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二惊讶的是,虽然云裳幽外人山人海,但却秩序井然,无人推搡拥挤,人们仿照军营排队的方式,依次进入店内选购商品。店铺虽然门面宽敞,但内部却严格控制在十位客人同时选购,两名伙计悉心服务,柜台处一位小姑娘则负责记账收银。
李二暗自赞叹不已,长孙皇后在一旁低声感慨:“这治店的方法若是用于带兵,定能迅速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的雄师来。”
“确实如此……看来这次真是来对地方了,歌儿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惊喜啊。”李二满心欢喜地赞同着。
李二与长孙皇后随着队伍有序前行,仔细观察着店铺内的运营情况。
店中每一个环节都显得井然有序,从门口排队的群众到店内各司其职的伙计,乃至记账、导购的小姑娘们,个个皆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即使面对如潮的人流也能保持镇定自若,这份管理才能令李二愈发肯定歌儿的统御之才。
经过小半个时辰的等待,夫妻二人终于步入店内选购。
面对笑容可掬、言语得体的店员询问需求时,李二明白自己此行更多是为了了解儿子经营状况,而非真正购物。尽管宫内应有尽有,但亲临现场体验一番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得知每位顾客只能在店内停留十分钟后,李二饶有兴趣地向店员询问笔墨的售卖情况,得到暂时无货的回答,却意外得知店里新推出了精品纸张。
李二想起歌儿曾提出的造纸工业改革方案,所造之纸品质优良且价格低廉,如今又出新品,不禁心中暗赞。
当店员取出一叠雪白的新品纸张时,李二与长孙皇后都被其洁白程度所震撼,长孙皇后更是凭借丰富的见识断定这纸堪称极品。
当听到每文钱竟可以购买五张这样上乘的纸时,两人皆感惊讶不已。
尽管价格略高于市面上普通的宣纸,但就凭这份洁白细腻,他们原以为会是奢侈品级别的定价。
限购五百文的规定让李二内心复杂起来,一方面惊叹于歌儿将普通纸张提升至如此卓越境界的才华,另一方面又想到奏折中提到的世家垄断墨石矿产资源,导致即便有好纸也无法提供足够廉价优质的笔墨供应给天下士子书写,不由心生忧虑。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皇后忽然注意到店员记账使用的并非毛笔,而是某种奇特的书写工具,她皱眉好奇地问:“姑娘,你们用来记账的这支笔是什么?看上去似乎并不是毛笔。”
李二因陷入对当前困境的深深忧虑之中,未曾留意到这个细微之处,而长孙皇后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她指出柜台记账的小姑娘所用之笔与众不同,李二闻听此言也转头关注。
只见那云裳幽中的记账小姑娘手中握着一支约一指粗细的木棍,其尖端呈黑色,形态奇特,且握笔姿势宛如持筷,并非寻常毛笔握法。然而,小姑娘确实在熟练地进行书写记录。
察觉此事后,李二心中陡然升起一阵好奇与期待。
他急切地转向身边的导购姑娘询问:“请问那位记账的姑娘使用的是什么笔?”
导购小妹略感惊讶,随即便明白了他的问题指向,但回答道:“客人您问的是莺儿掌柜使用的笔吗?这支笔是非卖品,您可以看看我们其他的商品。”
然而李二执意追问,甚至长孙皇后毫不犹豫地取出荷包,意欲重赏以换取答案。
导购小妹受宠若惊,连忙婉拒,解释店里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能接受客人的赏钱。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忙碌于账目的莺儿听到自己的名字,抬头一看,认出了眼前的正是李老爷和夫人。
李二见到是自家儿子李长歌的丫鬟莺儿,心情顿时轻松不少。
“莺儿姑娘,我想知道你正在使用的这笔是什么材质制作的?为何无需研墨就能写字?还有,它大概值多少银两一支呢?”
李二定睛观察,发现莺儿工作台面上果然没有摆放墨、砚台等物,这让他隐约意识到一种可能——或许李长歌在这方面另有独到才智。
如今市面上普通的一支毛笔价格已经飙升至七八百文,更不用说昂贵的墨石,一块的价格更是高达四五两银,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受。
如果李长歌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哪怕价格仅达到市场价一半,也能极大地减轻士子们的负担!
正当李二内心激动之时,莺儿微笑着揭开了谜底:“李老爷误会了,这只是普通的炭笔而已,由碳粉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笔芯,再裹上木壳即可使用,无需研墨。至于价格……公子自制时成本低廉,如果真的要量化生产,估计两三文一支应该足够了。”
李二听罢,心头一块大石落地,同时也为儿子李长歌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深感自豪与欣慰。
而这看似简单的炭笔,也许将会成为打破目前市场上笔墨高价垄断的关键一步,惠及无数寒门学子。
……
李二被这个消息震惊得一时之间哑口无言,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两三文?这怎么可能!如今市面上墨的价格已然飙升至五六两银子之高,而这样一支笔只需要区区两三文钱,几乎可以说是寻常笔墨价格的万分之一!
仿佛晴空霹雳一般,李二的心中瞬间充满了狂喜与激动,他几乎想要仰天长啸,感慨世间的奇妙造化。
这笔不仅价廉物美,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救世圣物,对于天下寒门士子而言,其价值甚至超过粮食般重要,堪称他们的精神食粮——红薯和土豆。
李二强抑住内心的澎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身体因兴奋而微微弓起,他带着近乎祈求的目光看着莺儿:“这笔现在还有存货吗?我愿意以十文一支的价格购买!”
莺儿见状,心中暗自盘算,知道李二可能有大量需求,同时想起他曾自称是长安富商。虽然她未曾听闻这位“富商”,但料想应是从事大宗货物交易之人。
于是,莺儿机智地回应道:“李老爷,此事无需急于一时。小店目前虽未正式出售此笔,不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