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中,面色凝重,深邃的眼眸中透着思索的光芒,他仔细地权衡着太子和林悦提出的科举改革方案的利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又反复考量着二皇子等人所指出的种种担忧之处,心中犹如天平般,左右摇摆不定。
林悦站在朝堂中央,身姿挺拔,神色从容而坚定,她所阐述的应对之策条理清晰,每一条都仿佛是为这改革方案量身打造的坚固护盾,试图打消众人心中的顾虑。皇帝听着她的话语,心中暗自思忖,觉得其所言颇为合理。那增设的实用技艺考核科目,就如同为大夏的人才选拔之路开辟出了几条崭新的岔道,确实能让朝廷从更广阔的领域中挖掘出那些平日里被埋没的实用型人才,为国家的各个方面注入新鲜而强劲的力量。
而且,只要把控好各个环节,就像林悦所说的那般,严格筛选评判人员、逐步推行改革以适应教育体系变化、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以及统一评判标准等,那些二皇子等人所担忧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并非无法解决。再者,皇帝想到如今大夏面临的内忧外患局势,边疆战事时有发生,地方治理也面临诸多难题,正需要有新的人才,具备不同专长的贤能之士汇聚朝堂,才能更好地助力国家应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况,推动大夏朝着繁荣昌盛的方向迈进。
时间在这凝重的氛围中缓缓流逝,朝堂上众人皆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最终裁决。终于,皇帝缓缓开口道:“朕思来想去,觉得太子和礼部所拟的科举改革方案,虽有风险,但利大于弊,可为我大夏选拔出真正能经世致用的贤才,朕准了此方案。”皇帝的声音沉稳有力,在朝堂上回荡着,宛如一道定音之锤,敲下了这关乎科举改革命运的关键一音。
“不过,”皇帝话锋一转,目光扫视着朝堂上的众大臣,神色严肃地叮嘱道,“在实施过程中,礼部需密切关注,若有不妥之处,及时调整,切不可让这改革之事出现大乱子,影响我大夏的根基啊。”
太子和林悦听闻皇帝此言,心中大喜,那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上心头,两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激动与欣慰。他们赶忙跪地谢恩,口中高呼着:“谢父皇圣明,儿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改革顺利施行,不负父皇所望。”
那些支持改革的大臣们也纷纷面露喜色,朝堂上一时间充满了喜庆的氛围,原本紧张压抑的空气仿佛也被这喜悦之情所驱散,变得轻快了许多。大臣们相互拱手庆贺,低声交谈着对改革未来的期许,整个朝堂呈现出一片难得的祥和之态。
而与这喜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皇子和四皇子那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的脸色。他们费尽心机,联合诸多老臣,在朝堂上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阻止这科举改革方案的通过,本以为凭借着他们的种种说辞,定能让皇帝改变心意,却没想到还是以失败告终。此刻,他们心中对太子的恨意如同燃烧的火焰,又加深了几分,那眼中闪烁的怨毒之光,仿佛要将太子吞噬一般。
然而,太子并没有被这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改革方案虽然通过了,但这仅仅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实施起来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犹如横亘在前方的一座座高山,亟待他们去翻越。
就拿如何让各地的书院、私塾尽快适应新的考核内容来说,这绝非易事。那些书院、私塾多年来一直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经史子集为主要讲授内容,老师们也习惯了按照旧有的科举要求来培养学子。如今要加入实用技艺考核科目,无论是师资力量的调配,还是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亦或是学子们的接受程度,都是需要仔细斟酌、妥善解决的问题。
再者,如何确保评判人员的公正选拔也是重中之重。尽管林悦之前已经提出了相应的筛选机制,可实际操作起来,难免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毕竟这涉及到众多民间匠人、医者等不同身份的人员参与,要保证他们每一个人都品行端正、不受外界诱惑,且能在整个评判过程中做到公正无私,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监督和把控。
林悦也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她微微皱眉,眼中透着忧虑,走到太子身边,轻声建议道:“殿下,改革方案既已通过,当下咱们得立刻召集礼部以及相关部门的官员,商讨具体的实施细则,争取让科举改革能够顺利落地。而且,咱们也要防备二皇子和四皇子等人在背后搞破坏,他们今日未能得逞,定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定会想尽办法来给咱们制造麻烦的。”
太子听了,微微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深知林悦所言极是,当下不敢有丝毫耽搁,便开始着手安排相关事宜,命人通知礼部及各相关部门的官员尽快进宫,齐聚一堂,共同商讨这科举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
就在太子等人忙着筹备科举改革实施事宜之时,二皇子和四皇子聚在了二皇子的府邸之中,两人坐在那阴暗的书房内,面色阴沉,眼神中透着狠厉与决绝,咬牙切齿地谋划着新的报复手段。他们深知,想要破坏这已经通过的科举改革,就必须从参与改革的关键人物入手,试图给太子制造更大的麻烦,让改革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一场新的危机又在悄然酝酿之中。
他们先是把目光投向了礼部尚书,毕竟整个改革方案的拟定和后续推行都离不开礼部的主持,只要能拿捏住礼部尚书,让他在改革之事上有所掣肘,那便如同扼住了改革的咽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皇子派出了自己手下几个最为精明能干、擅长暗中调查的人,吩咐他们务必严密监视礼部尚书的日常行程以及家人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企图从中找到把柄或者合适的机会对其进行威胁。
这些手下领命后,便如鬼魅般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悄悄跟踪着礼部尚书及其家人的一举一动。经过数日的探查,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看似可以利用的线索——礼部尚书的幼子喜好古玩字画,时常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好,瞒着家人,偷偷去京城的一些古玩店闲逛,沉浸在那些古物的奇妙世界里,对周围的潜在危险毫无察觉。
二皇子得知这一消息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阴险的笑容,心中已然有了一个恶毒的计划。他立刻安排人手,在京城一家颇为隐蔽的古玩店中设下圈套。
这家古玩店平日里看似生意平平,没什么特别之处,可今日却被二皇子的人暗中布置了一番。店内摆放着一些看似普通却又透着几分神秘的古玩,其中有几件更是被刻意放在了显眼的位置,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过往客人的目光。
不多时,礼部尚书的幼子如往常一样,怀揣着对古玩的热爱,悄悄来到了这家古玩店。他一进店,便被那几件珍贵的古玩吸引住了目光,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细细端详起来。
那看似普通的商人见状,心中暗喜,脸上却摆出一副热情而又专业的模样,走上前介绍道:“公子,您可真是好眼力啊,这几件古玩可不一般呐,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是小的费了好大劲儿才收集来的。”
礼部尚书幼子毕竟年少无知,又被这几件古玩迷了心智,哪里还顾得上分辨真假,听了商人的话,更是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将它们收入囊中。
商人见状,心中越发得意,继续蛊惑道:“公子,您要是喜欢,可别错过了这等好机会呀,这东西日后的价值那可不得了啊。”
礼部尚书幼子犹豫了一下,有些为难地说道:“我今日出门匆忙,身上并未带够钱财,实在是可惜了。”
商人眼珠一转,假意好心地说道:“公子,看您也是真心喜爱,小的也是个爱古玩之人,与您也算有缘,这样吧,您可以先赊账,日后再还便是了,小的信得过您。”
礼部尚书幼子一听,顿时大喜过望,连声道谢,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一步步踏入了二皇子设下的圈套之中,还满心欢喜地与商人约定了还钱的日期,便带着那几件古玩离开了古玩店,殊不知,一场大祸即将降临到他和礼部尚书的头上。
另一边,四皇子也没闲着,他将目标对准了参与改革方案制定的几位礼部侍郎。经过一番暗中调查,他发现其中一位侍郎的老家亲戚曾与人有过土地纠纷,这本是一件在乡间颇为常见的小事,以往也就是邻里之间拌拌嘴、争争地界的程度,可四皇子却决定将此事夸大,把它变成一颗足以扰乱改革进程的棋子。
四皇子买通了当地的一些地痞无赖,给了他们不少钱财,指使他们去状告那位侍郎的亲戚,让他们在诉状中添油加醋,把事情说得极为严重,仿佛那位亲戚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一般。并且,四皇子还交代这些地痞无赖,要尽可能地把这事儿闹大,引起当地官府的重视,最好能让消息传到京城,牵扯到那位侍郎本人,进而影响到科举改革的推进。
这些地痞无赖平日里就无所事事,如今得了钱财,又有四皇子在背后撑腰,自是有恃无恐,当即按照四皇子的吩咐,闹哄哄地来到了当地县衙,击鼓鸣冤,将那原本简单的土地纠纷闹得沸沸扬扬,整个县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搅得不得安宁。
太子和林悦这边,虽然忙于和官员们商讨实施细则,可心中那根警惕的弦却始终紧绷着,他们察觉到了些许异样,总感觉有一股暗流在涌动,仿佛有一双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正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伺机而动。
林悦皱着眉头,心中隐隐不安,她提醒太子道:“殿下,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二皇子和四皇子今日在朝堂上那般不甘心,定然会在背后搞鬼,咱们得加强对参与改革的相关人员及其家属的保护啊,以防他们使出什么阴招。”
太子听了,立刻警觉起来,当下便安排了可靠的侍卫,吩咐他们分成几个小队,分别去暗中留意礼部尚书、各位侍郎等关键人物及其家人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可疑之人或者异常举动,马上回来禀报。
然而,二皇子和四皇子的计划极为隐秘,他们的手下行事也极为谨慎,一时间,太子安排的侍卫们并未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的阴谋,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犹如那隐藏在黑夜中的猛兽,悄然潜伏着,随时准备扑向毫无防备的猎物,而这场围绕着科举改革的明争暗斗,也愈发陷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让人不禁为改革的命运捏一把汗。
此刻,重重悬念如同浓重的阴霾笼罩在众人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礼部尚书幼子会陷入二皇子设下的圈套吗?那看似单纯的赊账之举,已然让他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可礼部尚书向来治家严谨,若得知此事,是否能及时察觉其中的阴谋,化解危机呢?又或者,那商人会进一步采取什么手段,利用幼子来要挟礼部尚书,让他在科举改革之事上做出让步呢?
那位礼部侍郎会被老家的土地纠纷所牵连吗?尽管这只是一件小事被恶意夸大,可在这复杂的局势下,一旦消息传入京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哪怕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也难保不会对侍郎的声誉以及他在改革中的工作产生影响。他又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麻烦,证明自己和家人的清白呢?
太子和林悦能否及时察觉并化解这些针对关键人物的阴谋,确保科举改革顺利进行呢?他们虽然已经有所防备,可二皇子和四皇子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他们能否在危险真正降临之前,找到蛛丝马迹,挫败对方的阴谋,让改革的车轮继续平稳地向前滚动呢?还是会被这些暗中的算计所影响,导致改革陷入困境,功亏一篑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