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夜不能寐

换源:

  接下来的数日里……

这些新晋官员中虽不乏出身名门望族者,但比例已远不如从前那般集中,且他们大多属于家族分支,早早独立在外,依靠自身实力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如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虽然出自“寒门”,但在隋朝末年风暴中凭借出众才华与李二的信任,在政坛上稳住了脚跟。

以往朝廷官员多由世家子弟以“举孝廉”方式占据要职,这些人与杜如晦、房玄龄等人的理念往往相左,导致政务推行时常遭遇阻碍。

这次改革之后,整个朝廷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各衙门纷纷完成了人事更迭,杜如晦等人顿感施政轻松自如,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曾经他们也幻想过这样的局面,却未曾想过真的有实现的一天。仅仅是因为李长歌的一次进谏和几句话的计策,竟然就将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让杜如晦等人对李长歌佩服得五体投地,每日上朝的心情都变得格外愉悦。

而在这场变革中,最开心的莫过于李二本人。

他这几日快乐至极,以至于长孙皇后都开始担忧他会乐极生悲。

曾经焦虑难眠的李二,如今却是因喜悦过度而夜不能寐。

深夜时分,李二辗转反侧,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不时发出一阵阵傻笑。

长孙皇后终究按捺不住,关切地询问:“二郎,你这是怎么了?不是说那些世家都已经妥协了吗?”

李二笑得像个孩子,丝毫不见平日里威严霸道的皇帝模样,他解释道:“观音婢,对不起,吵到你了。歌儿这次真的为我立下了大功啊!”

长孙皇后虽然忧虑李二的身体状况,但也明白政务之事自己不宜过多插手,只劝他注意休息。

李二却激动不已,向她讲述起历代明君的治国之道,而这番见解正是来源于李长歌的献策。

他提到,“削藩、民生与抵御外敌,这三者实为一体,相辅相成。百姓生活安定,自然会兴起养马之业,马匹充足则战力增强;而要让百姓日子红火,朝廷又需要充足的财力支撑,这财力除了减轻百姓负担之外,更要通过合理削藩获取。”

长孙皇后听后表示疑惑。

李二进一步阐述:“当朝廷着手改善民生、提升战力时,都需要大量资金,若不盘剥百姓,就唯有从藩王那里寻找财源。因此,削藩之举看似与民生、外敌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长孙皇后敏锐地捕捉到了李二的言谈变化,那语气中的兴奋溢于言表,用词句式既陌生又似曾相识。她的思维如电光石火般闪烁,瞬间触及到了一种可能的真相。

“这怕不是从歌儿那听来的吧?”

李二尴尬而又得意地嘿嘿一笑,坦诚道:“没错,你猜对了,这一切的新颖策略,还真是出自歌儿之手!”

皇后不无调侃地回应:“我就说嘛,你没那仙根去比肩汉武,看来要成就这般伟业,还得倚仗咱们的歌儿呢!”

李二听罢,豪爽大笑,笑声中满载着自信与欢喜。

他的情绪愈发高昂,继续阐述他的治国理念:“你看,军队的士气源自民心,要想军心稳固、战力充沛,百姓就必须安居乐业,有足够的财力养马备战。因此,靠压榨百姓是行不通的,恐怕只能打造一支看似强大实则以步兵为主的军队。然而削藩一事,关乎国家根基,风险巨大。”

“成,则有望成为如高祖、汉武一般的千古一帝;败,则可能重蹈桓灵二帝覆辙,削藩不成反被冠以轻信宦官之名。”他感叹道,“这次面对五姓七望的压力,朕也曾一度陷入困境,甚至担忧是否需要再次浴血奋战,重新打下这江山。”

但此刻,李二意气风发,畅快淋漓:“可最终,朕还是成功了!今日能让这些豪门低头,明日定能将他们的势力连根拔起!来日方长,朕必能创下功勋,地位直追汉武,绝非虚言!”

此刻的唐朝,虽然突厥依然嚣张,高句丽仍具威胁,而世家门阀依旧傲视群雄。

然而,博览群书、阅历丰富的李二,已从近日的较量中窥见了世家的衰弱迹象和削藩成功的曙光……

次日清晨,李二高效处理完早朝事宜,便身着便服悄然出宫,相约秦琼、尉迟恭、李靖三位大将来相聚。他满脸笑容,亲自为三人斟酒,此举令他们惊愕不已,不知所措。

秦琼性情耿直,率先问道:“陛下有何要事?若有所需,您尽管直言,我等怎敢推诿?”

李二朗声大笑:“你们也真是,朕对你们客气些,就一定是有苦差事吗?就不能是因为朕今天心情好?”

秦琼忆及前几日在朱雀门外的事迹,嘴角不禁泛起微笑;尉迟恭更是喜形于色,他乐于见到那些不可一世的世家子弟碰壁。在他们心中,李二是一位明君,只要他得胜,便是天大的好事。

随后,李二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李靖身上,正色道:“不过,叔宝你说对了,朕找你们来,确实有件事要商议。”

李靖与秦琼、尉迟恭异口同声:“陛下请讲,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二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平静地透露了他的最新计划:“裁军。”

“裁军?”秦琼与尉迟恭二人面露愕然,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决策砸得头晕目眩。

两人互望一眼,困惑的视线聚焦在李二身上,眉宇间紧锁着深深的疑虑。

尉迟恭直言不讳:“陛下,您说什么?俺虽然被唤作尉迟老魔,对那些弯弯绕绕的道理不太懂,但按常理说,如今逆臣贼子频现,突厥日渐嚣张,高句丽又自诩正统,与我大唐分庭抗礼,在这种时候裁减兵力,这……这能行吗?”

陛下微微一笑,目光转向李靖,似乎对此已有深思熟虑:“没错,起初朕也以为兵马越多越好,但现在,李靖,你来给他们解释一下。”

李靖遵命,将目光投向两位武勇无双的将军,思索片刻后缓缓开言:“这个问题,其实与公子所提及的观点相吻合。叔宝、敬德,你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如果由你们统兵,你们是愿意拥有一百个廖化那样的普通将领,还是愿意有一个霍去病那样的杰出名将?”

面对这个选择题,秦琼与尉迟恭毫不犹豫地异口同声答道:“那还用选?当然是霍去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