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诗神下凡

换源:

  全场观众瞬时再次陷入一片静默……

这首诗,与之前的相较,情感表达更为直接且强烈。

如果说前首因其意象复杂,让大多数人虽不明其详却能感知其中深沉的情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那么此刻,则是直抒胸臆,将壮志凌云、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这首诗中,泰山巍峨壮观的形象跃然纸上,大自然的神奇秀丽与阴阳交替带来的明暗变化生动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层云翻滚、鸟儿归巢的壮美景象之中。

而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更是震撼人心,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立志攀登人生巅峰的决心与自信。

读书人们纷纷屏息凝神,震惊于这首诗的强大感染力,面露骇然之色。

他们深知这又是一首必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王福畴与秦怀道两位大儒此刻亦是满脸惊愕,不仅被这首诗的霸气所折服,更惊叹于李长歌在台上居高临下吟唱此诗时那种睥睨一切宵小的气势,恰如其分地契合了诗句中的意境。

王福畴不禁抚掌大笑,心中感慨万分,庆幸自己刚才那一拜并未白费,也为自己能够拜如此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为师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一拜,值了!

崔品玉瞠目结舌,完全被震慑住了。他愣在原地,内心惊呼:“这究竟是何等超凡的才情?!随便一个题目抛出,此人竟能瞬息间挥洒出一首震撼人心的诗篇,真是匪夷所思!”

他环顾四周,想起刚才人群中的热烈膜拜,不禁浑身战栗不已。

“这种才华横溢的表现,让我都不禁心生敬畏,不寒而栗。”崔品玉紧握拳头,内心的紧张几乎要将他淹没。绞尽脑汁,他也找不出任何冷僻刁钻的题目能难倒这位诗坛奇才了。

就在思绪即将陷入绝望之际,崔品玉脑中灵光乍现:既然冷门题目无效,何不反其道而行之,以热门题目为试金石,只要对方无法超越前人佳作,那他的光环自然会黯淡几分。这一策略浮上心头,崔品玉脸上瞬间闪过一抹狡黠而得意的笑容,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振臂高呼:“好!算你确实有真材实料,那就接下第二题!”

“第二个主题——江河!”

话音刚落,李长歌正欲举壶畅饮,闻此一题,酒壶停在半空,而后轻轻放下,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

“大江东去,浪淘尽……”李长歌边饮酒边引吭高歌,诗句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全场观众顿时屏气凝神,尤其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士子们,无不聚精会神地聆听。

随着李长歌激昂顿挫的吟咏,长江壮丽景色与历史风流人物跃然眼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直至最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整首完满落幕,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此刻,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围观的平民百姓还是慕名而来拜见大儒王福畴的文人士子,皆瞠目结舌,难以置信。他们的眼眸中闪烁着震惊与钦佩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位从天而降的诗界神仙。

“诗神!”这个念头在每个人心中升腾起来,之前对王福畴的敬仰犹在,现在更是对李长歌冠以“诗神”的美誉。

更为惊人的是,这首诗不仅气势磅礴、情感充沛,且最后一句巧妙点题,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之前的佳作或许还可存疑是否现场创作,那么如今这两首接连即兴之作,无疑彻底打破了常人的认知极限。

“凡人怎能于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构思并写出如此精美绝伦的诗篇?”

众人心中惊叹连连,若非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天才诗人。

倘若不是诗神下凡,他们甘愿接受任何离奇的赌约来证明自己的惊讶与佩服之情。

刹那间,全场再次陷入一片膜拜的海洋。

无需多言,李长歌斗酒之间即兴吟咏出的三首诗篇,其震撼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每一首都堪称震古烁今、空前绝后的神来之笔!

大儒王福畴深受触动,泪水盈眶,他哽咽着感慨道:“我王福畴研读圣贤书数十载,今日终有幸得见活生生的圣人风范……苍天有眼,能让我目睹此等奇才,实乃人生一大幸事!仙师在上,请受学生再度一拜!”他虔诚的姿态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

崔品玉此刻彻底陷入了惊愕之中,内心反复呐喊:“天哪!这怎么可能?如此瑰丽的诗才,即便穷尽几世的阅读与积累,也无法企及啊!”面对这般卓越的创作,他心中五味杂陈,几乎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话此刻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崔品玉面色苍白,脑中空白一片,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李长歌悠然一笑,瞥了他一眼,调侃道:“怎么不继续出题了?”

崔品玉咬牙切齿,决心背水一战:“最后一题,以月为题!”他心急如焚,深知“月”这一意象自古以来被众多诗人吟诵,既有珠玉在前,却又鲜有超越者,故以此试炼对方。

李长歌轻笑一声,举杯畅饮,又是一阵豪气干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刻,远处酒楼上默默关注的长孙皇后也被深深打动。

当听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她心头微微一颤,仿佛感觉儿子李长歌似乎有所感应。然而环顾四周,李长歌的目光并未投向她的方向。待到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孙皇后不禁泪目,感叹李长歌的诗才横溢,竟能将父母对子女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乐观精神融入其中,真可谓天纵英才!

此时,在长孙皇后身边的达官贵妇们也纷纷掩口惊叹,无不被李长歌的诗才所折服。她们一致认为,天才二字已不足以形容李长歌,他简直就是谪仙下凡!

楼下围观的人群中,无论是王福畴、崔品玉这些文人士子,还是秦怀道、杜家姐妹、房茗儿、程处默、长孙冲等青年才俊,乃至所有平民百姓,都愣愣地看着李长歌,他们原本以为崔品玉这次设下的赌局定能让李长歌败下阵来,未曾想,李长歌不仅漂亮地赢得了这场诗艺对决,而且连续四首诗词皆属旷世之作,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人们异口同声地感叹:“这就是诗神下凡吧!”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