说:“明天是娘娘的寿辰,每年这个时候都要进贡鲜鱼表示庆贺,不敢有所缺漏。”孟良心中暗喜,心想:这可真是天助我也。于是说道:“我是养马的,也要进城,正好和您一起赶路。”渔夫在前,孟良在后,两人走着走着,转到城南一个偏僻的地方,孟良突然抽出短刀,将渔夫杀死。然后,他脱下渔夫的衣服穿上,戴上牙牌,提着鱼往城里走去。
守城的士兵见有人过来,便上前盘问。孟良镇定自若地回答:“我是黄河边的渔夫,进宫献鱼给娘娘贺寿,这有牙牌为证。”守城士兵看到牙牌,便放孟良进了城。
第二天一早,太后临朝,文武百官纷纷上前祝贺。这时,侍臣上奏说:“黄河渔夫进献鲜鱼为娘娘贺寿,现在午门外面,不敢擅自进来。”太后传旨召他进来。孟良献上鲜鱼,太后说道:“你明天再来领赏赐吧。”孟良拜谢后退出。萧后吩咐有关部门大摆筵席,文武官员们尽情欢乐,开怀畅饮。此事有诗为证:
辉煌宫禁寿筵间,竹叶香浮琥珀杯。
深感主人情意渥,醉余不觉玉山颓。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