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边关告急,兵家求法

换源:

  雁门关破,五十万蛮族大军南下!

这个消息像是一场十二级的地震,在短短半天之内,就将整个京城震得人仰马翻。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龙椅上的周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刚刚才从苏白那本《太上感应篇新解》里找到了“君臣同德,国运昌隆”的理论自信,结果现实就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

国运昌隆?昌隆个屁!

朕这边刚开始修功德,你那边蛮子就打进来了?这是上天在考验朕,还是在打朕的脸?

“众卿家,都有何良策?”周衍的声音冰冷,压抑着滔天的怒火。

殿下的大臣们噤若寒蝉。

良策?能有什么良策?

蛮族此次来势汹汹,显然是蓄谋已久。他们绕开了重兵把守的几个要塞,专挑防御最薄弱的雁门关下手,一击得手,长驱直入,兵锋直指中原腹地。这战术,又快又狠,完全不讲武德。

“陛下,”兵部尚书,一个满脸胡茬的武将硬着头皮出列,“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刻派遣大军,驰援北境!命河北、山西两路总督,就地组织兵力,不惜一切代价,迟滞蛮族南下的脚步!”

这说了等于没说。

谁都知道要派兵,问题是怎么打?派谁去打?

“陛下,臣附议。只是……此次蛮族集结五十万之众,其势滔天。我大周虽有百万雄兵,但分守四方,仓促之间,能集结北上的兵力,恐不足三十万。敌众我寡,正面决战,胜算……胜算不大啊。”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朝堂上顿时嗡嗡作响,所有人都嗅到了一丝亡国的危机感。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

吏部侍郎,张维。一个靠着钻营拍马爬上来的文官。

“陛下!”张维高声道,“臣有一计,或可解此危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周衍皱眉道:“讲。”

“陛下可还记得,苏学士所著《封神演义》中,那阐教十二金仙布下的‘诛仙剑阵’?此阵一出,非四圣不可破,任他千军万马,亦是灰飞烟灭!”

张维说得眉飞色舞,“苏学士乃是通晓天机,能与仙神对话的当世圣人!他既能写出‘诛仙阵图’,想必也藏有其他通天彻地的兵法奇术!我等凡夫俗子,以凡俗之兵法,自然难以抵挡蛮族凶焰。但若能请得苏学士赐下‘仙家兵法’,以神鬼莫测之术对敌,何愁五十万蛮夷不破?”

这话一出,全场皆静。

紧接着,便是一片哗然。

大部分武将都露出了鄙夷的神情。

打仗是靠刀枪剑戟,靠血肉拼杀,你他妈跟我讲神话故事?脑子被驴踢了?

但那些文官,尤其是最近在苦读《太上感应篇新解》的官员们,却是一个个眼神发亮。

对啊!

苏学士既然能写出治国安邦的“帝王心学”,那他写出破敌灭国的“仙家兵法”,不是很合情合理吗?

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圣人”解决,这逻辑没毛病!

龙椅上的周衍,原本阴沉的眼神,也瞬间爆发出了一道精光。

他怎么就没想到!

他现在对苏白是盲目的信任。苏白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他心中的一个精神支柱,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对!”周衍一拍龙椅扶手,猛地站了起来,“速速传旨,宣苏白,立刻进宫见朕!”

……

靖安侯府。

苏白正一脸生无可恋地看着自己的行李。

他已经让管家把值钱的细软都打包好了,准备一旦风声不对,立刻就卷款跑路。

开什么玩笑?五十万蛮族大军都打进来了!京城离边境才多远?等人家打过来,他这个皇帝跟前的红人,不得第一个被挂在城墙上示众?

他毕生的追求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不是“城头头颅随风游”。

就在他盘算着从哪个城门溜比较安全的时候,宫里的圣旨到了。

苏白心里咯噔一下。

完了,这节骨眼上叫我,准没好事。

他磨磨蹭蹭地换上官服,一步三挪地进了宫,心里已经把那个报信的小太监骂了一百遍。

御书房里,气氛凝重。

周衍一见到苏白,就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一个箭步冲上来,紧紧抓住他的手。

“苏爱卿!你可来了!大周的江山社稷,朕的万寿功德,全系于你一身了啊!”

苏白:“???”

哥们,你冷静点,我就是个写小说的,你这话说得我压力很大。

周衍也不废话,直接将边关的军情说了一遍,然后用一种极度狂热和期待的眼神看着苏白。

“爱卿,朕知道,你胸中藏有经天纬地之才。那《封神演义》中的‘诛仙阵’、‘万仙阵’,定非空穴来风。如今国难当头,朕恳请爱卿,赐下破敌良策,写一部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兵法奇书,救我大周于水火!”

苏白听完,脑子里嗡的一声。

我操。

你们他妈的还真信了啊?

那是我为了凑字数瞎编的啊!还诛仙阵?你怎么不让我去请元始天尊呢?

苏白感觉自己的冷汗都快下来了。

他现在要是说“陛下,那都是我编的,当不得真”,周衍这老小子估计能当场心态爆炸,把他给砍了。

可他要是不说,他上哪去弄一部“仙家兵法”?

看着周衍那“你快变个魔术给我看”的眼神,苏白心里疯狂吐槽:妈的,装逼装到这份上,骑虎难下了。

他急得脑门冒汗,大脑开始飞速运转,疯狂搜索着自己那点可怜的知识储备。

兵法……兵法……有了!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缓缓开口道:“陛下,稍安勿躁。”

他这副淡定的样子,果然让周衍的情绪稳定了不少。

“仙家兵法,固然神妙,却伤天和,非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用。”苏白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况且,兵者,非一人之术,乃万众之心。若无必胜之信念,必死之决心,再精妙的阵法,亦是枉然。”

周衍连连点头:“爱卿说的是!那依你之见……”

“兵法之道,变化万千,存乎一心。”苏白负手而立,开始了他的表演,“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他将《孙子兵法》里最核心、最唬人的几句名言,一句句地抛了出来。

这些话,对于苏白这个现代人来说,是烂熟于心的军事常识。

但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周衍和旁边竖着耳朵偷听的兵部尚书来说,不亚于一道道天雷在耳边炸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者,诡道也?”

兵部尚书整个人都傻了。他钻研了一辈子兵书,从未听过如此精辟,如此直指核心的论断!仅仅这两句话,就足以胜过他读过的所有兵法总纲!

周衍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

他听懂了!

苏白的意思是,打仗不能光靠蛮力,要用脑子!要骗!要玩战术!

这……这不就是他最擅长的帝王之术吗?只不过是用在了战场上!

“好好好!”周衍大喜过望,“爱卿,速速将这些兵法真谛,尽数写下!”

苏白心中长出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这一关,又忽悠过去了。

他躬身领命:“臣遵旨。臣这就回去,将一些兵法心得整理成册,呈给陛下。只是……”

他话锋一转,“兵法乃是死物,用兵之人才是关键。臣一介书生,纸上谈兵尚可,若论临阵指挥,还需仰仗朝中诸位将军。”

他得先把自己摘出去,上战场?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朕明白!”周衍此刻对他言听计从,“你只管写,朕亲自督促兵部,让他们将你的兵法,吃透!背熟!”

当天,苏白回到府中,立刻将自己关进书房。

他铺开纸笔,奋笔疾书。

《孙子兵法十三篇》、《三十六计》,这些在现代几乎是常识的东西,此刻却成了他救命的稻草。

他将这些内容打乱、揉碎,用这个世界的人能理解的语言和典故重新包装。

《兵法心得》,一本注定要颠覆这个世界军事理论的奇书,就此诞生。

第二天,当这部还带着墨香的《兵法心得》呈到御前,兵部尚书只是草草翻了几页,便惊得当场跪了下来,双手颤抖,老泪纵横。

“神书!陛下!此乃神书啊!”

当晚,兵部尚书不顾礼节,亲自登门拜访靖安侯府。

一见到苏白,这位手握大周兵权,杀伐果断的老将军,竟是直接推金山倒玉柱,一个大礼拜了下去。

“末将王翦,拜见军师!”

苏白正端着茶杯,准备润润熬夜写稿后干涩的喉咙,闻言手一抖,茶杯直接掉在了地上。

“将军,你……你这是干什么?”

王翦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军师之才,胜过古今所有兵家!末将恳请军师,担任此次北征大军之军师,随军出征,指点我等破敌!”

苏白看着他,脸上笑嘻嘻,心里妈卖批。

我他妈刚把皇帝忽悠过去,你又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